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球創新網 中國新坐標

  • 發佈時間:2015-10-29 06:34:1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秋,一年一度的浦江創新論壇如約而至。10月27日至28日,政産學研資各方齊聚浦江之畔,以新見解、新思路、新爭鳴,帶領人們加深對創新的思考。

  中國創新面臨哪些挑戰?該如何應對?支撐創新的科技金融如何發展?怎樣制定開放包容的創新政策?這些問題將有助於我們在全球創新網路中追尋新坐標。

  匯聚合力完善創新體系

  我國面臨趕超跨越的難得機遇,也面臨差距拉大的挑戰,需合力應對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介紹,我國創新能力在每人平均GDP7000美元的階段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準,國家創新能力指數排名全世界第19位。我國科技進步和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整體水準加速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階段邁進。然而,新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將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使産業和經濟競爭的場地和規則發生轉換,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加速調整創新戰略。我國面臨趕超跨越的難得機遇,也面臨差距拉大的挑戰,唯有著力創新驅動,才能贏得發展主動權。

  創新對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驅動力有多大?這組數據能很好説明:儘管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國高新技術産業仍然逆勢上揚,保持兩位數增長;2014年,納入統計的115家國家高新區園區工業總産值接近17萬億元,同比增長12.2%;目前,高新區內的註冊企業超過76萬家,今年1-8月份新增註冊企業就超過11.6萬家。

  如何進一步完善創新體系,中外專家都給出建議。萬鋼説,要進一步明確政府和市場分工,構建統籌配置創新資源的新機制,建設各類創新主體系統互動,創新要素順暢流動、高效配置的創新體系。要大力發展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臺,構建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以色列副總理兼內政部長西爾萬·沙洛姆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營造一個很好的支援高科技發展環境,不能僅僅支援基礎研究或者産業創新,而是要建立支援科技發展的生態環境。同時,政府部門和民營企業之間要緊密合作,互相支援。此外,文化的氛圍也很重要,全社會都應支援創新,不應只是讚美成功,還應鼓勵嘗試失敗。

  以色列經濟部首席科學家阿維·哈森説,如今,經濟狀況變化非常快。今天成功,有可能明天失敗,因此不能故步自封。哪怕企業和國家有很好的能力,大學、企業和政府間還是應該加強合作,只有合作才會共贏。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費爾普斯表示,開放式創新就是為了實現高價值的創新。實現高價值創新,必須要有一支高度專業化、知識豐富、有實驗經驗的專家隊伍。在實現高價值創新過程中,企業之間的合作是很有潛力的,因為通過合作可以排除很多障礙,比如專業知識缺乏、探索和實驗成本高等問題。在埃德蒙·費爾普斯看來,中國要發展得更好、更繁榮、更成功,中國人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得更好,獲取更多回報,並且可以進行創意的探索,就必須有現代化的創新理念。

  共築科技金融生態環境

  科技與金融變成一個統一概念,由過去的工具性的定義向生態角度轉變

  此次浦江創新論壇,首設科技金融高峰論壇,併發布了《中國科技金融生態年度觀察(2015)》。據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理事長王元研究員介紹,科技和金融的結合,促進了兩個領域的深入融合、催化發展。這一動態過程最初出現的是簡單性政策科技金融工具,經過30多年的發展,在政府的引導和帶動下,逐步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系統性體系。特別是近年來,市場自發涌現的科技金融元素日益豐富,促進科技和金融融合發展的科技金融生態環境逐步形成。“簡言之,科技金融的定義從過去的工具性供給,逐漸向科技金融生態的概念轉變。”王元説。

  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副巡視員鄧天佐認為,科技投入的源頭就是資金投入。從源頭上要推動科技創新,政府責無旁貸。要提高政府科技投入的效益,不能簡單地增加資金。對於産業化前景明確的科技投入,應該發揮公私合作的機制,借助他山之石的機制,來監督政府的行為,提高科技投入效力。這樣可以讓政府的科技投入和社會資源很好地結合。

  根據《中國科技金融生態年度觀察(2015)》,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地方政府共同建立了66家創投基金,中央財政共出資20億元,設立基金的資金註冊資本超過了130億元。

  目前,新型的、創新型的科技金融服務平臺不斷涌現。比如蘇州工業園成立控股集團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已經超過220億美元,業務涵蓋股權投資、科技小貸和融資租賃等;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聯合多家機構成立科技金融聯盟;東莞與清華大學合作培養科技金融人才。

  王元認為,科技金融應努力實現發現價值、集聚要素和放大財富這3大核心功能。他認為,科技金融最本質的功能是發現價值。這個價值並不僅僅是技術先進程度、創意好壞,而是真正用市場的角度從需求側、成本側、投資回報率的角度發現價值。同時,科技金融本身又有著集聚各種要素的功能,並非僅僅把錢投進去,而是聚集了發明者、管理團隊、財務管理者、生産過程的組織者等各個方面的基本要素和主體。此外,科技金融運作又處在一個多樣化的資本市場上,本身應具備放大財富的效應。

  構建開放包容的政策體系

  要制定開放包容的政策體系,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大眾化、國際化

  政策體系是本次浦江創新論壇的重點議題。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認為,一系列政策為我國帶來了研發投入增加、支援企業發展、激勵人才、佈局區域創新等方面的成效。然而,在科技政策制定中,政府與市場存在錯位的現象,創新的動力機制還不夠健全。同時,政府政策更偏重研發和供給端,對需求端的關注還不夠,對産業後端和市場方面的重視程度應該加強。此外,政策落實力度還應加強,比如政府採購、融資以及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等方面的政策,還存在落實不到位的問題。

  賀德方建議,應該加強科技創新政策的理論體系研究,強化決策的理論支援。要找出政策制定過程中的真問題,如果真問題找不準,就會讓政策落地受到限制。另外,要加強政策研究過程中有關的基礎數據方面的建設,加強科技政策研究的分析方法和工具開發,提升科技政策研究的科學化水準。同時,還要加強創新政策研究共同體建設,提升決策的資訊化、多元化水準。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胡志堅認為,要加強科技創新開放合作的政策制定。重點包括:一是構建全方位的開放新格局,多途徑連接全球創新資源;二是加強走出去,發揮科技溢出效應。溢出實際上是讓中國的創新要素能夠獲得更多的創造價值的機會,不然擁擠在國內,造成低效配置;三是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加強科技創新合作,這也是為溢出開拓空間;四是加強智慧財産權運用和保護;最後是抓住創新全球化機遇,協同推進國際規則的制定與調整,推動創新全球化帶來新的增長浪潮。

  “過去很多政策背後都有投資驅動的思維,我們需要進行調整。”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教授柳卸林説,在政府角色思維的轉變上,産業政策制定很關鍵。政府很長時間強調的是高新技術産業,這是對的,但是相對忽視了傳統産業、勞動密集型産業的升級。另外,産業差異性很大,我國地區的差異性很大,因此很難用一個政策指導所有的地方。産業政策還需要更加關注公平競爭環境,多為中小企業發展操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