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像中醫治病一樣治理水污染

  • 發佈時間:2015-10-16 07:20:25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善若水,水乃萬物的命脈所在。然而在高速工業化的同時,水污染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面對不斷惡化的水環境,隨著國家對環保重視,各地紛紛尋求治水良方,污水治理的投入更是不斷攀升。但令人遺憾的是,治水常常陷入“治理—變好—反彈”這樣一個怪圈。

  對此,佛山市碧沃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碧沃豐”)致力於通過自然的力量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採用純天然篩選的“菌+酶”對污染物進行降解,避免了污染物的轉移,力圖走出上述的治水怪圈。

  目前,碧沃豐的技術人員已經從自然界中篩選出40多種菌和酶,這些菌和酶就像中草藥,而碧沃豐的技術人員就像中醫郎中搭配各種中草藥為病人治病一樣,針對污染物的特性,將這些菌和酶進行有針對性的搭配,研發出各種有效消除污染物的高新技術産品,並始終堅持為客戶提供不斷完善的個性化産品與解決方案,為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展示了更為廣闊的前景。

  ●鄭光隆

  微生物吃污染物或是治水“良藥”

  投入鉅資、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的水環境整治,結果卻不盡如人意,經常在治水初見效果後水質就開始反彈,又得反覆進行治理。為何會出現這種治水怪圈?業內水環境治理專家認為,很多地方對污水處理,尤其是對河道污水的處理基本上都是“截污、清淤、調水補水”這“三把斧”,然而這種傳統的治水模式無法從根本上消除河道的污染,容易引起水質的反彈。

  該如何處理才能走出這個治水怪圈?面對傳統治水方式出現的尷尬局面,很多地方紛紛推陳出新,希望能夠尋找到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有水環境治理專家提出,按照生態學的方法,細菌等微生物在生長的過程中進行的新陳代謝作用,能夠吸附、消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機和無機污染物。因為微生物對有機化合物有著強大的分解能力,如果在污水中投入大量有活性的微生物,這些“天然的環境衛士”將以水中的污染物為食物,將污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物質進行分解,為它們的生長繁殖提供能量。

  根據這一原理,國內一些創新型的生物科技公司早已將微生物運用到了治水工作中,實現了水質的不斷凈化、水生態的不斷恢復。碧沃豐正是一家專注于現代水處理生物技術、新産品的開發、整合與工程優化的創新型環保生物科技公司。

  碧沃豐的總經理范德朋説,微生物雖然體積小,但相對來説,表面積卻很大,繁殖力也很強,能不斷與周圍環境快速進行物質交換。這種水處理技術不僅能帶來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微生物可以吃掉大部分污染物,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微生物將成為治水的“良藥”。

  研發微膠囊封裝技術保持“藥效”

  “單靠某種細菌,還是無法有效徹底分解和消除污染物,而且也不是所有的細菌都適合用來分解污染物。”范德朋説,細菌就像是各類中草藥,想讓其發揮作用,選藥和配藥才是關鍵。

  首先是“選藥”,即從自然界篩選出能有效分解污染物的細菌;接著將其採集回實驗室進行隔離和檢驗,分析其對各種污染物的分解能力,選出能高效治污的菌種;然後將各種能有效分解污染當中不同物質的菌種搭配在一起,並加入能促進細菌與有機物發生生化反應的催化劑——酶,這個環節就類似于配藥。

  不過,萬物相生相剋,想要把自然界各種不同細菌和酶“馴化”並放在一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如何保持這種治水“良藥”的藥效也是一個難題。為此,碧沃豐投入大量的研發經費,創造性地採用獨特的酶處理技術與微膠囊封裝工藝。在投入水中之前,封存在15微米大小的微膠囊內的菌和酶就像被“冷凍”一樣,停止自然生長和繁殖,進入休眠狀態。這樣不同的菌和酶不但能共存,而且還仍能保持各自的活性。一旦微膠囊入水溶化後,菌和酶會迅速繁殖,各取所需,分別將污水中的各種大分子團有機物質分解成小分子團,然後變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效降低高污染工業廢水的污染物,使污水達到排放標準。

  范德朋説,常規的微生物保存方法是添加類似于防腐劑的物質,只有3至6個月的保質期,而且到了最後,微生物的活性也會大大減弱。而封存在微膠囊內的細菌和酶,保質期在3年以上,而且微膠囊溶解後將細菌和酶激活時,其活性仍然保持在封存前的狀態,不會被減弱。

  目前,碧沃豐在微膠囊封裝方面,有兩項專利技術,分別是“一種新型微生物菌劑及其製備方法”和“一種新型生物微膠囊的分裝方法”。

  “對症下藥”實現個性化高效治污

  為了讓公司的産品適合全國各地不同環境下的水污染治理,碧沃豐的技術人員走遍全國大江南北。比如為了採集到能耐低溫和耐高鹽的細菌,在東北寒冷的黑土地上和西北乾旱的鹽鹼地,都留下了碧沃豐技術人員的腳印。

  目前,碧沃豐的菌種庫中已經擁有40多種能有效分解各種污染物的細菌,並通過優化組合和不斷改善配方,衍生出60多個高新技術的“菌+酶”産品和上千種不同的配方,廣泛應用於水處理、廢物資源化、景觀水治理、土壤修復、生態農業等領域,能成功治理各種含有氨氮、硫化氫、殺蟲劑、石油類等高濃度有機化合物的污水,甚至很多毒性有機化學製品也已被碧沃豐的配方降解。另外,通過與國內領先的院校、科研機構合作,不斷突破環境生物修復技術,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河北等地完成生物治理項目,積累了中海石油、海化集團、仁智油服、通用電器、百事可樂、泰科電子、雪花啤酒、廣州浪奇安陽鋼鐵等多家優質客戶,而且通過客戶間的良好口碑獲得更大的業務拓展空間。

  碧沃豐一直堅持走專業化的發展道路,在産品研發方面投入巨大,並始終堅持為客戶提供不斷完善的個性化産品與解決方案。通過長期研發和為客戶服務積累下來的大數據,碧沃豐針對不同行業的客戶和污染物,有針對性地提出不同的“菌+酶”配方,為客戶提供高效且環保的治污産品,既減少了污染産生的固體廢物,也為客戶節約了治污成本。

  治水起家但不局限于水處理行業

  ■延伸

  經過10多年的投入和積累,碧沃豐目前正在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的同時,企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今年初,碧沃豐成功掛牌新三板,而且還成立了環保工程建設公司,為客戶提供治污的整體方案,將治污工程的設計、建設和運作等業務全部包攬下來,提供第三方運營服務。此外,碧沃豐還與其他公司合作,在深圳前海註冊了環保投資公司,計劃成立環保基金會,對與碧沃豐志同道合的環保企業進行投資。

  “碧沃豐雖然是以治理水污染起家,但以後的發展並不局限于水處理行業。”碧沃豐董事長張斌説,碧沃豐將有針對性地成立各類子公司來做好環保行業的各個細分市場,以此優化資源配置,形成産業集群,讓碧沃豐進入集團化的發展階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