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城鄉統籌須把握火候平衡利益

  • 發佈時間:2015-10-22 01:00:3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在浙江各地基層調研時發現,城鄉統籌是一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性工程,也是一個改革的系統工程,牽一髮而動全身。各地在推進統籌時要取得預期的效果,必須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科學籌劃,分步實施,努力做到“蹄疾而步穩”。

  浙江各地基層幹部結合工作實踐反映,推進城鄉統籌,必須要把握改革的“火候”,既要做到有針對性,也要考慮到可行性,使改革真正落到實處,行之有效。

  首先,應做好深入了解、應對農民情感、心理需求、風俗習慣等“功課”,使改革真正尊重農民意願,而非憑政府部門主觀意願“逼農民離土”、“趕農民上樓”。

  義烏市是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在一些試點城郊村,農民可以按1:5的比例,用自己的宅基地置換城區新住宅。義烏稠江街道下沿塘村村民吳承丁5口人分到5套房以及350平方米的廠房。以當地每平方米8000元的房價算,吳承丁5套房價值400多萬,但他也要為此支付200多萬的成本價。這個村大多數農民象吳承丁一樣在算了一筆賬後,還是願意簽約置換。但也有一部分人就是不願意做這“大賺一筆的生意”。

  “結婚二十多年來,我家建了四次才建起現在這四層樓房,憑什麼説拆就要讓我拆掉!我不要住新樓,也不想發財!”下沿塘村村民何銀芳到目前還沒有簽約,對記者説起這事,她情緒激動。

  針對何銀芳式不積極響應的村民,新社區集聚建設辦常務副主任楊鐘堅説,改革中老百姓的各種需求必須充分了解和尊重,有的工作暫時做不通的,必須先緩一緩。讓前期置換入住的農民拿到商品房、入市交易後,獲利了,“大勢”改變了,慢慢的他們的心思意念也會轉變。

  其次,在城鄉統籌政策推進過程中,分步驟、梯度推進勢必會造成農民內部利益新的不平衡。因此,在這些改革進度較緩的地區,政府往往採取先完善當地的公共配套服務,以達到平衡利益的目的。一些地區就從農民的飲用水、公共交通、醫療衛生服務系統、城鄉商貿流通體系等公共服務一體化入手,適當優先、傾斜以平衡好遠郊區和山區農民的基本利益,避免他們因為對比心理失衡而産生群體性不滿情緒。

  再次,城鄉統籌改革與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準、政府財政支出能力和改革整體氛圍等密不可分,如果得不到這些關鍵因素支撐,改革勢必難以推進。如財政投入的蛋糕只有那麼大,當向“三農”顯性傾斜後,勢必造成其他方面的投入緊張。據侯海明介紹,德清2014年地方財政收入33個億,除去二十七八億正常的事業經費外,剩餘的經費大多投入戶籍制度改革的配套。

  嘉興是全國城鄉收入比最低的地級市之一,嘉興市農辦俞小琳認為:“一方面是資源要素大量投向農村後,農民收入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則是機關公務員十年來基本不漲工資的影響。公務員不漲工資是領導鐵了決心要反哺農村,但這樣的做法不見得在任何地方都能實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