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登上航母能給日本帶來和平嗎

  • 發佈時間:2015-10-27 01:31:3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軍情新觀察

  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加海上自衛隊觀艦式。下了日本準航母“出雲”號後,他又登上了停在橫須賀港的美國核動力航母“裏根”號。安倍此次以在任首相身份高調登上美國航母,不僅被解讀為向國際社會展示日美同盟的穩定,更被視作向中國示威的信號。為掩飾其攜美自重的心態,安倍表示,日本週邊安全環境變得更為嚴酷,威脅很容易跨越國境,無法以一國之力應對,最近通過的安保相關法就是守護國民生命與和平生活的法律基礎,未來還要加強積極的和平外交。

  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亞洲確實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安全問題,如海洋劃界、專屬經濟區爭議等。這些問題的根源是各國對經濟增長的不斷追求與有限的資源之間的矛盾,只有擴大交流合作,加深相互了解,促進共同富裕,問題才有望得以解決。脫離共同發展,以鄰為敵,迷信武力能夠擺平,必然會導致矛盾激化,甚至造成亞洲政治經濟全面倒退的惡果。安倍顛倒黑白,信口抹殺各國為區域繁榮安定做出的貢獻,同和平發展的時代主題大唱反調。可以認為,安倍在頻頻挑起事端,製造同鄰國的緊張空氣,以求印證他的“日本受威脅論”,維繫自己在政界的人氣。

  在航母上談和平,更揭示了安倍外交路線充斥著虛偽:所謂“積極和平主義”不過是炮艦外交的翻版。積極和平主義的邏輯是:不管日本製造了多大的麻煩,只要有足夠強大的武力,就可以解決;日本自身實力不濟時,還可以借助美國。安倍的底氣既來自美國航母,也來自日本的準航母。但是航母真的能帶來和平嗎?舊日本海軍規模之大,航母之多,遠非海上自衛隊能及,卻使日本陷入了戰爭泥潭。所以,戰後有遠見卓識的日本政治家認識到重視亞洲,實現睦鄰友好,才能將禍患消滅于萌芽狀態。反觀安倍,輕視鄰邦,緊抱美國,這樣的瘸腿外交路線究竟能走多遠?

  七十年前的9月2日,有日本政要因登上美國軍艦而被世人所共知,那艘軍艦便是被載入史冊的“密蘇裏”號戰列艦,登艦的日本政要是時任外相重光葵和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他們的任務不是參觀,而是以戰敗者的身份同美、中、英、蘇、法、澳、加、荷、紐西蘭等二戰勝利國代表簽署投降書。這段日本右翼極力回避的歷史,安倍不會不知道吧?戰後美國在日本部署航母,一是出於遏制區域大國的需要,二是為了防範日本軍國主義捲土重來。安倍站在航母上,不反省戰爭罪責並感到羞恥,反倒洋洋自得,其短視如此,實在是亞洲和日本的罪人。

  (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