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從“虧本”開始越做越大
- 發佈時間:2015-10-24 15:31:13 來源:新民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首席記者 連建明
人物簡介
嚴介和,“蘇太華係”創始人,《新論語》總撰稿人,太平洋商學院院長。
1960年生於江蘇淮安。做過老師,歷任國有、外資、集體、民營、上市公司“掌門”,先後成就了上百家企業。
嚴介和創建的“蘇太華係”是以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為核心産業,擁有國家公路、市政、水利等多個總承包一級資質及若干專業一級資質的私營企業。
2014年,“蘇太華係”躋身世界500強企業並位列中國大陸民營企業第一,嚴介和、嚴昊父子以850億元身家位列胡潤百富中國富豪榜第七位。
一把手必須是有爭議的人
在中國的企業家中,嚴介和屬於很另類的一個,他有一些表面看不見得是褒義的稱呼,如“全球華人第一狂人”、“最大的包工頭”等等,但他對此並不介意,而且,他還喜歡“第一狂人”這個稱號。
作為一個商人,雖然外人對他的企業了解不多,但實際上他的“蘇太華係”規模很龐大,2014年和2015年,“蘇太華係”躋身世界500強企業並位列中國大陸民營企業第一,從500強的數據看,嚴介和的太平洋建設集團今年位列世界500強156位,2014年營業收入為633.69億美元,利潤為26.68億美元,按6.35的匯率計算,營業收入大約是4024億人民幣,利潤大約是169億人民幣。同類型的企業,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都是央企,2014年營業收入分別為6126億元和5920億元,都高於嚴介和的太平洋建設集團,但凈利潤都低於太平洋建設集團,這説明嚴介和經營企業的確有一套,效益很好。如果按A股上市公司2014年業績計算,太平洋建設集團業績位於前列。
但是,嚴介和似乎更喜歡做一個文人,他是恢復高考第一屆的大學生,人大學中文,由此,他寫了《新論語》一書,並不斷修改,這是嚴介和“35年的辛苦、35年的思索、35年的實踐、35年的創造”的積澱與昇華,平時他説話很多都是格言式的,他總是在思考,他自己也説一直在頭腦風暴,想法太多。
外界對嚴介和的爭議很大,説他壞話的也很多,網上甚至有人説他是騙子,他的言行更是不拘一格,對他許多説法、做法,爭議更大。對此,記者本週二在上海採訪了嚴介和,談起了對他的爭議,他淡然一笑説:“創新就是違規,創造就是破壞,備受關注就是備受質疑。”
在嚴介和的眼裏,人分為三等,一等人是君子,二等人是庸人,三等人是小人。平庸的人大家都説好,小人大家都説不好,沒有爭議。唯有君子,有人説好有人説不好,有爭議,有爭議的人才能幹事,才能做總統,美國歷任的總統競選,得票率沒有超過50%的,都是40%多,説明總統不是人人説好,是有爭議的。
嚴介和不僅不排斥爭議,而且喜歡爭議,他説:“有爭議就有希望。我每個平臺、每個集團,用的一把手必須是有爭議的人,沒有爭議不能當一把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不僅要永遠理解他人,還要理解他人的不理解。所以,對別人的爭議我從來沒有當回事。於心無愧就一往無前,就像瀑布一樣,什麼是瀑布?就是水走投無路的時候,前面是懸崖,也義無反顧向前奔去,成就一場波瀾壯闊。”
再赴一線幹異想天開的事
本週二,嚴介和來到上海接受記者採訪,嚴介和看不起“土豪”,因而不在意名牌,家人要給他弄一塊百萬名錶,他拒絕了,他給記者看他的手錶只是一般品牌的手錶。他看好國貨,他認為國貨的時代已經到來,他已經將手機換成華為,而且要求員工換手機也用華為。
這次來上海嚴介和是來告別的,他對記者説:“來上海3年,這次要交班了。離開上海去深汕,我現在成了老英雄,總是在第一線。我坐車也喜歡坐第一排,不喜歡坐後面。遇到麻煩的事情我就興奮,因為我又派上用場了,一般事情反而找不到感覺。”
這些年來嚴介和一直在開闢新戰場,太平洋集團成熟了,他把集團交給了兒子,2007年離開南京到北京創辦太平洋商學院和“華佗論箭”。2012年他又離開北京到上海,搞起蘇商集團。現在,他離開上海去廣東搞一個更大的項目,這個項目就是深汕特別合作區“我的大學我的城”,自然又是口氣很大。
位於珠三角盡頭的深汕特別合作區,總面積500平方公里,準備打造成集旅遊、航空、教育、生態于一體的新型國際化城市。嚴介和準備參與這個大規模的開發,他預計承擔三分之一左右的開發建設,原則上不低於五分之一,即使是五分之一,也要100平方公里,相當於3個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而這麼大的一塊地方,嚴介和按PPP模式運作,即由蘇太華係設計、投資、建設、運營、管理。
這塊地方目前是塊濕地,一直沒有開發,嚴介和打算進行保護性開放和開發性保護,即保持生態環境不變,並且要做得更好。為了保持生態環境,他甚至異想天開地準備將道路全部建到水底下,成為無路無橋卻水陸交通發達的地方,水面上沒有一座橋,都是湖底隧道、海底隧道,水下道路不僅四通八達,而且,全部做好立體,沒有一個紅綠燈,保持高速運作。
