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旅遊警察”能否治理中國旅遊亂象?

  • 發佈時間:2015-10-27 14:5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旅遊警察”能否治理中國旅遊亂象?

  中新社北京10月27日電 (陳溯)“旅遊警察”正成為中國官方治理旅遊亂象的最新舉措。

  今年“十一”長假期間,“38元人民幣青島大蝦”幾乎佔據了所有社會新聞頭條,也將中國旅遊市場秩序失范再次推上風口浪尖。

  而“青島大蝦”並非個案。本月中,海南三亞再度爆出“每份15元”變成“每個15元”的高價扇貝事件,內地遊客在香港被毆打致死事件亦暴露出“不合理低價遊”問題,以上種種,都令當地旅遊形象蒙羞。

  為治理旅遊亂象,本月,海南三亞市、廣西桂林市相繼宣佈設立“旅遊警察”,專門負責監管當地旅遊市場。雲南省也正加快組建旅遊警察總隊及地州市旅遊警察支隊,即將成為中國首個全面設立旅遊警察的省份。

  不過,旅遊警察能否真正治理中國旅遊亂象?

  一方觀點認為,設立旅遊警察可以破解“相互推諉”亂局。旅遊警察成立之後,可將分散的工商、衛生、旅遊等執法部門的相關監督權以及執法處罰權集中,成立一個綜合性管理體系,避免因為部門職能交叉導致的管理難、甚至沒人管。

  另一方觀點認為,設立旅遊警察要警惕“雷聲大雨點小”,成果好不好還需“看療效”。旅遊警察必須真正做到加大監管力度,剔除死角,敢於出重拳、硬碰硬,徹底整頓市場亂象。如果只當個擺設,根本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這樣的旅遊警察不設也罷。

  一直以來,中國的旅遊管理體制政出多門、職能交叉,導致權責不清晰,推諉現象時有發生。旅遊部門側重於宏觀的行業管理,在遇到問題時,沒有維護遊客權益的職權。設立專門的行業協會和旅遊警察,的確有助於從“小”處著眼,解決旅遊市場監管的具體問題。

  談到近來旅遊市場的亂象,中國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表示,旅遊市場秩序是衡量地區旅遊發展水準的首要標準,“加快旅遊業發展當然是我們的重要目標,但市場秩序不好,遊客感受不佳,社會反響很差,速度再快也不能説成功。”

  上月底,中國國家旅遊局發佈了《關於打擊旅遊活動中“欺騙、強制購物行為”的意見》,明確了八條認定旅行社、導遊是否存在欺詐、強制購物的標準;併發布了《關於打擊組織“不合理低價遊”的意見》,首次以文件形式定義了什麼叫“不合理低價遊”,明確了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處理的標準。這兩份文件的出臺,使得近年來中國旅遊市場較突出的失范問題有了法律依據。

  對於屢禁難止的“不合理低價遊”,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梁海明建議,除了制定明文規定,旅遊部門應考慮設定旅遊參考價,讓民眾知道旅遊團費的正常價格區域,並通過多種渠道公佈旅遊資訊,讓消費者能夠清楚辨別出哪些是低價購物旅遊團。

  通過一系列“組合拳”遏制旅遊市場亂象,旅遊警察只是其中一環;此外,如機構設置合理、各方統籌得當、監管能見實效,或許也是整治當前旅遊亂象的一記記“好拳”。(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