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産品就地加工收益就近給農民

  • 發佈時間:2015-10-20 08:31:0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沈建華李文博文/圖

  單槍匹馬、單打獨鬥,初級農産品價格低,農民辛勞收入少;找不準致富産業,農民常常面臨抉擇難題,還得面對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這是不少地方農民所面臨的普遍遭遇。但現如今,江蘇省泰興市的農民卻鮮有這樣的擔憂了。

  日前,記者走進泰興市農産品加工園區,感受到了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在這裡所産生的巨大聚變效應,以及由此給農民帶來的新的增收空間。

  基礎越打越牢,企業越引越多

  2009年3月,泰興市決定打造一個現代農業産業化園區,集研發、生産、加工、物流、商貿多功能于一體,通過引進大項目、發展大産業、建設大園區,吸引更多優勢産業落戶園區。

  “這裡是農産品的天下,這裡是天下的農産品。”泰興市農産品加工園區管委會主任丁曉江介紹,在園區規劃之初就以此為發展目標,“我們要通過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我們的農業産業”。

  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六年來,園區前後累計投入8億多元。路橋通了,管網順了,5萬平方米的食品級標準廠房、年吞吐量30萬噸的內港池碼頭和2萬平方米的糧食倉儲庫等各類配套服務設施已建成投産。

  一磚一瓦,一點點在變化,基礎越打越牢,企業越引越多。

  江蘇百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投資3.66億元的年屠宰300萬頭生豬深加工和冷鏈物流項目;江蘇宇宸麵粉有限公司總投資2.2億元的年産20萬噸麵粉和6萬噸掛麵生産線項目……

  “知名的行業龍頭,是我們招商的重點對象,包括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國內食品行業100強企業等。”丁曉江説,我們要創成“全國農産品加工示範園區”,到2018年實現百億園區。

  據了解,該園區已帶動1萬農戶發展現代農業,農民每人平均增收3000元。

  産業鏈前延後伸,農民就近就業

  “木屑、玉米糠、秸稈……這些農業廢棄物對我們都是寶。”江蘇菇本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賁偉東説,我們生産的鹿茸菇,是稀有食用菌品種,市場上每公斤能賣到40元。目前已有100多名當地農民在這裡做工,月薪3000多元。

  農産品加工産業鏈前伸後延,只有與二三産“聯手”,才能實現農業的規模化、高效化和現代化。園區先後吸引多個國家級龍頭企業落戶,對提升當地農業産業水準,帶動農民致富有顯著作用。

  湖南九鼎集團把養殖戶的養雞場視為企業生産車間,將農民培訓成合格的養殖工人,幫助農民實現身份和工作性質的轉變帶領農民脫貧致富。

  “能否給當地農民帶來更高收入,是我們衡量是否引進一個農業企業的關鍵因素。”泰興市長張育林説,在扶持企業發展的同時,引導産業鏈、資金鏈、就業鏈、效益鏈貼近農民,帶動廣大農民跟著加工就業、圍著加工種養、隨著加工經營。

  通過擴大産業規模,促進項目集中、企業集聚,吸引了周邊地區農民就地、就近到企業務工,直接或間接新增就業崗位;通過建立“龍頭企業+基地+農民”、“公司+農戶”等多種訂單農業合作模式,提高農民在農産品加工産業鏈延伸配套環節的參與度和話語權,真正實現“引進一個項目,帶來一批配套,拉動一個産業,致富一方農民”。

  放大“比較優勢”,避免重復建設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是立足市場的不二法門。在泰興建設農産品加工園區之初,就四處學習“取經”,但絕不照抄照搬,而是挖掘並放大“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避免重復無效建設。

  2014年,他們對園區發展規劃進行了調整,在保留園區核心區,發展畜禽加工、果蔬加工、糧油加工等農産品深加工業的同時,規劃建設農産品物流園區、農産品交易市場。

  泰興有水運優勢。他們構建了發達的江河海聯運系統,這為企業提供了十分便利而且價格低廉的原料、産品集散條件。

  泰興市還加快産學研合作進程,為企業和科研院校搭橋。賁偉東便是活動受益者。“如果能與南農大合作,廠裏的産能將翻倍。”賁偉東説。

  六年時間,在做大做強現代特色農業的同時,泰興通過招商引資,産業得到集聚。2014年農産品加工園區實現銷售收入29.40億元。

  “關鍵是要緊緊抓住‘項目大突破’這個牛鼻子。”泰興市委副書記孫雲説,泰興圍繞延伸壯大農産品加工産業鏈,對省內外農業龍頭企業、知名食品企業進行梳理,吸引食品精深加工企業落戶園區,讓農民得到了實惠。

農産品(000061)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