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社會用電量成調結構晴雨錶

  • 發佈時間:2015-10-16 07:20:13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財富熱線

  國家發改委15日披露,今年1-9月,發改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産投資項目218個,總投資18131億元,其中,交通基礎設施項目84個,總投資9906億元,佔比過半。發改委指出,這些項目既能為促投資穩增長提供新動能,也能不斷增強發展後勁、為經濟長遠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而對於社會上關於用電量與GDP增幅不一致的情況,發改委回應,今年以來,工業增加值的增速下滑幅度比較大,而我國第三産業繼續保持了較快增長,其中附加值較高的行業又相對更好。在這種情況下,較低的用電增長支撐了相對較高的經濟增長。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趙曉

  1

  關鍵詞

  投資

  前三季度交通基建投資近萬億

  10月15日,國家發改委公佈,批復2條鐵路項目、3個公路項目和2個公路大橋項目、京杭運河浙江段三級航道整治工程,涉及總金額953.16億元。而在3天前,發改委批復成渝城際鐵路、福建海峽西岸城際鐵路等6項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總投資約2532.7億元。

  進入二季度以來,我國穩增長步伐不斷提速,重大工程和重點領域建設的批復不斷加快進度。

  據統計,今年1至9月,發改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産投資項目218個,總投資18131億元。其中,交通基礎設施項目84個,總投資9906億元,佔比過半。

  “隨著這些項目持續推進、加快實施,既能為促投資穩增長提供新動能,也能不斷增強發展後勁、為經濟長遠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介紹,這些固定資産投資項目,既有利於補短板、加強薄弱環節建設,又能打基礎、增後勁。

  據李樸民透露,按照國務院部署,國家發改委會同國家開發銀行、農發行以及各地發改部門,通過發行債券籌集資金設立專項建設基金,直接注入項目資本金,支援看得準、有回報、不新增過剩産能的重點領域建設。

  “目前,第一批專項建設基金已投放到位,第二批正在投放,這對補充項目資本金、增強地方投資能力起到了雪中送炭的關鍵作用,有力地調動了銀行、地方和項目單位的投資積極性。”李樸民指出。

  2

  關鍵詞

  釋疑

  用電增速和GDP增速錯位源於經濟結構升級調整

  雖然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還未發佈,但數據顯示,作為宏觀經濟運作“晴雨錶”的全社會用電量,在前三季度同比和環比的增速均在放緩,且波動幅度大於GDP增速波動幅度。

  這種現象在今年上半年也有所體現。據國家統計局發佈,今年上半年,全國國內生産總值29686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0%。同期,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3%,比上年回落了4個百分點,也遠遠低於GDP增速。

  對此,李樸民介紹,在經濟上升期,用電增速明顯快於GDP的增速;經濟下行期,用電增速明顯低於GDP增速,這主要是由於用電結構和經濟結構之間的差異導致的。“從前些年用電增速和GDP增速情況來看,二者的變化基本同步,相關係數是在0.74左右。”

  比如,近十年來,我國第一産業、第二産業、第三産業和居民生活用電的比重平均為2:74:12:12,但是這四者在GDP的佔比平均為10:46:44:0。

  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9日曾表示,用電量增速放緩是服務業比重提高,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和能源效率提高的結果。

  今年前9個月,建材、冶金行業用電同比分別下降了6.4%和7.8%,增速同比分別回落13.7%和9.6個百分點。“這兩個行業用電的負增長,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影響度高達-137%,共拉低全社會用電增速1.2個百分點,但這兩個行業佔GDP的比重只有5%左右,對用電增速的影響遠遠高於對GDP的影響。”李樸民説。

  “無論經濟增速相對較快還是相對放緩,第三産業用電的增速都比較穩定,對GDP的貢獻也比較穩定,並在近兩年不斷提高。”李樸民指出,由於上述兩方面因素,共同導致了用電量增速波動明顯大於GDP的增速波動。

  李樸民表示,今年以來,工業增加值的增速下滑幅度比較大,但是第三産業繼續保持了較快增長,其中附加值較高的行業又相對更好。“在這種情況下,較低的用電增長支撐了相對較高的經濟增長。”

  ■連線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

  基建成穩投資核心

  “當前,穩增長的關鍵在於穩投資,穩投資的關鍵在於穩基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國投資構成中,其他板塊尤其是房地産投資下滑明顯,基礎設施建設是保證我國投資維持20%增速、年底達到12萬億規模的保障,是穩定投資增速的核心部分。

  劉元春注意到,進入二三季度以來,國家發改委密集批復多個地方交通基建項目,一是希望通過基建投入緩和過度下滑的投資需要,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下一輪經濟增長打下基礎。

  劉元春説,當前,我國固定資産投資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通過這種方式打造傳統的增長引擎;另外還發展新興産業,通過創新驅動形成新的增長引擎。

  “現在發改委設立專項建設資金、充足資本金,説明發改委對重大項目的資金到位率有一定擔憂。”劉元春分析,目前政府投融資平臺有所弱化,未來需要開闢新的投融資方式,在這期間,特別需要一些過渡性的手段和制度安排。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