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揭開恒星內部神秘磁域的面紗

  • 發佈時間:2015-10-27 01:30:4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日視點

  迄今為止,儘管恒星表面的磁場可被人們觀察到,但其內部的那些磁場仍然是科學家無法企及的,所以,在天文學上恒星內部磁場的研究之難是出了名的!

  10月23日,一個國際聯合研究團隊在《科學》雜誌上刊登論文稱,首次探測到發展至紅巨星階段的恒星內部神秘磁域的“衰減”活動,併發現它們是強磁化的,這將有助於天文學家更好地了解恒星生命歷程的演變。

  星震學研究恒星內部結構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該論文的題目為“星震學可以揭示紅巨星強大的內部磁場”。星震學技術可用於觀測恒星振蕩特性並結合理論分析來研究恒星內部結構。現在科學家使用該技術能夠計算出幾十個紅巨星中心的磁場強度。

  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吉姆·富勒指出:“與醫學超聲的原理——利用聲波産生人體內部的圖像一樣,星震學技術通過恒星表面湍流産生的聲波,來探測其內在的特性。”磁場很有可能決定恒星內部的旋轉速度,此速度對恒星演化的影響巨大,因此對磁場的研究將有助了解恒星的演變。

  此前,天文學家僅能研究恒星表面磁場,並使用超級電腦模型模擬其核心附近核聚變過程發生的區域。富勒説:“不過我們仍然不知道人類所在太陽系的太陽中心是什麼樣子。”

  紅巨星內部捕獲波的轉換

  當一顆恒星度過它漫長的青壯年期——主序星階段,步入老年期時,它將變為一顆紅巨星。紅巨星與所謂的主序恒星,如我們的太陽,有著不同的物理組成,很適合星震學的研究。紅巨星的核心比年輕恒星的密度要大得多,聲波能被轉換成另一類的波——重力波。

  該論文共同作者、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理論物理研究所恒星天體物理學專家馬泰奧·坎蒂説:“研究結果表明,我們在紅巨星裏看到的重力波,一直會傳播到這些恒星的中心。”

  富勒表示,從聲波到重力波的這種轉換,是紅巨星經歷的微小形狀變化或振蕩的結果。根據它們的大小和內部結構,恒星以不同的模式振蕩。在一種稱為偶極子模態的振蕩形式裏,恒星的一個半球會變得更亮而其他部分會變得更黯淡。天文學家通過測量其隨時間變化的光,可以觀察恒星的振蕩。

  當強磁場出現在恒星的核心,該領域可以破壞重力波的傳播,導致一些波失去能量,並被困在核心。富勒及其合作者創造出一個新名詞——“磁溫室效應”來形容這一現象,因為其運作類似于地球的溫室效應。紅巨星內部捕獲的引力波導致了一些恒星振蕩的能量損失,而其結果要比偶極子模態預期小。

  2013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用開普勒太空望遠鏡來測量恒星的亮度變化,在幾個紅巨星裏探測到偶極子模態的衰減。澳大利亞雪梨大學天文學家丹尼斯·斯特洛把開普勒的數據分享給正在關注此方面研究的富勒和坎蒂·耶洛。一起合作的理論物理研究所主任拉爾斯·比爾德斯藤與法國替代能源和原子能委員會拉斐爾共同研究稱,磁溫室效應是在紅巨星裏對偶極子模態衰減最可能的解釋。計算結果顯示,紅巨星的內部磁場強度要比地球磁場強1000萬倍。

  恒星內有磁域令人興奮

  未參加這項研究的加州理工學院理論天體物理學教授菲尼教授評價説:“這是令人興奮的發現,因為恒星內部的磁域對於其最終命運的演變起著重要作用。”

  對恒星內部磁場的進一步了解,也有助於解決有關某些中子星和白矮星表面強磁場起源問題的爭論。中子星是恒星退化而成的一種天體,而白矮星則是恒星的一種晚期形態。

  菲尼説:“在紅巨星核內發現的磁域可與白矮星的強磁場相媲美。”

  星震學技術還沒有用於研究我們的太陽。富勒説:“恒星振蕩是我們探測恒星內部的最佳利器,因此未來將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現象被揭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