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顯示工業走勢分化顯現發展新機
- 發佈時間:2015-10-26 07:4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三季度中經産業景氣指數發佈——
工業走勢分化顯現發展新機
由經濟日報社中經産業景氣指數研究中心和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共同編制的2015年三季度中經産業景氣指數10月26日發佈。中經産業景氣指數涵蓋了工業領域的重點産業,包括裝備製造、煤炭、石油、電力、鋼鐵、有色金屬、水泥、化工、家電、服裝、乳製品等。
景氣監測結果表明,今年三季度,工業景氣指數小幅下降,“兩高”及産能過剩行業運作難度進一步加大,但高技術行業依然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工業投資結構更趨優化,發展品質有所提升。
冷靜看待增長換擋
當前,我國工業仍處於增速換擋過程之中,三季度工業景氣度延續了回落態勢。監測結果顯示,2015年三季度,中經工業景氣指數為92.3,比二季度下降0.5點,已是連續4個季度小幅回落。所監測的11個重點産業景氣度較上季度均有所回落,其中,鋼鐵、煤炭業景氣度分別下降0.9點和0.4點,降幅較大。
受國內外多種因素的影響,三季度,工業增長面臨的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從國際看,全球經濟復蘇艱難曲折,外部需求低迷,國際競爭更加激烈,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加劇。由於出口訂單進一步下滑,三季度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2.7%,已是連續兩個季度同比下降,且降幅比二季度擴大0.9個百分點。國際市場原油、有色金屬等價格大幅下跌,對國內石油、有色金屬等行業運作形成一定衝擊。從國內看,“三期疊加”的影響持續加深,工業領域産能過剩矛盾突出,房地産市場調整的滯後影響持續顯現,汽車行業增速開始換擋,傳統增長動力不斷衰減。
當前,工業承壓運作,增速短期波動加大,引發了一些疑慮。但是,無論是從發展趨勢還是從指標監測等角度衡量,這並未改變經濟基本面,也無需過度擔憂。首先,宏觀經濟正處於轉型之中。考慮到我國經濟由工業主導轉向服務業主導,服務業增速加快,工業增速放緩,是大勢所趨。其次,工業景氣仍處於正常區間,總體運作平穩。三季度,中經工業景氣指數92.3,相當於基期2003年的景氣標準值(100)約92%的水準,根據經驗判斷,景氣水準高於90%表明工業景氣處於正常水準。三季度,中經工業預警指數較上季度上升3.3個點;10個産業的預警指數均較上季度持平或上升(僅鋼鐵産業預警指數降至“過冷”的藍燈區運作)。考慮到工業增速換擋因素,重點行業運作在淺藍燈區尚屬正常。第三,景氣的回落幅度是溫和的,仍在可控範圍之內。監測顯示,進一步剔除隨機因素後,中經工業景氣指數比未剔除隨機因素的指數值低2.1點,兩者之差與二季度基本持平(略擴大0.1點)。這表明,擴大內需、促進有效投資、定向減稅以及以降息降準為標誌的貨幣政策的適度放鬆等相關穩增長政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工業景氣的回落。
行業分化更加明顯
當前,我國工業正處於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期。三季度,工業內部行業分化走勢更加明顯,結構調整有序推進,新的增長動能逐漸累積。
一方面,“兩高”及産能過剩行業生産經營壓力持續加大,呈現生産滑坡、價格下跌、效益惡化局面。從産量看,前三季度,粗鋼産量下降2.1%,水泥産量下降4.7%。從價格看,三季度,煤炭、石油、鋼鐵、水泥、有色金屬産業生産者出廠價格分別同比下跌15.6%、27.5%、18.8%、12.8%、10.9%。從效益看,三季度,鋼鐵、煤炭、石油、水泥行業利潤總額分別同比下降97.5%、60.2%、60.2%、37%,明顯高於工業利潤整體降幅(同比下降3.6%)。三季度,鋼鐵行業銷售利潤率僅為0.05%,為工業最低,整個行業已瀕臨虧損。
另一方面,技術密集型産業、與消費、環保等相關的行業發展欣欣向榮。數據顯示,1至9月份,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速度仍然達到10.4%,比規模以上工業增長速度高出4.2個百分點。三季度,與資訊消費、文化消費相關的電子、文化娛樂用品等製造業生産繼續呈較快增長;與節能減排相關的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生産維持20%以上的高增速,與産業結構升級相關的醫藥、資訊、化學品製造等高技術産業生産增速持續加快。而利潤增長較快的行業仍是與消費相關的食品、傢具、文教娛樂用品等製造業,以及醫藥、電子等高技術行業,利潤增速均在10%以上。
隨著産業景氣的此消彼長,工業投資結構繼續在分化中得到優化:與消費升級相關的食品、服裝等製造業投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尤其是服裝和文化娛樂用品製造業投資繼續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與資訊化相關的IT製造業,與節能減排相關的環保製造業,以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産供應業的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而受産能過剩、節能減排影響的煤炭、鋼鐵、石油開採加工等行業投資繼續呈現同比下降,盲目擴張、粗放增長勢頭不再。
這表明,在我國經濟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由投資拉動轉向更為倚重消費拉動、全社會更加注重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工業發展呈現出積極變化,結構調整正朝著宏觀調控預期的方向發展。對於“兩高”及産能過剩行業而言,當前的調整是痛苦的、艱難的,一些企業面臨著生死考驗,但是著眼全局,這是工業結構調整必須承受的陣痛乃至必須付出的代價,有利於我國經濟增長品質的提高、發展方式的轉變。
因勢利導加速升級
展望四季度,工業仍將面臨較為複雜的局面。由於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出口形勢仍不容樂觀;國內投資慣性下滑風險尚未消除,産能過剩矛盾依然突出,房地産市場調整的滯後影響進一步蔓延,汽車換擋趨勢延續,工業經濟仍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為對衝下行壓力,我國已經採取的降息降準、減稅降費等宏觀調控措施,其滯後效應將持續顯現,近期審批通過的大量工程包可望在四季度落實,也將對經濟平穩運作發揮積極作用。
在未能充分考慮政策效應的情況下,通過模型預測,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的工業景氣指數分別為92.4和92.2,預警指數為70.0和66.7,延續平穩運作走勢。在11個重點産業中,四季度,電力、家電、服裝、裝備、水泥、有色金屬等6個産業的景氣度將與三季度持平,煤炭、石油、化工、鋼鐵、乳製品等5個産業的景氣度將略低於三季度。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去庫存、去産能任務艱巨。三季度各月,工業生産者價格同比分別下跌5.4%、5.9%和5.9%,該指標已持續43個月同比下跌,為歷史罕見。這反映出工業産能過剩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截至三季度末,工業企業産成品資金同比增速為5.7%,比二季度下降1.4個百分點,連續4個季度呈放緩走勢,但仍高於主營業務收入增速4.4個百分點。這顯示,企業去庫存的意願較強,工業去庫存化尚未結束。
面對複雜形勢,我們尤需堅定發展信心,堅持穩中求進,切不可因對增長回落的過度擔心而在改革和轉型上産生動搖。既要密切關注形勢變化,繼續做好區間調控、精準調控、相機調控,保持工業經濟繼續運作在合理區間,有效防範風險,為化解産能過剩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提供必要的支援;更要堅定地推進改革,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包括進一步發揮市場優勝劣汰功能,因勢利導推進傳統産業改造升級,不失時機加快高新産業規模化發展,最大程度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活力,在轉型升級中不斷提升工業發展的品質與效益,為我國經濟行穩致遠提供更為充沛的動能。(經濟日報記者 周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