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廠區融社區宜業也宜居

  • 發佈時間:2015-10-16 08:31:38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互不熟悉的工廠工人可像鄰里鄉親一樣串門;工廠之間可互通有無,勞動者可像居民區中一樣便利工作生活……

  廈門嘗試打造不設圍墻的“工業社區”,並在同安工業集中區首開先河,一個升級版的工業區呼之欲出。

  鼓勵企業“認建認養”公共用地

  前不久,在同安工業集中區佔地600多畝的百路達(廈門)工業有限公司廠區內,一個“高大上”的市民廣場已初具規模。該廣場本是工業集中區內的公共用地,位於一條高壓電纜下,與百路達廠區只隔著一條水溝。受益於同安工業集中區“認建認養”政策,百路達認養這片公共用地,用自有資金加以改造。

  百路達行政部經理李國勝透露,廣場目前已投入600萬元,整個廣場建設投入預計將超1000萬元,建成後將成為工業集中區內的一個休閒廣場,並對外開放。

  按原有設計,百路達市民廣場部分屬公共用地,由財政資金統一規劃建設,但受限于地面上的高壓電纜,該片空地在百路達改造之前雜草叢生,處於閒置廢棄狀態。而現在,市民廣場與百路達廠區已是渾然一體,如果不明內情,會認為廣場用地是工廠一部分。其實,百路達並不能將其據為己有或做他用。

  按同安工業集中區嘗試打造“工業社區”的整體思路,工業集中區內有條件的公共用地都將鼓勵企業“認建認養”,在改善工業區環境品質的同時,使之變成休閒活動場所。據悉,目前金牌櫥櫃等多家工廠已陸續“認建認養”了不同的公共用地。

  軟硬兼施推進“工業社區”建設

  今年7月,同安區委區政府提出打造“工業社區”,並將同安工業集中區作為首個試點。

  同安工業集中區于2005年開建,佔地16平方公里,橫跨三個街道辦七個社區,整個工業區與社區交錯疊加,工業區的很多員工或住在廠區,或租住在附近的社區民宅。

  工業的發展帶來人口的聚集,但商業配套、教育和基礎設施不健全,跟不上增長人口的需求等問題日漸突出。前不久,同安工業集中區黨工委書記、管委辦常務副主任陳再進走馬上任,著手啟動“工業社區”建設。

  “工業社區”建設將從軟硬體分頭推進。

  硬體部分,包括學校的擴容和改善,以滿足工業區內的員工子女就學需要;動員有條件的廠房改造增加商業功能,滿足工業區消費需要;鼓勵企業“認建認養”公路退線和高壓走廊,改造成帶狀綠化帶和可休閒公園;鼓勵企業開放文體場所等。

  由於資訊不對稱,工業區內有些企業並不知彼此之間就是供應鏈的上下游。因此,在軟體部分,政府計劃運用網際網路手段,把工業區內的工廠串聯起來,使之可自由交流和資訊共用,以及在工業內開發“工業旅遊”路線等。

  “打造‘工業社區’給企業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如果能在工業區附近打造舒適、便利的居住環境,容納眾多員工居住,就可降低員工生活成本,提高生活品質,保持員工隊伍的穩定,這在近年來‘用工荒’問題日漸突出的背景下,意義更重大。”陳再進説。

  通過近段時間的推進建設,“工業社區”已取得部分成果。除部分企業確定“認建認養”公共用地外,喬丹體育已同意把廠區配套的籃球場對外開放,位於工業區週邊的北京集美家居則結合企業轉型,計劃把部分場館改造成電商眾創空間,進一步豐富工業區內的業態。而且,這個升級版工業區的建設模式和思路,正在廈門越來越多的工業區內複製,目前,海滄新陽街道辦也已開始著手打造“工業社區”,推動轄區內的新陽工業區進行升級改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