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811匯改:“鬆綁”但未“放手”

  • 發佈時間:2015-10-15 01:34:55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王新蕾

  “811匯改”所帶來的陣痛正在消除。週五(10月9日)亞市時段,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與中間價攜手刷新近兩個月高點,有力回應了8月中旬人民幣中間價機制改革後高唱人民幣大幅貶值的聲音。種種跡象表明,市場強烈波動及成交量迅速放大後,經歷為時一個多月的消化期,人民幣匯率市場已逐漸平靜。

  此時反觀“811匯改”,最重要的就是“鬆綁”了中間價,完善了中間價形成機制。根據此次匯改規定,做市商報價時“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相當於給中間價設置了一個參照係,明確做市商報價來源,從而大大縮減央行操控中間價的空間,把確定中間價的主導權交給市場。

  但是,“鬆綁”並不等於“放手”,改革後的中間價報價機制仍然可以用於管理匯率。原因在於,儘管自由裁量權受到限制,但具體如何操作仍留有很大空間,央行依然可以基於判斷或者根據需要對中間價加以小幅修正,以體現政策導向或意圖。例如8月24日,央行每隔1小時公佈人民幣兌美元的參考匯率,可見其匯率管理和市場引導職能並未減弱。新匯改之後,人民幣曾一度面臨很大貶值壓力,但在政策組合拳的有力應對下,匯率很快重回穩定軌道。這其中,央行所擁有的鉅額外匯儲備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鬆綁”利於增加人民幣的匯率彈性,加快匯率市場化步伐,這是與國際匯率機制銜接的重要基礎。其必要性顯而易見:人民幣匯率雖然這幾年市場化程度有所很高,但市場化程度還不夠,比如交易的時間不夠長,市場參與主體也不夠多。

  “鬆綁”之後,匯率貶值不是直接目的,通過使匯率機制與國際有關的匯率對標,提升匯率市場化、自由化程度,讓人民幣早日成為能夠讓國際方便運用的投資交易貨幣甚至包括儲備貨幣,是這次匯改的真正意義。

  但出其不意、快速到位,使得“811匯改”在海內外引起強烈的市場反應。此次匯改在8月11日、12日兩天內完成,並且11日用足了2%的最大允許波動空間,與此前小步慢走、漸進貶值的風格截然不同。

  此次人民幣匯率之所以能夠快速走穩,與目標明確、出其不意、快速貶值到位的方式也不無關係,這樣可以避免吸引更多套利資金,降低市場博弈難度。外匯市場拋儲、跨境收支監管加強等措施也及時推出,既打擊了外匯市場中的投機力量,也穩定了市場預期和局面。

  在過去的升值過程中,人民幣偏離均衡水準較遠,大幅快速升值會嚴重打擊外貿發展和就業穩定,只能漸進升值。而這次匯率調整在兩天內完成,是基於匯率中間價偏離市場水準3%左右這一判斷。

  來自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的預測顯示,2014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開始出現高估,至2015年二季度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較其均衡水準偏離4%左右;匯率機制調整後,人民幣貶值,匯率波動增大,偏差不斷得以糾正;預計2015年底,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圍繞新的均衡水準雙向波動。

  業內人士表示,下一步匯改的方向將是繼續“鬆綁”,包括做市商在內的中間價形成機制的全部資訊,讓中間價完全由做市商的報價來決定,並和開盤價合併。且必要時央行可以繼續擴大日波幅,來考察市場形成價格的能力,直至最終取消日波幅限制。

  應注意的是,“鬆綁”過程中,我國出口企業對匯率波動有熟悉適應的過程,國內金融市場也需要時間來培養應對匯率衝擊的能力。改革舉措需要在速度和穩定性之間找好平衡,拿捏好“鬆綁”的度,也是匯率改革成功的關鍵。新匯改之後需要穩定匯率,而不能一浮了之。在快與穩之間,決策者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拿捏平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