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份擔保函兩顆定心丸

  • 發佈時間:2015-10-20 08:29:5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隨著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推進,土地流轉率不斷提高的同時,由於流轉雙方單方毀約造成的土地流轉糾紛不時出現。如何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四川邛崍市嘗試建立土地流轉雙向風險擔保機制,採取業主、農戶分擔擔保(保險)費用,政府給予補貼的方式,使流轉雙方均獲得了風險保障。

  本報記者張艷玲

  最近,四川省邛崍市冉義鎮的九龍村村民牟保清拿到了一張由擔保公司出具的保函。“若是業主毀約不給下一年租金,還有擔保公司頂著呢!”同樣拿到保函的種植大戶黃光倫也認為這是一份額外的保障。“如果農民非要把地收回去,擔保公司就要分擔由此造成的損失。”黃光倫説。

  讓流轉雙方都吃下定心丸的,是邛崍市土地流轉雙向風險擔保機制的建立。今年6月,邛崍市出臺建立農村土地流轉風險防範機制的意見,提出借鑒水口鎮鍾山社區農村産權“預流轉”經驗,在全市逐步鋪開土地流轉行為擔保或履約保證保險,利用現代金融手段防範土地流轉風險。

  1

  吃一塹長一智

  鍾山社區首吃螃蟹引進非融資性擔保

  最近這一年,因為其土地入市“掛牌”推介的成功運作,原本並不引人注意的邛崍市水口鎮鍾山社區突然有了名氣,前來取經者絡繹不絕。

  2013年12月,鍾山社區成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鍾山旅遊開發公司,並結合當地土地現狀、産業資源等條件,收集流轉意願,統一流轉價格,與群眾簽訂了1650畝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權“預流轉”協議。由公司對地塊進行整體策劃和標準化包裝,再交由成都市農村産權交易所“掛牌”推介。

  水口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上市“掛牌”後,先後有6家業主到鍾山社區實地考察,最終引入北京一家教育産業企業,擬流轉其中400畝土地,分三期投入5000萬元以上建設一個農業教育科普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科教産業園”。

  大項目來了,農戶們的態度卻有些冷淡。“萬一又跑了怎麼辦?”不少村民提出業主必須按土地流轉面積交納50萬元保證金。

  原來,鍾山社區在災後重建中,建起了新村集中居住,耕作半徑加大,村民都想將土地流轉出去。2012年,村裏好不容易引進了萬壽菊種植項目。沒想到,僅僅一年時間,老闆就因為經營不善撤資走人。土地在短期內難以復耕,損失達30多萬元。

  為這保證金,流轉雙方僵持不下,項目一度擱置難以推進。這時,有人提出“能不能找個第三方,為農戶和項目業主做中間人?”擔保公司開展的行為擔保業務正好對上路子。

  因為同樣擔心農戶流轉能否長期,引進擔保公司對土地流轉行為進行擔保的意見很快得到投資業主的支援。最終,成都首信非融資性擔保公司(下稱首信擔保)對産權流轉行為進行雙向風險擔保,由投資企業按照每年每畝20斤黃谷的標準支付擔保費用。如果投資企業中途撤資,擔保公司將承擔農戶下一年的土地流轉租金;如果農戶中途退出項目,擔保公司將與投資公司按比例共同承擔損失。

  2

  雙方共擔政府補貼

  5萬元擔保費帶來200余萬元風險保障

  鍾山社區引進金融市場主體防範土地流轉風險的做法給了邛崍市啟發。“隨著適度規模經營的推進,在土地流轉率不斷提高的同時,土地流轉糾紛也不時出現,尤其是項目爛尾農民權益受損的事件影響十分惡劣。”邛崍市農林局局長陳漢雲表示,與由政府財政撥款專設土地流轉風險基金、業主繳納風險保證金的傳統方式相比,鍾山社區充分利用了現代金融工具的杠桿作用,以極少的投入便撬動了巨大的風險保障,值得推廣。

  今年6月,邛崍市出臺了《建立農村土地流轉風險防範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借鑒水口鎮鍾山社區農村産權“預流轉”經驗,在全市逐步鋪開土地流轉行為擔保或履約保證保險,並列出專項資金對流轉雙方擔保(保險)費用分別按農戶60%和業主40%的比例進行獎補。

