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夏邑的高粱紅了

  • 發佈時間:2015-10-14 07:29:30  來源:河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胡心潔本報通訊員劉守良苗育才

  夏邑的高粱紅了。

  深秋的艷陽裏,羅莊鎮2000畝紅彤彤的高粱地,來了一批批遊客。

  10月5日,國慶假日期間,因第二屆紅高粱文化節的舉辦,羅莊鎮的鄉間小道迎來了大批遊客和攝影愛好者。高粱地裏的村姑走秀、紅高粱攝影大賽、傳統工藝釀造高粱酒展示,讓攝影愛好者手中的相機“咔咔”不停。

  10月9日,“陪你一起看秋色——夏邑高粱紅了”旅遊采風活動走進羅莊鎮的高粱地。省旅遊局副局長倪豫州帶領全省18個地市及周邊蘇、魯、皖省份地市旅遊局長,參加采風活動。各路旅遊“大腕”對豫東平原上“冒出”千畝紅高粱,並由此帶出的鄉村旅遊,讚嘆不已。

  10月11日是個週日。居住在夏邑縣城的劉金平帶著老婆孩子來了。兒時的記憶裏,貧瘠的鹽鹼地裏,到處長滿的紅高粱,渾身都是“寶”:高粱米是那時的主糧,脫粒後的高粱穗可以扎笤帚,高粱稈可以做成鍋蓋、笆鬥等生活生産用具,剩下的秸稈可以成為蓋房用的材料。

  上世紀80年代,隨著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因為飲食習慣的調整和産量偏低,高粱一度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羅莊鎮重新種起了高粱,緣于一位80後小夥子的行動。

  這位小夥子名叫高銘,大學畢業後回到高樓村母親開辦的酒廠,成了一名銷售員。看到自家的酒廠每年都要從外地買高粱,就向母親建議自己種植高粱,既能解決廠裏的原料問題,説不定還能帶動鄉村觀光旅遊業的興起。

  2013年,高銘和母親以每畝每年1000斤小麥的價格,流轉高樓村及附近三個村莊的2000畝土地,麥收後全部種上了高粱。第二年高粱成熟的季節,舉辦了首屆紅高粱文化節,吸引到市民和十里八鄉的村民來看“稀奇”。

  今年他提前謀劃第二屆紅高粱文化節,並把農業旅遊和工業旅遊結合起來,沒承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遊客們遊完了高粱地,來到酒廠親眼看到高粱如何經浸泡、燜糧、培菌、發酵、蒸餾等工序,做成香飄飄的純糧美酒。農業遊+工業遊,形成了吃、住、行、遊、購、娛的完整鏈條——農家果園自由採摘酥梨,農家樂裏吃著香甜可口的飯菜,農家院裏晚上數星星——這是在城裏體會不到的美景。

  作為孔子祖籍的夏邑縣,享有“中國長壽之鄉”的美譽,素有用傳統工藝蒸做純糧酒的習俗。不經意間做成的紅高粱旅遊項目,讓當地政府看到了旅遊業巨大的帶動作用。高銘和他的母親計劃在鎮政府的協調下,明年把高粱的種植面積擴大到3000畝。“羅莊鎮今後將利用農業生態資源和獨特的村落文化,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真正形成品牌吸引力,帶動農民致富。”該鎮黨委副書記吳存良告訴記者。

  “還有10天左右,我們家的高粱就要收割了,大型收割機收割高粱穗、秸稈粉碎機粉碎秸稈的場面很壯觀,到時你們再來看看吧。”臨行前,高銘向記者發出了邀請。③11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