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態鄉村扮靚“大美廣西”

  • 發佈時間:2015-10-20 08:29:3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燕玉海

  廣西,後發展省份,發展生態鄉村建設的投入,雖然比不上經濟發達省份的實力,但廣西的小溪河流密布山川,花草樹木遍地皆是,獨特的自然資源是廣西發展生態鄉村建設的最好優勢。

  巴馬、扶綏、宜州等十余個市縣被授予“長壽之鄉”的榮譽稱號,佔全國1/3強,第二次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11月將在廣西召開,生態鄉村、宜居幸福、生産生活和諧發展的廣西農村發展模式受到世人的關注。

  建設“村莊秀美、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的美麗鄉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位於中西部地區廣西提出的最終目標。

  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危朝安説:“廣西的生態鄉村建設就是要逐步實現道路硬化、村莊亮化、衛生凈化、村莊綠化、環境美化等目標,改善村容村貌和農民人居環境,為發展鄉村生態農業、生態旅遊、農家樂等形式創造良好條件,進而推動農村産業形態的優化升級。”

  栽樹種花美化家園

  廣西的土壤肥沃,土地濕潤,十分適宜綠色植物的生長。然而,如何利用豐富的綠色植物裝扮自己的家園?2013年,隨著建設“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號角的吹響,八桂大地上迅速掀起了一場以“綠色革命”大潮,壯家人由此升起了“實現農村環境優美、農民生活寬裕、服務保障有力、鄉村和諧幸福”的奮鬥目標。

  村屯綠化,資金哪來?單憑財政是難以負擔的。廣西各個市縣區採取“財政補一點、村級籌一點、群眾投一點、銀行貸一點”的籌資辦法,撐起了八桂大地上栽樹植綠的“大盤子”。

  各地在自然條件和經濟基礎較好的村屯,以景觀綠化為主,堅持樹、花、草合理配置,庭院、道路、景點相融合,提升整體綠化效果,把城市園林綠化樹種和風格引向農村,創建生態園林型村屯。同時,在綠化村屯環境中,注重增加農民收入,科學發展特色林果、林下經濟、生態旅遊等生態産業;鼓勵農民在房前屋後打造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小茶園,發展庭院經濟等。

  營造果林,既能綠化又能增收,這在廣西村屯綠化中已成為農民最佳選擇。南寧市邕寧區聯團村種有扁桃、大花紫薇、夾竹桃、朱槿等花木,並用喬、灌、草等植物進行綜合立體綠化,呈現出生態宜居的景象。村黨支部書記韋文體介紹,十一國慶期間,以聯團村為核心,邕寧區發展起1.1萬畝的香流溪熱帶水果産業(核心)示範區,以此創建生態特色熱帶水果旅遊觀光現代科技園。今後農業産出與旅遊配套服務的發展,將為村民帶來更高的收入。

  小董鎮寶鴨坪村是欽州市欽北區有名的“花卉村”。村黨支部書記廖寶基介紹,寶鴨坪村幾乎家家戶戶種花栽果,目前全村花卉基地發展到1165畝,村裏每年每人平均僅苗木水果收入就達8500多元。

  村屯綠化是“美麗廣西·生態鄉村”建設中的首場戰役。據統計,截至到今年上半年,廣西村屯新種果樹和綠化苗木780多萬株,新增綠化面積達6萬多畝;完成綠化示範的村屯達到3500個。

  鋪路架橋繁榮家園

  “道路通萬事興”,廣西大力推進“千村公路通暢工程”。近年來,這種修路富家園的意識,在廣西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鄉鎮農村形成了濃厚氛圍。

  國家投放的資金少就自籌,政府下撥的資金不足就自找,集體積累的資金不夠就個人出。一場由“行業主導、財政配套、群眾參與、社會支援”的農村公路建設迅速蔓延開來。

  “以前這段路別説過旅遊大巴了,就連拖拉機都難通行。”隆安縣布泉鄉鄉長吳雪華介紹,多年來,連接布泉與屏山兩個鄉鎮只有一條道路,路基寬度不足3米,嚴重制約當地旅遊産業的開發。近兩年南寧市整合修路資金,投資1107萬元,將25.1公里的路段改造成為寬約4.5米的四級混凝土水泥路。2014年新公路建成後,疏通了布泉與屏山休閒旅遊圈的重要交通要道,使過去冷清的農村旅遊市場一下子火爆起來。

  10年前,百色市淩雲縣隴雅村不通路、不通水、不通電,“三不通”困擾著村裏人。如今,沿著盤旋在大石山上的柏油公路,來到深藏在層巒疊嶂群山之中隴雅村,要不是親身所臨,真難相信,家家住著兩三層漂亮的小洋房,戶戶門口通公路;村裏的種養産業興旺發達,大石深山變成了“世外桃源”。

  在十萬大山的山腰上,沿著寬闊柏油公路前行,時間不長駛進河池市鳳山縣,記者發現這裡“山頂育林、山腰果園、山腳種糧”,到處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當地人介紹,近幾年,鳳山縣通過劈山開路,發展起龐大的核桃産業,每年農民能有上千萬元的收益。鳳山縣隴碰屯農民駱相華坦言:“像我們這樣的深山老溝,如果不是修通了柏油公路,別説種核桃,就是種‘金子’運不出去也是白費。”

  公路通、資訊靈。據了解,去年以來,位於山區的百色市農村涌現出電子商務企業及網路行銷個體戶達4168家,網上銷售水果金額達兩億元以上。

  “千村公路通暢工程”的實施,使廣西逐年加大對農村公路建設投入力度,到2014年底,整個廣西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率已接近九成。

  清潔養殖環保家園廣西水産畜牧養殖業十分發達。過去,廣西的畜禽水産養殖業,因技術薄弱,養殖方式粗放,曾一度造成江河水質變味,農村空氣污染。據相關部門調查,江河沿岸養殖戶數量較多,大量廢水直接排放是造成水質污染的主要原因。

  2013年,廣西印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産畜牧獸醫局“清潔養殖”專項活動工作意見》,嚴格要求各地將“清潔養殖”與建設“美麗廣西·生態鄉村”活動緊密結合,根據本地實際,全力開展“清潔養殖”專項整治。

  生豬養殖大縣陸川和博白兩地,位於九洲江流域上游,過去粗放的養殖模式,曾一度污染了江水,使上下游居民的生活受到影響。2013年8月,桂粵合作整治九洲江工作會議後,廣西在陸川、博白兩縣所轄江河兩岸200米範圍設置禁養區,2000米內設置限養區;凡在禁養區範圍內的養殖場全部拆掉,凡在限養區範圍內的改造升級,徹底斬斷了污染源,江水水質很快得到改善。

  如何做到既搞好水産養殖又不破壞江水資源?在位於左江流域的扶綏縣,記者看到,左江裏合理分佈著網箱養魚片區,儘管養魚戶大都在忙著撒食喂魚,但江裏的水質仍然保持良好。扶綏縣畜牧水産局副局長黃志恒介紹,利用江水養魚不能過多過濫,應按照實際擁有水面控制養殖規模,這樣才能既搞好水産養殖又不會破壞江水資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