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激發新資本形成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 發佈時間:2015-10-19 02:54:19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的TFP(全要素生産率)在2012-2013年大幅下降,是因為2010-2011年高投資帶來資本形成的同時需求快速下滑,導致産能利用率走低所致。TFP的下降本質上是由於供需錯位,而這種錯位有週期因素,但更主要是結構因素。

  需求問題來自三個方面:

  首先,隨著每人平均收入上升,需求會經歷從基本消費品到輕工業産品到房地産汽車等重工業産品,最後再到服務的過程。需求從重工業向服務遷移的這個階段是最危險的,這裡蘊含的産能過剩壓力最大,因為重工業産業鏈長、投資週期長,而服務需要的投資少,結果就是一旦投資預見不足,就會形成危機式的産能過剩。中國在這個階段還疊加了利率市場化的壓力。

  其二,全球化從過度分工向區域相對均衡轉變,國際貿易量下降,使得出口需求降低,而這個過程裏中國還疊加了人民幣匯率均衡化的壓力。

  其三,供給升級帶來需求降低。工業資訊化、自動化、高端化儘管帶來了投資層次和品質的上升,但也使得投資門檻升高、投資增速回落,這其實是一個“品質”和“速度”的交換。

  最後,地區均衡帶來需求減弱,即東部地區經濟體量大、每人平均收入水準高,受到上述三者的影響更大,中西部地區雖然還在高速投資建設階段,但體量小。另一方面,由於生態環保約束強烈,導致資源向中西部轉移不夠快。

  以經濟轉型為內涵的資源再配置本質上是個制度紅利釋放的問題。發展中經濟體在起飛階段,只要能夠實施開放和改革的政策,在技術模倣和制度模倣等方面都具有後發優勢。但隨著發展程度的提升,日益逼近技術前沿和制度前沿,後發優勢不斷喪失,經濟增速就會日益向發達國家靠攏。如果在追趕階段忽視了政治、經濟、社會的深層次制度建設,就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為了應對上述轉型過程、降低轉型成本,政策可以做的事情是:

  第一,補充有效需求、穩住既有産能。這主要是加大公共品的投資,包括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環保等,這些資本的産出符合需求升級的方向。

  第二,短期增加負債、中長期加稅。為了完成公共投資擴張,同時消化當期的過剩儲蓄,政府需要加大舉債量,包括直接的國債和間接的政策性金融債,同時貨幣政策要配合降低利率,來降低債務滾動的成本。但在中長期,必須要增加稅收來覆蓋債務。但稅收是一個複雜的公共博弈過程,只能漸進而行,甚至在負債壓力倒逼下進行。所以短中期還是要靠舉債。政府舉債擴張的同時要通過拉動需求來降低私人部門的債務負擔,才能驅動經濟自發恢復。

  最後,最重要的事情是激發新資本形成。通過進一步擴大、深化開放和制度變革,特別是通過打破壟斷、減少管制、發展資本市場、推進國企改革等大力度的制度供給擴張,來實現新的供給創造需求、拉動經濟增長。

  (華安基金投資研究部高級總監 楊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