  邛崍市冉義鎮是水稻主産鎮,位於成都市現代農業集中連片核心區。冉義鎮黨委副書記張一淼介紹,近年來全鎮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推進很快,全鎮26000畝土地,90%以上都已經流轉,其間出現過多起土地流轉糾紛。“最近的一起發生在去年,業主經營困難,農戶租金難以兌現,最後不得不由政府出面多方努力引進新業主,收拾殘局。”張一淼表示,《意見》的出臺,正好解了冉義多年的困擾。

  經過多方磋商,首信擔保按每畝租金3%的擔保費(由農戶與業主分擔,分別為0.5%和2.5%)在冉義鎮推開土地流轉擔保業務。按照當地600斤黃谷的地租,扣除政府補貼部分,九龍村村民牟保清在繳納了不足10元的擔保費後,為家裏6畝地的下一年租金扣上了雙保險。“若是業主毀約不給下一年租金,還有擔保公司頂著呢!”牟保清對擔保公司的業務很支援。

  同樣,雖然需要為每畝土地承擔10元擔保費,但種植大戶黃光倫也認為這是一份值得購買的額外保障。“改土、建渠投入那麼大,若是農民單方面撕毀協議,投入就打了水漂,擔保公司就要分擔由此造成的損失。”黃光倫一下為其流轉的900多畝土地都加入了風險保障。

  目前冉義全鎮已有超過3000畝流轉土地加入了風險擔保,5萬餘元擔保費帶來了超過200萬元的風險保障。張一淼表示,接下來還將繼續在全鎮推廣,讓更大範圍的土地流轉雙方受益。

  3

  農村資本市場下一個“藍海”

  土地流轉履約擔保業務推廣有難點

  近年來,農村市場逐漸受到保險、擔保等金融大鱷的重視,農村土地流轉擔保(保險)是否將開啟一片新的“藍海”呢?

  作為全國首家介入農村土地流轉擔保的民營企業,首信公司總經理彭萍表示,隨著農村土地流轉比例的不斷攀升,土地流轉擔保業務的發展前景被看好,只要市場培育起來,即使政府不再補貼,空間依然很大。然而,彭萍也表示,從前期首信土地流轉擔保的業務開展情況看,仍然存在以下四大難點:

  一是農戶認識尚需加強。從冉義鎮的試點情況看,業主的積極性較高,而個別農戶卻並不認可,雖然只需繳納極小金額的保費便能得到下一年度土地租金保障。

  二是制度銜接尚需加快。行為擔保只是土地流轉制度中的一個環節,要順暢運作並充分發揮作用,前、中、後期都依靠有關部門的配合支援。尤其是在前期對土地流轉行為合法性的審查上,由於目前農村土地經營權登記頒證遵循自願原則,業主申請頒證比例並不高,對擔保業務前期審查帶來壓力。

  三是農戶過於分散,業務成本偏高。由於流轉主體間相對分散,與城市業務相比,其産生的人力成本、時間成本以及交通成本等相對偏高。

  四是反擔保措施尚需落實。從擔保行業的慣例看,規範的盡職調查與恰當的反擔保措施,是降低擔保機構風險的主要手段。結合農村實際,首信公司設計了農村房屋抵押、農機具質押、農業獎補預期收入質押、附著物預期收益質押、連帶責任人保證以及保證金等多種措施供流轉雙方選擇。然而從試點情況看,無論是流入方還是流出方,普遍對反擔保措施較為排斥。

  針對以上問題,彭萍認為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需要充分發揮交易鑒證作用,提高土地經營權證的“含金量”,並在制度銜接上,設計一套互為前提、相互支撐的關聯制度,並想辦法通過主體合併、委託授權等方式,擴大合作社、合作聯社等的覆蓋範圍,實現流轉主體的儘量簡化,從而降低各方的談判成本。彭萍透露,鋻於邛崍市擬實行全域覆蓋的農村土地流轉風險防範機制,首信公司將根據流轉規模,對擔保收費逐漸施行浮動標準,以降低流轉雙方負擔,實現規模效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