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劉丹:瞄準國內籃球俱樂部“第一股”

  • 發佈時間:2015-10-16 11:29:3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美國紐約勇士隊、加拿大魁北克隊、巴西加西亞隊與江蘇國立雄獅籃球俱樂部爭霸在徐州打響,3天六場比賽,場場酣暢淋漓,巴西加西亞隊87比81勝江蘇國立雄獅隊獲得冠軍,國立雄獅獲得亞軍。"國立雄獅是一支純民營企業投資的籃球隊,正在籌措上市,上市成功後將是中國第一家上市的籃球俱樂部。"面對坊間消息,本報記者聯繫國立集團董事長劉丹,進行了獨家專訪

  體育産業蓄勢待發

  “面對體育産業的大發展,我們還是比較有前瞻性的。”劉丹説,2011年7月,江蘇國立投資集團全額注資組建江蘇國立雄獅籃球俱樂部,這是蘇北地區僅有的一支職業籃球俱樂部,同時也是淮海經濟區唯一一支職業籃球隊。俱樂部引入先進的NBA式的經營管理理念及模式,喊出了“新管理,新思想,新模式”的口號,力爭將國立雄獅俱樂部打造成國內領先的職業籃球俱樂部。

  當下,體育産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期,也可以説是黃金十年。劉丹表示,自去年10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來,我國體育産業呈現出積極變化。首先是觀念上的轉變。體育已被列為綠色産業、朝陽産業,全民健身更是上升為國家戰略,社會大眾對運動健康的需求呈快速上升態勢;其次,體育産業作為國民經濟增長點的效應開始顯現。例如,賽事數量不斷增加,體育用品業轉型升級,都呈現爆髮式增長;最後,政府部門積極出臺政策,目前已有30個省級政府出臺了國務院46號文件的實施意見,各省2025年體育産業總規模目標之和將近7萬億元,已經突破文件提出的5萬億元的發展目標。

  日前,在2015全國體育産業工作會上,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在講話中指出,經濟發展新常態對體育産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在發達國家,體育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一般達到1-3%,而我國體育産業增加值目前僅佔GDP的0.63%。按發達國家一般水準的2%計算,我國體育産業就還有加兩倍甚至翻兩番的發展空間。

  劉丹説,如今體育産業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週期,隨著改革的深入,體育産業的壁壘逐漸消除,市場潛力將被充分釋放。這也是眾多民營企業大佬不惜重金、紛紛殺入體育産業的主要原因。

  談起俱樂部的戰線,劉丹告訴記者,2012年5月,國立雄獅對陣澳大利亞明星隊,雄獅隊員第一次正式與徐州球迷見面;2012年9月16日,由國立雄獅主辦的中美巴國際籃球對抗賽在徐州拉開戰幕,社會反響強烈。繼2013年6月的四國籃球爭霸賽後,同年10月,國立雄獅又邀請美國、荷蘭、阿根廷的球隊前來比賽。此後,四國爭霸賽每年舉辦一至兩屆。

  “我認為體育産業能代表一個城市的名片,也能成為一張亮麗的名片。作為徐州人,我理應為家鄉做點事”。“俱樂部成立之初,我的定位是既是一個體育事業又是一個公益事業。”

  “我馬上快50歲了,但是我的體力和20多歲時一樣,甚至比那個時候精力更加旺盛,原因是一種好的生活習慣,對健康運動的熱愛。”

  打造商業新模式

  “國立雄獅俱樂部目前屬於甲B聯賽的職業隊,現在正在籌措上市,上市成功後將是中國第一家上市的籃球俱樂部。”劉丹這樣表示。

  “我為什麼把國立雄獅打造成我國第一個上市的籃球俱樂部?因為一個健康、有前景的産業,若缺少資本市場的參與是不完整的,也是做不大的。國立集團作為中國風險投資領域的領跑者,中國金融服務業的強勢品牌,旗下擁有近20家企業,我非常清楚資本市場的力量。”

  談起體育産業的發展模式,劉丹如數家珍。“過去體育産業俱樂部靠的是‘老三樣’,門票、廣告和贊助,現在這老三樣不行了,急需開發出新的經營理念來提升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有人稱,我們經濟的發展已由過去的模式切換到“三迷”經濟時代,即球迷、影迷、歌迷,這都是時尚産業,這個時代已經到來了。人們已經不再像過去簡單的追求吃穿住行,而是更多的人願意走到電影院去看大片,去體育場看球賽,去運動場館健身,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在運動中感受激情。

