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張建軍:為夢想向命運挑戰

  • 發佈時間:2015-10-27 09:31:09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第一次接觸張建軍,就被他的樸實無華吸引住了。

  “以前家裏窮,我高中畢業後就去當兵,幾年後復員回家,因為不甘平淡,就選擇了創業……”如今,他名下兩家公司的業務已遍佈甘肅省,並當選為漳縣工商聯副主席。

  張建軍很憨厚,説起話來沒有言過其實的誇張。交談中,可以從他身上強烈感受到70後、80後兼備的責任感和義無反顧的闖勁兒,也可以感受到一個軍人的耐力和韌勁兒。在張建軍看來,曾經經歷過的曲折豐富了他創業路上的風景。

  低谷中,他擔起了責任

  張建軍出生在甘肅省定西市的一個小山村,排行老大。他的祖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以種地為生。小時候,一家的收入主要就是靠天吃飯的幾畝黃土地。農村的貧困,農民的辛勞,從小就在他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做一名有錢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企業家”成了他的夢想。

  當時,對於當地青年來説,要走出家鄉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要不出外打工,要不就去參軍當兵。1999年高中畢業,張建軍高考落榜,他選擇了當一名軍人。“當時就覺得當一名威武的軍人,是每一個男孩子心中都曾有的夢想,考不上大學,那就到部隊去鍛鍊吧。”張建軍如願走出了家鄉的大山。

  到了部隊,張建軍才知道,並非穿上一身綠軍裝形象就會立刻高大,軍人神聖威武的形像是由血和汗塑造的。高強度的訓練,嚴格的紀律,艱苦樸素的生活讓剛走出校門的他在最初的幾個月數次萌生悔意。好在每一次灰心時,張建軍總會及時調整心態。“我經常告訴自己路是自己選的,一定要堅持下去,別人能吃的苦,我也能吃!不做出一點成績來,誓不罷休!”

  熬過了最初的適應期後,他逐漸融入部隊的生活。也正是因為吃了這些苦,他在後來的人生經歷中才能淡然面對困難和挫折。

  兩年後,張建軍退伍回到家鄉,那時他才22歲。所有認識他的人都説他變了,變得更加穩重、成熟。這短暫的兩年軍營生活在張建軍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到現在,張建軍依然有著強烈的紀律觀和集體意識,他説自己在部隊體會最深的一點就是“先苦後甜”四個字,作為年輕人一定要不怕苦,能吃苦,才能真正體會和珍惜“甜”的滋味。“如果不是當初去部隊鍛鍊,我可能沒有現在的事業可幹。”張建軍説。

  可以説,2004年是張建軍的人生轉捩點。

  那年9月,剛出生沒多久的女兒被確診為先天性空腸膨脹。“當時,大夫建議説可以做手術,但這麼小的孩子手術成功率很低。”家裏愁雲縈繞。張建軍和家人商量後,決定還是趕赴省城蘭大一院做手術,這個手術花光了家裏全部的錢,這讓張建軍一家頓時陷入窘境。

  屋漏偏逢連夜雨。同年11月,張建軍的父親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去世,這讓原本就很窘迫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張建軍説:“那時的我內心非常苦悶,但是生活不容我獨自感傷,家人需要我的照顧。作為當時家裏唯一的成年勞力,我必須撐起整個大家庭,帶著他們渡過難關。”

  經過再三思考,張建軍在當地信用社貸了10萬元,開始了謀劃已久的創業之路。

  困境中,他開始了創業

  説是創業,其實也是被逼無奈。命運就是如此,有些時候它會帶給人們始料不及的挫折,但誰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幸運的開始。

  2005年後半年,懷揣創業夢想,懷揣不服輸的拼搏夢,張建軍用10萬元創業費拉起了自己的建築隊,在熟人的介紹下,開始在周邊的建築工地搞起工程。

  入了行後張建軍才發現,搞建築並不是那麼簡單,沒有任何經驗的他只能從零開始。1年時間裏,張建軍既是工頭又是工地上最能吃苦的那個工人。“後來才知道建築行業需要長時間的基礎積累,其實不管學什麼技術都一樣,基礎非常關鍵。”張建軍説。

  萬事開頭難。2005年張建軍和他的工程隊將第一站選在了白銀,因為有親戚的親戚在白銀的一個工地幹活,聽説那裏急需要建築工人。從那一刻起,工地就成了張建軍的家,晚上幾個人擠在一個地鋪上。工棚很簡陋,每逢下雨就漏雨,往下掉黃泥水。在“家”吃飯就是買個煤火爐做飯,煤氣直嗆人。出去購買建築材料,從來不肯打車,嫌貴,活脫脫就是一個農民工。

  面對一大堆事務,張建軍覺得自己需要學、需要做的東西太多。從建築材料購進到施工,再到施工技術、人員配置等,工程隊的大小事務,他都親力親為,為的是節約每一分錢,為的是能夠讓懷揣的10萬元能夠變得更多。

  10萬元的成本能否升值,張建軍心裏一點兒底都沒有。“當時太缺錢,心裏從沒有想過會掙不到錢,我跟自己説,今年掙了錢就趕緊回家還別人錢。”