至於陸地上要建設的內容,教育産業是重點,嚴介和計劃與世界頂尖教育機構攜手合作,針對全球成功人士及其子女,提供國際化精英式教育服務,包括從幼兒小學到初中、高中、大學,一直到博士的一條完整教育産業鏈。出生教育世家的嚴介和對教育感情很深,他説:“我是有教育基因的,當年高二畢業我就當高二代課老師。我做包工頭賺錢是為了做教育,老祖宗的教育基因不能斷。”
除了教育,在這塊地方他要做綠色産業,準備將下一步要做的“綠色建築”紮根於此。還有休耕農業,不是每年耕種,而是隔1年、2年、甚至3年才耕種,保證完全都是生態農業。還要搞全球最好的劇院、全球最牛的會展中心以及七星級賓館。
如此龐大的計劃,嚴介和預計需要1500億——2500億的資金,他表示,資金來源65%是自有資金、20%國際資金、15%國內資金。記者問他,這樣的建設需要多長時間,他表示10年,記者很驚訝10年能夠建成,他卻很堅定地表示10年可以基本建成。
至於建設期間會否遇到資金問題,嚴介和説2005年已經有過資金鏈斷裂的教訓,現在不會發生這樣的問題。他説:“過去30年三行而後思,未來30年三思而後行。”説到當時是如何渡過難關的,嚴介和透露,靠的是軟實力,他沒有求人而是靠自己,資金來源主要是靠“華佗論箭”的講學,都是講學講出來的,當時收費最低255萬,最高2550萬,一堂課收入上億啊,全世界沒有。“第一狂人”的稱呼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這次要搞的教育産業,嚴介和依然很狂,他重點搞的是社會科學,搞10個學院,這方面他認為沒有人能和他比,所以,他的收費又將是天價——學費超過哈佛。不過,他的課是解決問題的,對老闆的重大決策把脈,對的收高價,錯了嚴介和埋單。
嚴介和要把深汕特別合作區建設成一個小深圳,小而特,小而專,小而美,小而秀,小而強,一個全球最美的智慧城市。由此,他認為房價也將是全球最高的,“如果價格不超東京、不超香港,我就不滿意,就是不成功。”
把虧本買賣看成一次機遇
嚴介和的另類尤其表現在做事上,他的做法總是與眾不同。有句話叫“千做萬做,蝕本生意不做。”但嚴介和做生意就是從虧本做起,而且嫌虧得不夠,主動要求虧得多一點。
1992年,嚴介和辭職註冊了自己的建築公司,緊接著承接的南京繞城公路建設項目是嚴介和自己創造出的打開“省門”的機遇。項目到嚴介和手中已經是第五包了,嚴介和11次跑南京,找項目,最終揀了這樣一個“雞肋”工程——不足30萬元人民幣的一個配套涵洞工程。這是一個註定虧本的“買賣”,可嚴介和卻把它看作是一次機遇。
為了樹立良好的市場形象,他甚至提出了“虧5萬不如虧8萬”的經營思想。140天完成的工程量,只用了72天就幹完。業主大吃一驚,檢測結果品質全優!這個項目雖然“吃虧”了,但是,獲得了各方的好評和信任,第二年工程指揮部便放心地把一些重大工程交給了嚴介和。
從此,嚴介和一發而不可收,業務迅速不斷擴大。先後參與了南京新機場高速、京滬高速、江陰大橋、連霍高速,沂淮高速、南京地鐵等一系列國家和省市重點工程的建設。
還有一個“吃虧”做法就是收購虧損企業。1995年,嚴介和組建江蘇太平洋工程有限公司,到2002年,集團名稱變更為中國太平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嚴介和任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這以後,他開始與許多地方政府部門打得火熱,開始收購、託管虧損的國有企業,他首創打包重組模式,橫跨十幾個産業,這麼多年來,他並購、拯救瀕臨倒閉、破産的國有企業近百家。收購虧損國企,替地方政府背下困難國企的包袱,並解決失業、下崗等社會問題會使得當地政府對太平洋建設有良好印象,從而將一些好的市政項目優先考慮外包給太平洋建設。
搞好政府的關係,是嚴介和的重要法寶,但是,今年1月以來他先後與6個地方政府打起了官司,包括河北、雲南、湖南等地幾個縣政府,原因是工程項目完工很久,但這些地方政府一直拖欠資金不願償還。記者問嚴介和是否擔心與政府搞僵關係,他表示並不擔心這個問題,他相信依法治國。“現在3個官司已經與地方政府達成協定,問題解決了,而且,有的地方政府換了新的領導,表示仍然要和我們合作。”
嚴介和還首創中國式BT,“BT”是“BOT”(建設-經營-移交)的一種變換形式,通俗的講就是自己墊資建好基礎設施項目後移交政府,再由政府在幾年內按約分期付款。
第一次採用BT模式運作基建項目始於1996年。當時,位於經濟欠發達蘇北地區的宿遷市政府希望建立一條南北走向的市府大道,但市財政又一下子拿不出那麼多錢來,就由太平洋墊資開工。此後,太平洋就將“BT”模式迅速複製到全國其他經濟欠發達地區。從BT模式又發展到BOOT(建設、擁有、經營、移交)和PPP模式,正是這種創新模式帶來了嚴介和最近20年的高速發展。
當然,這種模式對資金要求很高,也容易出現危險,外界對他的資金一直有質疑。嚴介和的確也遇到了一次幾乎可以説是生死危機,2006年,太平洋建設遭遇企業史上罕見的媒體風暴以及因收購的國企擔保引發的企業危機,嚴介和以“善敗”的品質化解危機,最終死而不亡,鳳凰涅槃。
此後,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形成現在的“蘇太華係”,由蘇商集團、太平洋建設、華佗建設共三大平臺35個集團組成,是嚴氏家族旗下以産經、財經為核心的第一個世界五百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