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麼激活傳統産業?
- 發佈時間:2015-10-24 01:30:31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新驅動發展
一塊塊灰白色的鋁礦石,粗可以加工成身寬體胖的板錠,細可以打造成薄如蟬翼的鋁箔。在全球最大的鋁企——魏橋創業集團,鋁礦從“傻大笨”變身“高精特”的幕後推手,是一系列世界領先的創新技術。
鋁業思變,是擁有紡織、化工、輕工、機械、冶金五大傳統産業的濱州産業轉型的一個縮影。位於黃河三角洲腹地的濱州有著悠久的過去,歷史的饋贈既有深諳兵法的孫武和文采璀璨的范仲淹,也有近在咫尺的大海和深埋地下的礦藏。但時移世易,靠油吃油的濱州品嘗到傳統産業“不思進取”的後果:傳統産業佔工業總産值的七成以上,産業的泥古守闕,掏空了這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創新活力。
主政地方多年,濱州市委書記張光峰看得明白,“因為濱州是傳統産業大市,紡織、化工、機械、冶金佔了非常大的比重,這些産業目前科技含量、産品的附加值比較低。”他開出的藥方是,“我們要進一步延伸産業鏈條,産業鏈向‘終端’延伸。”
“網際網路+”讓傳統企業“飛了起來”
製造一件衣服需要水、熱和化學品,在環境上是不可持續的。在世界對可持續性的紡織路線越來越感興趣的當下,追求環保和消減成本卻成為一對冤家。
最近,愉悅家紡一種名為“綠色紡織化學品研發”的技術剛剛獲得8項發明專利。在董事長劉曰興看來,這項技術是被標以“重污染”的紡織行業邁向環保的重要一步。專利如何取得?劉曰興的辦法是利用産學研合作,找到中國紡科院、中科院、哈工大等行業頂尖高手解決問題。正因為此,過去三年間,這家企業已取得72項專利。
今年,乘上“網際網路+”的東風,愉悅家紡得以“飛了起來”——這家企業成功利用大數據和智慧化技術來改進配棉工藝,成為行業內的典範。但這並不能完全解釋在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他為何仍保持出口增長?
從棉花收購,紡紗、織布、印染到成品縫製,這一條處處都有專利的産業鏈去年為愉悅家紡貢獻了30億元的産值,也成為愉悅家紡始終“愉悅”的理由。
擁有477家紡企的濱州是紡織大市,受經濟環境、創新能力的影響,中小棉紡企業關停轉産的約佔總數的5%左右。濱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崔洪剛認為,經濟轉型升級,淘汰的是落後産能,不是淘汰傳統産業,傳統産業既有高新技術,也有高附加值産品。這意味著,創新力是傳統企業“生死兩重天”的分水嶺。
“兩隻手”創造新模式,激活傳統産業
1月5日,在省市科技部門的撮合下,西王特鋼與中科院金屬所正式聯姻,開啟國內産研合作的新模式:後者全程參與西王特鋼從産品研發到設計生産線,再到産品生産,乃至市場銷售,産品後續研發的全過程。
“一方面,西王特鋼成為金屬所的研發基地,金屬所則是西王的定點研發機構,解決了實驗室成果向生産轉化的難題;另一方面,雙方將聚焦人才培養,金屬所就地為西王培養了解企業、適合企業發展的實用性高端人才。”西王集團總工程師王岩表示。
近幾年,國內鋼鐵業遭遇“寒流”,噸鋼利潤低至白菜價,但國內高端裝備用特殊鋼卻大量依賴進口。此次合作的最突出亮點就是把清潔智慧化引進了鋼鐵行業,引領鋼鐵行業的轉型升級。
西王特鋼技術中心主任胡小強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雙方合作的第一期産品已經面世,並串起了山東省乃至國內的一條高端産業鏈:可代替進口的西王鋼錠被送入中國規模最大的曲軸生産商——威海天潤曲軸,後者的曲軸再被裝入位於濰坊的濰柴動力,製造發動機;隨後這些發動機被送入位於煙臺、青島乃至全國的汽車、輪船製造廠。胡小強説:“以西王特鋼産品為起點,這樣的高科技産業鏈共有五條。”
多次到濱州市調研的山東省科技廳廳長劉為民認為,轉型的成功實現必須基於政府和企業的共贏合作,即不僅需要地方政府長期有效的政策支撐和公共投入,更加需要市場力量廣泛而深度的努力,以高科技項目激活傳統産業,延伸産業鏈,打造具有後傳統産業時代濱州發展的新空間。
轉型“不忘本”,是對現實産業的再創造
將優質小麥麵粉提取谷朊粉、酒精後,經生物發酵生成“酒糟”與玉米、豆粕和小麥胚芽進行科學配比,最終形成液態高蛋白飼料。“這是公司延長産業鏈的重大科技成果,使我們成為國內第一家液態飼喂模式示範企業。”中裕食品總經理張志軍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實際上,以深加工環節形成的廢棄物綜合利用為突破口,該公司實現了從小麥育種、初深加工、廢棄物迴圈綜合利用、飼料加工、生豬養殖、屠宰加工、有機肥生産、生態農業園區建設,到農産品加工、物流配送及餐桌的一、二、三産業相結合的迴圈經濟産業鏈體系。
濱州市科技局局長劉希安認為,轉型不是推倒重建,而是對歷史現實的延續和再創造,是一個持續改善的漸進過程,只有植根于自身地區特色資源的轉型才能獲得長期的發展動力。
紡織家紡、有色冶金、現代農業的轉型成功,是如今濱州大地上正在發生的故事。在經濟新常態下,一大批置身傳統行業的濱州企業在經歷陣痛之後獲得重生,匯聚成為地方轉型升級的大潮。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