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獲重大政策突破
- 發佈時間:2015-10-14 21:5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10月14日電 (記者 劉育英)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改革創新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提出對偏遠和農村地區寬頻投資的多元化資金來源和市場化運作機制。業內人士指出,這是對十餘年來電信普遍服務機制的一次重大政策突破。
“2000年頒布出臺的《電信條例》已經提出了通過電信普遍服務成本補償辦法的政策方向,之後2004年在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的推動下實施了‘村通工程’,但這是行政性的”,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主任何偉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此次國務院新政意味著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長效機制的建立,是重大政策突破,有助於破解困擾行業多年的制度障礙。
2013年出臺的《“寬頻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中,已經把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製作為支援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寬頻發展的長效機制。何偉認為,“寬頻中國”戰略的實施,關係到資訊鴻溝的縮小、農村民生的改善、資訊經濟的發展,以及“網際網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層面戰略的落地。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的建立是對“寬頻中國”戰略的具體落實。
所謂“普遍服務”,指對任何人都要提供無地域、品質、資費歧視且能夠負擔得起的電信業務。由於回報率低,所以高成本地區的基礎設施發展十分落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各國政府都推出了一定措施解決局部地區基礎設施投資不足的問題。
據了解,世界各國在普遍服務方面採取了不同的模式。例如,美國2010年設立72億美元寬頻扶持基金,其資金來源包括政府籌措的資金、運營商資金等,以及對消費者帳單按比例提取的資金。在歐洲,則根據不同的區域,由政府補貼寬頻投資凈虧損的地區。
何偉表示,在中國,實施寬頻戰略難點有二:在城市,主要是建設環境問題,如新建小區、老舊小區、公共空間的寬頻進入問題;在農村,主要是投入大、産出低的問題,這也是全球性問題。
在沒有長效機制的情況下,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2004年啟動村通工程。迄今,寬頻網路建設累計直接投資逾300億元人民幣,共計完成3000余個鄉鎮和14萬多個行政村的寬頻網路建設,全國通寬頻鄉鎮和行政村的比例從90%、70%分別躍升至現在的100%和91%。
這筆投資主要由三家基礎電信企業投資;政府每年對村通工程的運維補貼僅為4億元。據統計,受經濟社會發展水準所限,偏遠農村地區的通信業務量很少,電話零次戶比例高達10%-20%,通信收入根本無法補償運營維護成本。
2015年,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盈利能力下降,而且面臨巨大的4G資本支出,對於2020年前1400億元寬頻投資的目標,仍然是力有不逮。
從14日國務院常務會的政策方向看,今後普遍服務資金的來源將多元化,包括中央財政投入,地方資金支援,以及基礎電信企業、廣電企業、民間資本的資金等。
何偉認為,更具突破性的是,這些資金的運用將是市場化的,如探索競爭性招標、PPP、委託運營等市場化方式,力求使得寬頻建設成為多方共贏的模式。
國務院常務會還提出新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實現約5萬個未通寬頻行政村通寬頻、3000多萬農村家庭寬頻升級,使寬頻覆蓋98%的行政村,並逐步實現無線寬頻覆蓋。這與寬頻中國目標一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