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努力增強金融市場穩定性(勢所必然)

  • 發佈時間:2015-10-25 08:52: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姚淑梅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努力增強金融市場穩定性(勢所必然)

  近幾年來,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蕩,一些重大事件如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國際金融危機、2012年歐債危機升級、2013年美聯儲釋放退出量化寬鬆信號、2014年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和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等,均引發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大幅貶值。儘管匯率大幅波動對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帶來較大衝擊,但迄今尚未有新興市場經濟體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究其原因,在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安排、漸趨有效和規範的宏觀調控、不斷擴大的外匯儲備規模以及多方位的國際金融合作等綜合影響下,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應對外部金融衝擊的彈性加大,金融市場穩定性明顯增強,其中的經驗值得深入總結。

  匯率彈性加大是新興市場經濟體金融穩定性增強的首要原因。上世紀90年代,新興市場經濟體是金融危機的重災區。危機發生國紛紛放棄固定匯率制,轉向更靈活的匯率制度。比如,墨西哥、巴西、泰國、菲律賓等國先後放棄了固定匯率制,俄羅斯放棄“外匯走廊”制度,阿根廷放棄貨幣局制度。由於匯率制度由相對僵化轉向自由浮動或管理浮動,新興市場經濟體抵禦資本流動衝擊的能力大大提升。

  宏觀經濟管理能力提升尤其是央行信用增強是緩和外部金融衝擊的重要因素。新世紀以來,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步入快速增長軌道,政府財政狀況明顯改善,逆週期調控能力有所提升,對穩固經濟基本面進而穩定金融市場信心發揮了積極作用。央行通過設定單一或區間通脹目標實施常規貨幣政策調控,同時通過採取宏觀審慎措施如徵收金融交易稅、外匯頭寸管理以及直接干預外匯市場等政策組合避免金融市場過度波動。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調控的規範性、政策組合操作的科學性日益提高,增強了央行信用,起到了穩定金融市場的作用。

  不斷擴大的外匯儲備規模成為金融市場穩定的有力支撐。新世紀以來,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注重積累外匯儲備,提高央行干預市場能力,特別是增強國家信用,穩定投資者信心。截至2014年底,新興市場經濟體持有外匯儲備約7.7萬億美元,較2012年底增長6.7%。事實證明,保持充裕的外匯儲備有利於緩解市場恐慌情緒。2014年底俄羅斯盧布大幅貶值,2015年初逐步企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俄央行持有的外匯儲備能夠覆蓋未來兩年的到期外債,提高了投資者信心。

  多方位的國際合作進一步穩固了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金融防火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通過促使成員國承諾增加份額認繳、與成員國簽訂大額臨時借款協議、全面改革總體貸款框架等方式大幅提高貸款能力,促進了國際金融市場穩定。2010年,東盟10國與中日韓3國組建規模為12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庫,2012年擴容至2400億美元。2014年,金磚國家啟動初始規模為1000億美元的應急儲備庫。此外,美聯儲也通過簽訂貨幣互換協議等為新興市場經濟體提供美元流動性支援。總體看,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多邊、區域和雙邊金融合作均明顯增強,進一步穩固了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金融防火牆。

  但也應看到,當前新興市場經濟體金融風險正在積聚。在前幾年美元流動性充裕的刺激下,新興市場經濟體普遍大舉借債,加大了國內金融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的脆弱性。今年以來,美聯儲加息預期已導致俄羅斯、巴西、南非、印尼等國貨幣對美元匯率大幅貶值10%—40%左右。今年一季度,新興市場經濟體持有外匯儲備較去年四季度減少2275億美元,説明資本正在快速流出新興市場。對於個別經濟基礎較差、外債負擔重、外匯儲備不足、宏觀經濟政策缺乏調控空間的國家來説,美聯儲加息可能觸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因此,新興市場經濟體必須高度重視防範金融風險,努力增強金融市場穩定性。當然,經過多年體制機制變革,新興市場經濟體抵禦外部金融衝擊的能力普遍提升,個別國家發生金融動蕩可能會引發國際金融市場的短期恐慌,但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大。

  (作者為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