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宿遷231個農村用水合作組織 開啟農村水利管理新模式

  • 發佈時間:2015-10-29 07:32:19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辦公地點明確、人員設置到位、規章制度上墻、水費計收公開……在宿遷市宿豫區來龍灌區玉皇農民用水協會,一群人聚集在門前的兩塊公示板前,尋找自家今年灌溉期的用水量。

  類似的場景,近期在宿豫區來龍灌區試點的6個農民用水協會都可以看到,農村水利設施“民辦、民管、民受益”的目標在這裡得以基本體現。

  來龍灌區的探索,只是宿遷近年來啟動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建設的一個生動切面。目前,宿遷已註冊登記231個農民用水合作組織,佔全省總數的43.5%。

  遍佈全市各地的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在維護農村用水秩序、管護小型水利設施等方面發揮了主體地位和重要作用。

  農村水利管理“失位”,農村用水合作組織“開工”

  “過去農忙時,家家戶戶要等水、搶水和守水,每次灌溉要五天,原來的泥渠改成了防滲渠後,放水不到兩天就完工了,還不需要人在田邊上看著。”近日,在來龍灌區韓集支渠東二斗渠,來龍鎮玉皇村陸場組村民王宜華剛打開閘口,汩汩水流就源源不斷地流往稻田。

  一直以來,來龍灌區韓集支渠東二斗渠是玉皇村282畝農田灌溉的引水渠,之前是一條泥渠,去年宿豫區對該渠道進行了混凝土襯砌,提高了渠係水利用率,同時,專門設置了電磁流量計,解決了過去經常存在用水糾紛、水費計收不透明等問題。

  而玉皇村農田用水的前後變化,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宿遷近些年農村水利管理體制的“前世今生”。

  宿遷是傳統農業大市。農業離不開水,提高農業生産能力、發展農業經濟需要農村水利設施“通鄉達村”。“十一五”期間,宿遷市農田水利工程總投資達16.2億元,初步改善了農村水利基礎設施,也緩解了農田灌溉用水難的問題。然而,這些農水工程在發揮惠民效益的同時,在建設、運作、管理、維護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區的鬥渠以下田間工程建設點多線長,管水組織主體“缺位”,經常出現有人用、沒人管,老化破損嚴重等現象;老百姓粗放型灌溉用水觀念沒有改變,地方用水糾紛長期存在;水費計收不科學、不透明,基層水務站人少事多,水費徵繳到位率低……

  為此,宿遷市按照政府指導、自主管理,自願組合、互利互惠的原則,啟動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建設大幕,探索實施了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宿遷樣本”。

  打通農村水利管理“最後一公里”,形成暢通“閉環”

  如何打破“護水無人問,用水有人爭”的不良局面,讓農民用“明白水”、交“清楚錢”,併發動農民加入用水管理隊列,實現農村水利管理無縫隙、全覆蓋?宿遷從基層水利服務體系開始“破題”。

  早在2008年,宿遷市鄉鎮水務站在全省率先實現兩個“百分百”,即鄉鎮水務站100%完成體制改革、明確水務站為公益性事業單位,水務站人員工資100%納入財政預算。該市每年均舉辦鄉鎮水務站培訓班,以提高全市水務站人員的政策和技術水準,為基層水務服務和管理提供堅實保障。

  “之前,服務管理的範圍太大,人少事多,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一位鄉鎮水務站工作人員坦言,農村水利工程面廣量大,特別是支渠以下工程建設、維修和管護十分複雜,而對於那些扒口搶水、築壩攔水等現象更是有心無力。

  將農水工程的決策權、管理和使用權徹底交還,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受益,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應運而生。

  在宿遷,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是這樣成立的:經廣泛組織宣傳發動,推選鄉鎮、村組幹群代表參加用水戶代表大會,選舉産生協會會長、副會長及理事,在會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協會章程、灌溉管理、工程管理等多項制度,報民政部門登記註冊。

  各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業務範圍劃分原則上以水利工程所服務的區域或鄉、村、組的行政區域為範圍,由農戶自願參加,按照合作互助、民主管理和自我服務原則建立起來(或者結合水文邊界,以鬥渠水文邊界組建),主要從事水費收取、水量分配、水事糾紛調解等工作,是一種非營利性的經濟組織和自治組織。

  “通過推進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建設,我市將廣大群眾從‘服務的末梢’變為‘管理的前沿’,逐漸打通了農村水利管理‘最後一公里’,構建了縣區水務部門、鄉鎮水務站、農民用水合作組織‘三位一體’的基層水利管理體系,形成一個完整暢通的‘閉環’。”宿遷市水務局副局長葉志才説。

  摸索中前行,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有待完善”

  説到宿遷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建設,宿豫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堪稱一大亮點,今年6月順利通過省級驗收,目前正在向國家級驗收發起衝刺。

  據了解,宿豫區在深入推進來龍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的同時,積極推動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建設,先後成立了朱瓦鬥渠、羅莊鬥渠等6個農民用水協會,把田間用水的決策權、使用權通過用水戶的形式回歸給農民,以調動農民管水和維修工程的積極性。

  據介紹,來龍灌區目前主要幹、支渠係已進行防滲處理,鬥渠及以上渠係水、末級渠係水利用系數均大幅提高。較以往,每年可節約灌溉用水約8000萬立方米,節約翻水經費1000多萬元。同時,由各協會統籌負責工程管理、徵收水費及灌溉管理等工作,通過內部協商解決農民因用水引發的矛盾、摩擦與糾紛來積極維護灌區的和諧穩定,水費收取率由2013年的85%提高到去年的95%左右。

  與政府推動式不同的是,2011年成立的沭陽縣瑞華水利服務專業合作社完全是社會自髮式組建。該合作社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利益共用、風險共擔,幾年來,不僅解決了當地用水難問題,也在工程管護、節約灌溉用水、水量分配等方面發揮了明顯作用。

  完全由村民自發成立的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在實際運作和發展中,往往功能發揮打折扣,有些用水協會甚至名存實亡。究其原因,存在缺少經費來源、隊伍建設不完善等制約因素。來龍灌區組建的農民用水協會和沭陽縣瑞華水利服務專業合作社,是宿遷市實施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建設,探索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兩種有效形式。針對目前宿遷全市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的現狀,宿遷市水務局局長鄭乾先表示,宿遷將持續把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建設作為深化農村水利管理體制的一大突破口,積極實施“政府推動、政策扶持、行業主導”等多元化舉措,不斷提高基層水利服務和管理能力,凸顯“小農水”建設管理的“裂變效應”。

  洪 磊 王燕妮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