  “我始終相信一句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要以好的心態面對困難,而不是畏懼它,或者自怨自艾。”那時的張建軍每天壓力巨大,覺得心力交瘁時,就靜下來聽聽音樂,通過這種方式釋放自我。

  生活雖然苦,但心裏有夢想。創業伊始,剛剛入行建築行業,沒有資源,沒有人脈,沒有資金。張建軍又是跑工程,又是工地上的小工人。辛苦一年,一算賬,張建軍的熱情和幹勁兒非但沒掙到錢,反而虧了5萬元。

  痛定思痛後,他開始總結經驗。第二年開工伊始,張建軍給自己的工程隊建立健全了各項管理制度,制定了嚴格的技術品質要求,並把“每一項分項工程都達到優良標準”作為奮鬥目標。在施工中,張建軍一邊偷偷向身邊各個有經驗的工程隊學習,一邊虛心地向各個帶工的老闆們請教。憑著一股子部隊上鍛鍊的嚴謹認真的衝勁兒,精心組織施工。

  當時,全國上下都在加快項目建設,各處工地都是工人奇缺。雖然不愁攬不上工程,但是張建軍從來不投機取巧、偷工減料。為了讓客戶滿意,也為了維護自身的良好聲譽,往往一個非常小的工程,張建軍都要仔細認真做好。他帶領工程隊嚴格執行施工技術規範、工程品質檢驗評定標準,凡不合格的工程均返工重建,凡達不到優良標準的不予交工計量。身為工程隊長,他每天巡迴在施工現場,從原材料進場到工程驗收,從工程設計到品質監督,從施工程式到造價控制,他參與了工程建設的每一個細小環節。

  這一年張建軍終於賺到了錢,不僅還了銀行貸款,並且還清了所有親戚朋友的欠款。

  好兆頭激發大熱情,以後的幾年,張建軍建築隊規模不斷擴大,工程也越來越多,成為家鄉小有名氣的“包工頭”。

  2011年5月,他出資2188萬元註冊成立甘肅長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6年的時間不長,但對張建軍來説卻又很長,因為肩頭始終壓著一份重重的責任。“這幾年讓我成長很快,人生就是這樣有起有伏。不論順境逆境,都應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張建軍感慨地説。

  的確如此,良好的心態決定事業的成功。幾年建築市場的打拼和人才的積累,2012年公司正式具有了建築安裝企業三級資質,這一年公司建築産值達到了8000萬元。2013年,公司轉註冊于漳縣,成為漳縣第一家建築企業,並榮獲定西市2013年度文明工地、2013年度“誠信單位”等榮譽稱號。個人被評為漳縣2013年7·22抗震救災先進個人。2013年底,張建軍又在漳縣註冊成立了定西武陽水利水電工程有限公司和定西長源物業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業務範圍日漸擴大並進入正軌。

  致富中,他堅持善行

  張建軍有著很深的故土情結。他總忘不了那些苦澀而溫馨的記憶。富裕後的張建軍每次回家,都會給鄰居們帶上小禮物。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他總是最先接納吸收鄉親們進入他的公司務工。

  在和張建軍接觸的熟人中,大多都稱呼他的小名,這不僅是因為張建軍年齡不大,更重要的是對他的仁義精神的一種尊重,一種敬佩。親戚朋友,無論誰有困難,他都有求必應。“因為我在困難的時候,也曾向別人伸過手,我知道那種心情。”

  在創業之初,為了給工人們發工資,張建軍經常是東挪西湊,經濟再困難也要把工人們的工資發下去。良好的信譽和負責的態度,張建軍在鄉親們中的口碑越來越好,跟著他幹的人也是越來越多。

  張建軍的工程隊工友大多是鄉里鄉親,平常誰有什麼困難,他都會幫一把。有一次,一個同村工友因為家裏急需用錢找到他,張建軍當時其實也是十分拮據,不多的資金全部墊資到工程裏。但半天之後,張建軍向別人借了3萬元給那位老鄉送了過去。

  軍人出生的張建軍誠實守信,有膽有識,他不僅是一個敢於挑戰的人,他也是一個敢於擔當的人。他清楚地認識到,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與政府的支援,為社會做好事,為弱勢群體、為貧困地區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既是中華傳統美德的繼承與發揚,也是現代企業家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

  2013年,岷縣、漳縣地震後,張建軍立即組織召開公司董事會,第一時間通過漳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為災區捐款100萬元。在受災最為嚴重的大草灘鄉小林溝重建一所希望小學裏,張建軍説:“我們要用我們企業的良心建一所最堅固的學校。”

  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無數人站在創業的起點,但大多半途而廢,成功者寥寥無幾。其實許多成功人士經歷的磨難和痛苦一點兒都不比常人少,關鍵是是否能用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和恒心去應對,能否把這些困難和難得的經歷看成是人生的一筆保貴財富,從容淡定應對人生的順境和逆境。

  問起今後的展望,張建軍沒有過多地談論,但從堅定的眼神中可以得知,正邁向不惑之年的他,創業淘金的路必將更加長遠。

  (本文為定西市青年商會供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