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約租車和全面深化改革

  • 發佈時間:2015-10-21 08:29:27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劉亭

  微信上不期然讀到了周其仁先生在“約租車模式上海創新與實踐論壇”上的發言,饒有興味地讀了兩遍,不得不拿來一評:説的實在是太好了!

  周先生是經濟學大家,過往專長似乎體現在農村改革和綜合經濟方面。但讀完他的高論後知道,其實這世界上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他從世界上第一部計程車的誕生開始説起,回顧了我國計程車行業的興起和沿革,一直聊到今天不得不面對的一個挑戰者和競爭者——約租車的出現。但這些都不過是背景的交代和氣氛的烘托,他所觸及的要害,正如小編對其發言稿所起的標題所示,直指“誰動了我的奶酪”之利益格局,是由約租車的商業模式創新引發的體制改革問題。

  科技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總會成為體制改革的實際動因。科技創新是直接和生産力相聯繫的,而制度創新則是和生産關係相聯繫的。周老師開篇就講:“現在論創新沒什麼人反對,但創新要落地,就要過利益關。”因為創新一旦“應用到實際經濟生活,不免要觸動現存秩序,連帶也要觸動相應的觀念與既得利益。”這就是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了。

  約租車緩解了打車難,改進了服務,應用了網際網路,提高了公共交通的效能,又節能減排,也沒有增加消費者和國家的負擔,實在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一推廣、一落地,就觸動了現有的計程車行業相關方的利益,結果就很不好辦了。這其中,主要涉及的是既有的計程車經營商,還有政府的相關監管部門。

  去年的全國人代會期間我曾撰文,“中國的打車難早就存在,這卻是‘既得利益集團’刻意壟斷市場造成的。無論消費者如何抱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如何呼籲,甚至是高層領導多次批示,但有關部門就是和‘抽頭公司’在那裏裝傻——你説你的,我管我的,“俺的奶酪”誰都別想觸動。”

  約租車的出現,改變了原有供不應求的緊張局面,搶了老計程車的生意,受到經營商的“群起而攻之”是自然而然的。但監管方應代表公眾的利益去説句公道話呀,結果往往卻不是。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正是周老師提及的“俘虜理論(capture theory)”。因為“管制的邏輯”是:“管頭管腳,管制者非對被管制者‘負責’不可。” 但是,“被管制者相對於管制者有行業的資訊優勢,以至於後者終究被前者捕獲。”而“一旦市場準入門檻被監管方人為拉高,在位經營商得到‘保證合理利潤’的甜頭,到底是誰管了誰還真不好説哩。”

  説到底,官員也是人,若沒有相應的民主和紀律的制約放在那裏,他們也會天然傾向於固守封閉的管理格局。因為一旦放開,他們手中的工作量或會增加不説,起碼審批權力的含金量會下降,設租尋租的機會也會減少。

  對此,周老師點到了克強總理國慶之前曾對各部主官的一番善意提醒,請他們找點時間到基層去做點調查,看看有什麼實踐中的創新和經驗。在行政系統內做這種自上而下的督促是必要的,記得國務院為了克服懶政怠政的消極現象,還曾不止一次佈置過督查。但説句老實話,效果是不理想的:大家在一個飯碗裏討生活、“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能頂真到哪去?

  那出路何在呢?我的看法,就是權力機關要把改革的主動權拿在自己手裏。現在權力機關的很多任務,反而來源都是政府。政府要辦什麼事了,需要得到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授權,所以就會要求權力機關審議通過什麼法規文件。這也不是不可以,遇上力求變革的政府主官,那就是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的“不謀而合”。但是從權利配置的利害關係來説,這恐怕又是不靠譜的:因為不能指望個個官員都是改革的“急先鋒”。

  反映公眾的訴求,將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上升為權力機關的決議,督促政府去改革和行政,本應是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代議制民主權力機關的頭等職責。但現在來看,似乎本末有點倒置。譬如自貿區改革,是國務院要求停止幾個相關法律的執行而後人大表態。土地制度改革亦然,也是政府要求而後人大同意在試點範圍內“暫時調整實施”。

  三中全會全深改《決定》發佈以來,改革的氣勢雖然沒有搞得大轟大嗡,但給予公眾以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卻是萬萬不可少的,否則改革會煮成一鍋夾生飯。遙想當年的大包乾改革,雖然看起來主要的推動者是黨中央,但在我來看,其實真正的動力源是來自於民眾,來自於廣大農民要求“分田單幹、自主經營”的利益訴求。什麼時候我們黨正確順應了、代表了這種訴求,我們就能幹成不但讓老百姓滿意、也終究在歷史留下一筆的好事來。

  約租車的改革是如此,億萬農民市民化的改革是如此,幾乎涉及全體家庭和人口的教育、衛生改革也是如此——問題導向+老百姓的獲得感——應當成為引領我們全面深化改革的指路明燈!

  (作者係浙商智庫專家、區域經濟研究學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