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迎政策紅利 地煉陣營擴容

  • 發佈時間:2015-10-26 01:00:0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周國霞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是我國經濟結構轉型攻堅之年,也是地方煉廠收穫之年。繼前期東明石化、利津石化等7家地煉斬獲進口原油使用權後,進口原油使用陣營集中擴充,22日一天之內又新增了四位新成員:天弘化學、匯豐石化、京博石化和魯清石化。

  2015年10月22日,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兩度發出公告,淄博匯豐、東營天弘化學、京博石化、魯清石化等四家地煉各初步獲批416萬噸、439.68萬噸、331.2萬噸以及258萬噸的進口原油使用配額。

  隨著我國原油進口的逐步放開,截至目前,中國地方煉廠已累計斬獲共約4920萬噸進口原油使用配額,11家地方煉廠共需淘汰落後産能3357萬噸/年,保留200萬噸/年以上常減壓裝置為5500萬噸/年,其中,6家地煉共獲得2794萬噸/年的非國營貿易進口量。

  另據煉廠消息,恒源、清源、神馳、萬通等多家地煉均提出了申請,處於靜待專家組現場審核階段。未來,地方煉廠在獲取進口原油使用權和原油進口權方面依然大有作為。

  而前期7家地煉在獲得進口原油使用配額後,均已逐步開展原油的進口工作。據“金銀島”了解,除前期東明石化及利津石化有配額原油到貨外,10月份,墾利、亞通也入境首船配額原油,其中墾利為10萬噸ESPO原油,亞通為6萬噸印尼原油。另有市場消息稱,盤錦北燃也有中東原油到貨,但此消息尚未得到煉廠確認。另外,最新獲批的匯豐石化及天弘化學兩家煉廠,也已經在部署進口原油貿易及品種的前期準備工作。

  當然,地煉獲得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相對進口原油使用權滯後,且地方煉廠在進口原油的實際操作上經驗明顯不足,因此前期多數地煉原油進口仍依賴中字頭企業代理,且以中海油為主、中石油次之。但長期來看,在進口原油使用權和原油進口權的“雙權合併”趨勢下,地煉為減少中間代理費用,繞開代理商自主進口原油為大勢所趨。

  由此看來,在長期制約地方煉廠發展的最大掣肘——原料問題,逐漸得到解決之際,地煉原油進口工作開展積極,四季度加工原料中進口原油的使用份額也將逐步增加。同時,受稀釋瀝青進口政策預期生變、海關檢測趨嚴影響,10月份,我國稀釋瀝青到貨量驟降,也促使部分地煉原料需求向內貿原油轉移。所以整體來看,2015年地煉原料加工格局也將發生巨大變化,加工原油份額將升至85%。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部分地煉為保證下一年配額數量,或將保持80%甚至以上的開工率以消耗更多的進口原油。同時,據金銀島了解,國內多數具備申請條件的地方煉廠,例如山東絕大多數規模地煉,以及河北鑫海等煉廠均提出了進口原油使用權的申請,故進入“十三五”後國家油氣改革進程加快也將繼續促進雙權審批提速,未來兩年或仍有10余家甚至更多的地煉獲得原油進口使用及進口資質,屆時地煉加工原油份額也將升至90%,甚至更高。

  (作者單位:金銀島資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