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開啟農村發展的“金鑰匙”

  • 發佈時間:2015-10-23 08:29:25  來源:貴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胡麗華

  六盤水,一座因煤而興的現代化城市。曾經,“傻大黑”成為其代名詞。

  為突破原有發展模式,該市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深化改革為動力,積極探索農村“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發展新模式,大力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併為深化農村改革、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積累了經驗,成為開啟當地農村發展的“金鑰匙”。

  “三變”改變農民收益模式

  地處貴州西部烏蒙山脈深處的六盤水市,農業一直是發展的短腿,六盤水市每年都投入大量的扶貧資金,但收效甚微,原因在於村級組織、企業、農民三者分離,小規模的分散經營和發展現代農業極不協調。

  “農民要致富,農業要發展,必須把農民、農業、企業捆綁起來,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利益共同體,突破現有農村發展機制體制。”六盤水市扶貧開發局局長王成剛説。

  2014年以來,六盤水市在調整結構的基礎上,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深化改革為動力,積極探索農村“三變”發展新模式,有效破解了“三農”發展難題,加快了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步伐。

  資金變股金,就是讓分散的資金聚起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資源變股權,就是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從推進農村産權制度改革入手,整合農村土地資源、森林資源、勞動力資源、旅遊文化資源等,採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種形式,推動農村資産股份化、土地股權化,盤活各種資源要素。截至目前,六盤水市就有15.5萬畝集體土地,7.4萬畝荒地轉變為村集體持有的股權。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讓農民變成了股民,讓農民群眾在當地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獲得相對穩定的收益,實現增收致富。2014年,全市56682名貧困人口受益於扶貧資金變作資本金入股,30789人因此脫貧。

  六盤水市探索的三變模式,開啟了企業、農村、農民共同發展的新模式,成為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有力抓手。

  激活農村發展活力

  三變的探索,恰如“鰱魚效應”,攪動農村發展一池春水,激活農村發展活力。

  事實上,“三變”激活農村發展活力的同時,將市場機制和資本運作模式引入農村,促使農村各種資源要素流動起來。把財政扶貧資金整合起來,將農民從傳統生産方式中解放出來,制度創新的激活效應集中凸顯。

  如今,隨著“三變”不斷深入推進,六盤水市基本消除了農村資源閒置浪費,激發了農村發展活力,破解了農業産業發展融資難和資金短缺的問題。

  不僅如此,“三變”還搭建黨建和經濟、政府和市場、發展和扶貧、改革和創新有機結合的有效平臺,盤活了農村土地、人力資源、集體資産等要素,激發了農村發展內生動力,不斷提高貧困地區“造血”功能。

  岩博村作為盤縣貧困村之一,率先成為“三變”的生動實踐。

  一直以來,岩博村有釀酒的傳統,該村村支書余留芬把發展的重頭戲壓在了酒業身上。利用村集體資金,按照彝族傳統釀酒模式開辦了一家酒廠,引進現代化管理,酒一推出,就深受好評,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辦酒廠,村民沒有錢怎麼辦?為解決融資難題,余留芬用集體林場作為抵押,先後向縣聯社貸款1500萬元,作為酒廠建設前期資金使用,這筆資金以1萬元為1股,由村裏有能力又想幹事的農戶採取“自覺認購、自主貼息”的方式簽訂入股合同,實現村民持股與企業盈利風險共擔。岩博村365戶農戶中有150余戶參與入股,入股率近50%。入股的農戶中,採用土地使用權入股的15戶,採用共同貸款方式入股的100余戶,自行籌資入股的農戶30余戶。

  不止岩博村,如今,行走在六盤水市每個村莊,都會感受到“三變”帶來的深刻變化,

  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六盤水市的村級組織在積極參股的同時,還與企業、專業合作社組建聯合黨組織,雙方共用資源、共謀發展,企業用地、用工由村裏統一協調解決,發展環境越來越好。

  盤縣普古鄉舍烹村是一個典型貧困村。2012年起,當地農民在農民企業家陶正學的帶領下,從成立普古銀湖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通過土地入股、流轉倒包、合作入股、資金整合等形式,規模發展獼猴桃、藍莓、刺梨等産業,每畝耕地産值從過去300元提高到5萬餘元。2014年,當地農民每人平均收入從上年的7760元提高到11260元。

  集體資産變股權,為村級組織、農民創業興業提供了“第一桶金”。去年,六盤水市通過土地資源轉股權,建成萬畝以上農産品生産基地42個,千畝以上優質原料生産基地58個,消除“空殼村”157個,村級集體積累比上年增長22.6%;培育種養大戶2107戶、致富能手3530人,8000多農民成功創業。

  “三變”模式為精準扶貧找到了一條新路子,解決了財政扶貧資金使用效益低的問題。鍾山區整合財政資金4300萬元,在市中心為轄區每個村購置100平方米商鋪,劃給村委會作為集體資産經營,所得收益分配給村集體和貧困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