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安徽醫藥零售業有苦難言

  • 發佈時間:2015-10-19 21:30:54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許霞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年初,安徽省被列入全國首批4個深化醫改綜合試點省份之一。隨著取消藥品加成、藥品零差價等政策的實施,安徽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從施行的情況來看,老百姓是否真正享受到了政策紅利尚存爭議,而安徽省醫藥零售業卻是有苦難言。

  醫藥分家緣何難産?

  “今年4月1號開始,安徽省三甲醫院、二甲醫院、鄉鎮醫院全部實施了零差價,但是實際上呢?”安徽某醫藥零售企業負責人羅成(化名)告訴記者,“醫藥批發商在藥品的價格上給醫院返利,醫院售藥的積極性仍然很大,醫藥怎麼分家?”

  醫藥不分家,已經呈現出了極大的弊端。通過各種各樣的招標,人為造成的門檻,每個醫院的品規數極為有限,以安徽省為例,只有1118種目錄內的藥物可以進醫院。

  一方面,由於醫院的藥品有限,病人購買不到足夠的藥物;另一方面,藥店雖然藥品豐富,但經營卻舉步維艱。這是因為長久以來,處方的資訊共用體系遲遲無法建立,處方一直難以進入藥店。原因很簡單——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醫院憑什麼將處方對外共用呢?“藥店是對醫院的補充,最主要的目的是讓老百姓都能買到藥,新醫改醫藥分離也是為了方便百姓用藥。沒有這個資訊共用體系,處方就難進藥店,而藥店也沒辦法鑒別紙質處方的真假。”安徽省藥品零售行業協會會長周雙才説。

  監管體系有失偏頗

  為規範藥物銷售,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對藥品零售行業提出了“一店一師”的要求,並要求在經營過程中,執業藥師必須全程在崗。

  對此,醫藥零售企業卻有著客觀的難處:“偏遠鄉鎮藥店可能一天也就來幾個人,我們的執業藥師可能兩三個小時都見不到一個患者,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在鄉鎮上的藥房是否可以實行遠端審方呢?””一位連鎖藥店的老闆説。

  執業藥師制度在醫院和第三終端一直無法推行,也讓藥品經營企業深感不公:“我們很歡迎執業藥師制度,但不應只對零售藥店提要求,醫院藥房和衛生室卻不受約束。”安徽某醫藥零售企業總經理説。

  李天表示,“在藥品監管上,醫院售藥與藥房售藥,完全是兩套不一樣的監管標準,藥品經營企業都嚴格按照《藥品經營品質管理規範》即GSP進行監管,而佔據市場份額80%的醫院藥房和第三終端,卻不接受GSP的監管,我們覺得是不公平的,也無法保證藥品的儲存條件,對患者用藥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期待放開政策壁壘

  從安徽醫藥零售企業反映的情況來看,企業從事醫藥零售業務,或者開展“網際網路+醫藥”、“醫藥O2O”等創新業務,仍存在大量的壁壘或障礙。“主要有證照壁壘、距離壁壘、醫保限制、執業藥師和處方藥等方面。比如有的市縣,規定多少米以內不得再開藥房;還有很多地方也不再對零售藥店開放醫保。我們強烈呼籲各地主管部門嚴格執行《安徽省集中清理阻礙藥品流通行業公平競爭政策規定工作實施方案》。”周雙才説。

  進一步放開政策壁壘,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也是安徽醫藥界的普遍期待。“很多藥品的招標價格很低,醫院不買,藥廠不生産,有的品種已經死掉了。應該處方藥放開,醫保放開,讓老百姓自主選擇購買,交給市場解決,老百姓才能正常用藥。”安徽某醫藥零售企業負責人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