  “我提出一個理念,讓過去單調的體育場館豐富起來。”劉丹解釋説,在人們傳統印象中體育館只有賽事時才車水馬龍,無賽事便門可羅雀,我們要改變這一現狀,讓社會大眾由過去逛商場的習慣,慢慢培養成逛體育館。

  體育館有什麼逛頭?原則上是沒有,但很容易實現。劉丹這樣舉例,“你可以今天晚上7點看比賽,下午4點來買運動裝,在這兒和運動有關的東西甚至比商場更全,逛完了可以喝咖啡、聽音樂、吃中西餐等,然後再看球賽,看完球賽能住下來。第二天可以預約和運動員教練員做親子活動,甚至是一對一的輔導。”

  劉丹稱,事實證明,消費者觀看賽事付出的最大成本不是門票,而是時間。看一場球賽只有兩個小時,而實際上至少要花4個小時以上,要找地方停車、要到附近來就餐、賽事結束後要返程等等。若能實現體育場館的“全天候”,拉長産業鏈,實現體育場館功能的多元化,自然有無限商機。

  “有人氣的地方一定會有商機。”劉丹認為,如何將球迷變成客戶,把該商業鏈條價值開發完善是需要研究的課題。未來,我們首先要和有關智慧體育品牌緊密聯合;其次,開發和籃球相關的衍生産品和服務;同時,增加B2B和B2C的網際網路運營模式,引進網際網路的消費模式。未來所有的籃球迷都將是我們的客戶。

  “您感覺這四五年下來國立雄獅盈利情況如何?”面對記者的提問,劉丹毫不避諱地説,剛開始賽事是不盈利的,現在是略有盈利,但是運動員的開支是要我來撥款的,每年投入2000萬。

  “一個企業沒有盈利模式,就像老百姓沒有賺錢的路子,天天捉襟見肘,越過日子越緊,所以要創新,具備造血能力,我就是幹這事的。”劉丹笑著説。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劉丹坦言,俱樂部成立之初,想法很簡單,“我就是要讓徐州的百姓坐在家門口,就能都欣賞到國際級別的賽事。”基於這個理念,國立雄獅籃球俱樂部成立至今,一直在給徐州的老百姓帶來精彩的賽事。“我極力想向世人傳達一種生活理念,讓他們熱愛運動,引導他們更健康地生活。這也是我給俱樂部的定位。”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劉丹曾經是一名教師,1990年下海,從事貿易。上世紀末,已掘取第一桶金的他,投資1000多萬元建起了鋼廠。

  “2006年年底我把鋼廠以7.8億元的價格出售,短短6年的時間,投資回報達78倍,而後專營資本運作。”

  “現在也有人對國立籃球俱樂部感興趣,估值1個多億,如果我想賣立馬會有人買,我也能賺幾千萬,但我不會賣,我看好這個産業的未來。”劉丹信心滿滿地説。

  “商人和企業家最大的區別在於商人單純的以賺錢多少來衡量成功,而企業家是以社會責任、盈利能力和家國情懷等來衡量。”劉丹認為,企業家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社會要有責任感;其次,要懂政治、懂政策、懂金融、懂法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駕馭企業的發展,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疑難雜症。

  對於經濟規律,劉丹這樣形容:“如海水有漲有落。”“我為什麼在2006年鋼鐵行業最輝煌的時候,一年賺幾個億的形勢下賣掉鋼廠,這就是我對經濟規律的把握。”

  劉丹説,籃球是一個激情的運動。在進攻的時候,它需要快速的反應,就像商人一樣,看到機會來了,要迅速出擊,不然的話這個機會瞬間即逝。有時候籃球也需要靜,比如後衛在運球的時候,他不展開進攻是在尋找機會。籃球是動的藝術,可以使思維更敏捷,工作效率更高,遇到困難、挫折,敢於面對,勇於接受挑戰。“我時常邀請企業家朋友觀看球賽,就是想讓他們感受一下這種健康向上的、給人以激情的運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