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沙漠也聞稻花香

  • 發佈時間:2015-10-23 02:31:2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沙漠和水稻,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在內蒙古奈曼旗被連在一起。

  日前,記者在“金沙王國”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看到一幅“稻花香裏説豐年”的金秋美景。

  成片黃澄澄的稻田延至天際,一望無垠。在金燦燦的稻田裏,一台臺收割機正忙著收割水稻,稻田裏一派熱鬧非凡的豐收景象。沙漠綠洲不罕見,但沙漠裏也能種水稻,你一定覺得不可能,而一種元多效微生物菌肥技術卻將這個“不可能”變成了現實。

  沙漠裏“襯膜水稻”

  奈曼旗號稱“金沙王國”,在地質年代第四係形成的風成沙,廣布奈曼旗中部和北部,形成了沙丘、沙梁、沙崗和沙灘。奈曼旗沙地面積佔全旗總面積的62%,土壤沙土含量高,總體耕地土壤品質較差。

  作為我國北方典型的沙區。奈曼旗氣候乾旱,風沙災害嚴重,長期以來,農牧業生産的産量低而不穩,糧食問題更是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

  去年起,政府為了打造沙地經濟,拓寬農民增收途徑,充分利用沙地的光熱條件,大力發展沙地設施農業、沙地襯膜水稻等特色種植。

  所謂襯膜水稻,就是平整沙丘後在地面挖80釐米左右深、30畝或50畝大的坑,在坑底及四壁襯墊塑膠膜防止水、肥滲漏,然後回填沙土修成略高於地面的畦田,在田旁打井,運用農家配方肥、節水灌溉等綜合措施確保水稻穩産高産。

  沙地襯膜水稻和普通水田稻生産技術有很大不同。襯膜水稻的優點:一是不佔用好地,可選用任何草木不長的沙地或沙漠,不與農、林、牧爭地;二是提前成熟,一般比普通水稻早成熟7天左右;三是不返鹽鹼;四是省工、省水、産量高,沙地平整好後一般能用10年,一般比普通水稻省水4%,水稻畝産也相對高一些。

  “這是老天給的,人為是做不出來的。這裡的空氣和水是沒有污染的,沙地中不含有化肥殘留、化學農藥、除草劑等有害物質。所以,這裡非常適合種植有機稻米。”一位在現場的農業專家如是表示。

  經專家研究論證,奈曼旗境內的沙漠浩瀚、廣袤,同時經過上萬年的積澱,富含豐富的礦物質,方圓百里沒有污染源,給沙漠水稻提供了生長的純凈空間;又因沙漠晝夜溫差大,積溫高,生長期長,使沙漠水稻營養更均衡,籽粒更飽滿;但關鍵要看用什麼樣的肥料。

  多效微生物菌肥:營養競爭 抑菌殺蟲

  開機收割當天,奈曼旗農業局張素君主任組織現場實地測産,奈曼旗滿都拉呼嘎查的500畝示範田,種植品種為稻花香2號,畝産達到1079斤!而去年該地的水稻産量為500—600斤/畝。

  同樣是沙土地,同樣是稻花香2號,今年畝産量與去年相比接近翻番。而這背後還有兩大不同,一是今年由於資金鏈斷裂,水稻插秧時間比去年晚了20天。二是去年使用了化肥和化學農藥,今年卻只是使用了禾神元多效微生物菌肥。

  該微生物菌肥技術曾獲得兩項“國家發明專利”和國家“有機産品認證”,産品對人體安全,不污染環境,採用自主研發的“天然植物生長調節劑BL-3菌株、微生物農藥殺蟲劑BL-8菌株、微生物農藥殺菌劑BL-6菌株”三株地衣芽孢桿菌經微生物液體發酵、混和、濃縮、噴霧乾燥加工而成。不僅有促植物生長、增加産量的作用,而且還具有很好的殺蟲卵、抑病菌作用。

  神州漢邦(北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龍厚茹向記者介紹其作用原理:“70%—80%的害蟲蟲卵都是在土壤裏越冬,這些蟲卵本身就是蛋白質,我們的微生物菌肥裏的有益活菌抗逆性極強,耐酸耐鹼,耐高溫耐低溫,不受外界環境條件影響,就在土壤裏快速繁殖,繁殖過程中把蟲卵當成‘食物’吃掉了。因此,有益菌增加了,病原菌自然減少了,營養競爭,抑菌殺蟲。”

  而除了殺蟲卵抑病菌外,多效微生物菌肥還有促進植物生長的功效。

  産品中含有天然植物生長調節劑BL-3菌株及其代謝産物,是通過生物工程方法研製而成。“含有以植物細胞分裂素—玉米素為主的多種促植物生長物質,可以促進葉綠素形成,增強光合作用,刺激植物細胞分裂,加速植物新陳代謝和蛋白質合成,促使作物早熟豐産,增加瓜菜的含糖量,提高植物抗病抗衰抗寒能力。”該公司技術人員解釋説。

  修復土壤,將沙漠變成良田

  使用多效微生物菌肥,沙漠水稻的産量不僅翻番,而且實現源頭安全種植,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使沙漠變良田的夢想成為可能。

  奈曼旗是全國重點扶貧縣,在沙地上襯膜種植水稻 ,首先解決的是農民的口糧問題,然後要促進農民增産增收。而人們其實還有一個更為遠大的抱負,那就是修復土壤,將沙漠變成良田。

  沙地襯膜種植水稻後,由於地面鬱閉和具有覆蓋水層,氣溫、濕度、地溫、風速、輻射等環境條件,將會得到很大改善,並會促進稻田周圍的沙丘由流動—半固定—固定方向的轉化,輻射整個區域的生態環境向良性方向發展。

  “開發一畝襯膜稻田就等於增加一畝優質耕地,同時徹底治住一片沙。這讓農牧民實現了從過去單純‘防沙治沙’到如今‘治沙致富’的發展方式轉變。”奈曼旗旗長布仁説。

  大大小小的水稻田建在沙海間,不僅給牧民帶來了收益,還抑制了風沙、改善了沙區生態。覆在地下的膜不必更換,歷經三、四十年後,自動降解,而且對土地並無污染。

  “由於長期化肥、化學農藥的不合理使用,使土壤裏含有的大量對植物有益的微生物菌群喪失殆盡,土壤中的病原菌及地下害蟲為害狀越來越嚴重,導致農藥用量加大,很多耕地土壤中農藥殘留嚴重超標。而沙漠由於長期沒有種植過作物,所以也不存在農藥和重金屬殘留,可以説是一片凈土。”龍厚茹説,“在這片凈土上種植作物就不能再重蹈覆轍,不能再過量使用化肥和化學農藥。使用無污染的微生物菌肥可以在增産的同時減少化肥使用量,增加土壤有益菌及有機質,改變土壤環境,促進根部生長及營養快速吸收,改變土壤團粒結構。”

  中國近14億人口,僅有18億畝耕地,這種耕地資源嚴重短缺已經構成對中華民族生存緊迫的最大危險。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常委王文彪介紹説:“縱觀全球和中國的治沙經驗,我國至少可以從沙漠中改造出3億—4億畝良田,相當於18億畝耕地紅線的1/6,可以大大緩解我國日益加重的土地壓力。”

  “連續三年使用,沙地土壤有望改良為好土壤,改種花生、大豆等抗旱型經濟作物,既改變了沙漠生態環境,又擴大了18億畝紅線外基本農田,産品技術應用潛力巨大。”龍厚茹信心滿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