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的背後,如何看待中國經濟的現狀和走勢?
- 發佈時間:2015-10-20 10:49: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民網北京10月20日電 (孫陽)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5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9%,自2009年6月以來首次跌破7%。第三季度同比增長6.9%,從環比看,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增長1.8%,經濟運作整體保持平穩。
分産業看,第二産業對GDP增長貢獻率下降至36.7%,第三産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上升至58.9%,經濟增長動能實現轉變;從需求看,投資持續回落是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房地産開發、製造業投資增速分別下降至2.6%、8.3%;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增強, 7、8、9三個月分別增長10.5%、10.8%、10.9%。
在世界經濟復蘇不及預期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雙重影響下,GDP增長率雖破7,卻仍略好于預期。當前中國經濟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如何正確看待數據背後反映出的問題,如何正確認識經濟運作現狀和整體趨勢?相關專家、學者及研究機構給出了自己的判斷和分析。
內涵豐富的6.9%
看增速,更要看品質
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48777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同時,這也是統計局首次直接進行季度GDP核算(過去是累計倒推季度GDP),這種演算法不會影響全年的GDP總額,只會影響各季度的GDP佔比。
針對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向人民財經表示,當前經濟運作存在三方面的下行壓力和一個不確定性。一是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持續下降;二是製造業投資增速下行;三是金融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如上半年;一大不確定性因素是穩增長的資金來源受限問題能否有效解決,將影響基礎設施投資增速能否回升。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則認為,增速回落與國際環境不夠理想,三季度出口下降 1.8%有關,也與國內産能過剩等因素導致內需增長放緩有關,其中比較明顯的是工業增長和投資增長的換擋。儘管如此,潘建成仍然表示這只是增速的換擋,從增量上來看,其實依然是平穩的。同時,隨著改革紅利的不斷積累、創新創業動力的不斷增強以及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國家戰略的積極影響,我國經濟並沒有失速風險。
星石投資首席策略師楊玲同樣認為,儘管數據低於前值7%,但是隨著一系列簡政放權式的改革舉措實施,改革所激發的活力正在持續釋放,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前三季度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51.4%,高於第二産業10.8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4%,服務業成為近期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撐。
“雖然經濟增速略有回落,但是總體平穩的基本面沒有變,穩中有進和穩中向好的態勢沒有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首先,經濟運作仍在合理區間。前三季度新增就業超額完成全年的計劃目標,居民消費價格1-9月份只上漲1.4%,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增速高於GDP。其次,結構調整穩固推進,産業結構在繼續優化。第三産業佔GDP的比重比去年同期高出2.3個百分點。需求結構繼續改善,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5.4,比資本形成高15個百分點。最後,在中央一系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推動下,中國的新産業、新業態、新産品、新經濟、新動力加快孕育。
中國經濟現狀怎麼樣?
積極因素迅速累積
三季度經濟增速出現下滑,有人質疑我國經濟已經出現趨勢性下降,全年經濟發展目標很難完成。對此,潘建成表示,三季度經濟數據出現一定的波動,並不能説明經濟出現了趨勢性下滑:首先,我國經濟目前依然處於“三期疊加”的影響之下,經濟增長換擋是一個自然的、正常過程。其次,當前的經濟增長處於新舊動能的交替期,傳統動能受産能過剩等因素制約壓力較大,而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需要有一個培育的過程。從全年來看,雖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但宏觀政策也在不斷發力,隨著新老動能的不斷轉換、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只要經過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發展主要目標是有保證的。
儘管從近日公佈的數據來看,9月份PMI有所回升,PPI同比降幅止跌,環比降幅收窄,工業領域初顯企穩跡象,但是中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依然很大。楊玲向人民財經表示,目前經濟正處在築底階段,在穩增長政策作用下,穩增長效果會逐步顯現,這其中消費依然是最大亮點。9月份社會零售總額數據同比增長10.9%,增速逐月提高,説明消費行業的景氣度持續上升;另外中國的消費潛力依然強大: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6367元,同比名義增長9.2%,遠高於GDP6.9%的增速。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則認為,一系列積極因素的累積有助當前經濟運作企穩。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增強,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工業內部結構調整改善,高端裝備及高新技術産業生産提速,部分化工及冶煉行業正在好轉。財政政策重在調結構和抓落實,實施更有力度的財政政策,從多方面穩定投資增長。穩健的貨幣政策繼續向偏松方向微調,促進社會融資成本下行和市場流動性充裕。
下一步怎麼走?
會否和7%説再見
三季度GDP 同比增長6.9%,環比1.8%,創近五年同期最低值。民生宏觀認為,也許這不是中國的最後一個7%,但從國際經驗來看,以後看到7%的機會可能越來越少。從産業角度看,預計第二産業持續低迷,GDP增長的主要動力仍舊來自第三産業。三季度6.9%,全年如要保住7%,四季度要達到7%的增速,目前看難度依然很大:一是金融業難重現上半年輝煌,二是地産的回升很難持續,三是其他傳統增長點依然乏力。
針對當前經濟狀況,如何保證全年主要經濟目標的順利實現?潘建成提出,除了繼續深化改革,當前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以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他具體建議:
積極財政政策要更有力度。我國當前債務風險總體可控,進一步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仍有空間。下一步,可以進一步採取減稅降費措施,減輕企業發展負擔。可以加大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工程建設公共産品投資力度,尤其是加強PPP項目的落地,發揮民間資本積極性。同時,要利用財稅手段加大資源環境保護産業的支援力度。此外,還要進一步鼓勵産業機構升級。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鬆緊適度。從貨幣政策看,由於物價走勢平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現象依然比較普遍,因此在適當的時候進一步降準降息可能是有益的。
民生宏觀分析師則建議,從貨幣政策看,四季度寬鬆箭在弦上。PPI持續43個月為負,CPI漲幅放緩,通縮矛盾再度凸顯,匯率在央行維穩之下逐步企穩,貶值造成的資本外流壓力緩解,為寬鬆創造了條件。從財政政策看,要借助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加杠桿、借助金融體系給財政加杠桿、借助社會資本給財政加杠桿,推動前期沉澱的財政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進一步發揮開發性政策性金融的作用並推動PPP項目的加速落地,同時,要繼續推出重大工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