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GDP增速趨緩不是啥大事

  • 發佈時間:2015-10-20 08:19:00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增速趨緩並非大事,而錯過新一輪發展機遇才是大事,這就要我們嚴密注意世界經濟動向,及時引進最新成果,同時還要充分反思改革成果,繼續保持開放、進取、謙遜、學習與合作的心態。

  晨報視角

  據國家統計局公佈,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長為6.9%,這是2009年以來首次破7,引起廣泛關注。

  GDP增速趨緩,與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密切相關,要改變這一局面,應從調整結構、刺激內需入手,這非短期內可以解決,面對困難,應做好長期準備。

  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增速驚人,但前提是起點低,這猶如學習,從零分到80分,難度固然大,可從80分到90分,需付出的努力可能是其數倍。

  基數大,每增加1%都會更困難,這就是“邊際效應”。但,我們更習慣從過去角度看未來,以為前年7%,去年7%,則今年也得7%,明年、後年都得7%,這就違背了經濟學常識。

  世界上沒有永遠擴張的事務,到了一定階段,必然資源供不應求,致發展失速。

  其實,經濟快速增長本非常態。一方面,GDP增長會帶來同樣的比率通脹壓力,即“自然通脹率”,這將加劇兩極分化,動搖社會基礎;另一方面,它消耗大量資源,危及本已脆弱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造成幸福感消退、人人戾氣橫生的局面。

  成熟社會中的經濟增長應穩步有序,應與其他事業同步,如經濟一家獨大,迫使其他事業都成為它的墊腳石和廢物堆棧,這將加大系統崩潰的風險,而隨著崩潰到來,經濟發展的成果被片刻清零,那麼,這樣的發展又有什麼意義?

  需要指出的是,靠順差維持的7%是虛假的,産品出口到國外,別人沒錢買,只好延期付賬,這意味著,寶貴的資金沒用來支援自己建設,而是補貼別人消費,一旦貨幣波動,等於讓別人白白拿走你的部分勞動果實,這實在不明智。

  從長遠看,市場週期性波動是件好事,它刺激生産要素的分配更趨合理,誘發新技術的産生,這就是熊彼得説的“破壞式創新”,關鍵看我們能否充分吸收“破7”的積極作用,不是被動地“扛”過去,而是主動地“闖”過去。

  全球經濟危機後,美國受到的打擊堪稱沉重,但這也成為其新一輪崛起的誘因,比如通過頁巖氣開採技術,從能源進口大國轉為能源出口國,再比如,通過3D列印技術等,製造業重獲活力。從奈米機器人,到全沉浸式電腦虛擬技術,美國經濟正為下一輪井噴積聚能量,雖然美國也沒有保住7%,但比一味發展勞動生産率低的房地産産業,或將資金集中到“鐵公基”(鐵路、公路和基礎建設)等勞動力密集的産業中,要划算的多。

  GDP只是一個指標,正如人的體溫,操控其升降不太難,重要的是斷好症、治好病。發展總會有快有慢,增速趨緩並非大事,而錯過新一輪發展機遇才是大事,這就要我們嚴密注意世界經濟動向,及時引進最新成果,同時還要充分反思改革成果,繼續保持開放、進取、謙遜、學習與合作的心態。

  蔡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