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們不僅輸出技術,還培養能力和理念”

  • 發佈時間:2015-10-14 01:30:5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支撐中國品牌

  “如果沒有中國兄弟(china brother)的幫助,我們絕不可能做成今天的事。”埃塞高速公路運營收費公司副總經理阿比見到中方工作人員,上前熱情擁抱,並用當地碰肩禮表示親熱友好。

  阿比他們做成的“事”,就是順利運營亞的斯—阿達瑪高速公路。

  這條埃塞第一條現代化高速公路由中國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設計施工總承包建設,于去年9月通車,並移交業主埃塞高速公路管理公司。高速路,對他們是完全陌生的,且設計規範均為中國標準,因此中方安排專人幫助埃方運營整個管理收費系統。“我們幾百個員工都由中方培訓,不懂中國標準,管好高速是不可能的。”阿比説。

  還要授人以漁

  欣賞著連綿的群山和廣袤的非洲草原,科技日報記者隨中國新聞代表團在亞的斯—阿達瑪高速公路寬闊的6車道路面疾馳。19個入口、29個出口、3個超重檢測站,以及服務區和收費站設置、出入口標識、護欄護坡等,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同中國高速路如出一轍。

  記者來到資訊監控中心,大廳內26個大顯示屏和6個小顯示屏將高速路各個路段的實時資訊同步反饋,數據庫和控制系統都匯聚於此。“高速公路的管理制度、運營模式都要手把手地教,否則很容易誤操作。”該工程項目經理胡彥偉説。

  當地人接受高速路這個新鮮的概念,也有個過程。高速路雖然能把兩個半小時的車程縮短為45分鐘,但由於收費,老百姓開始使用時還有顧慮。“普通車跑下來,要少用5升油,每公里實際費用並沒有增加,而且開車更舒適、時間更短,所以還是很划算的。”胡彥偉説,現在走高速的司機越來越多,每天達8000輛。據他介紹,埃塞還制定了未來5—20年高速公路遠景規劃。

  同樣,東非第一條輕軌——亞的斯亞貝巴城市輕軌的項目副經理王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該輕軌是一個涉及35個專業的大型綜合性項目,埃方目前不具備能力接管,我們還將繼續該項目,接管運營。”

  “我們不僅輸出技術,還要培養能力和理念。”很多中企在接受採訪時都表達了這樣的意願,這也與該國目前強調“能力建設”的目標十分契合。

  工業園從無到有

  位於亞的斯亞貝巴附近的杜卡姆市,有中國企業投資的“東方工業園”。它也成為我國中小企業到非洲投資、抱團“走出去”的新平臺。

  “園區首期開發4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2.33平方公里的四通一平基礎工程,已入園20多家企業,從事水泥生産、製鞋、汽車組裝、鋼材軋製、紡織服裝等行業。”工業園副總經理盧其新回憶開發過程時,也是酸甜苦辣盡在其中,“埃塞基本沒有工業,當初租用土地時,他們不知工業園為何物,提出在園區實施增值稅返回等優惠政策時,地方政府也不能接受。2013年,埃塞的部長參觀中國的工業園後,帶回了新理念,這兩年埃塞對工業園區的觀念才慢慢轉變。”

  目前,該園成為埃塞工業經濟發展的重大示範項目,今年5月正式得到中國財政部和商務部確認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現在入駐園區的效益都不錯,中方管理500多人,工人6000多人。”盧其新説,據他了解,目前埃塞政府即將建立4個工業園區,工業園法有望年底出臺。這為中國企業在埃塞發展提供了法律基礎和平臺。

  在園區的華堅國際鞋城場區,記者看見當地工人在中國技術人員指導下,正熟練有序地進行皮鞋製作加工。華堅副總經理宋一平介紹,公司年産數百萬雙鞋,全部出口,解決當地就業3800人,有150名中國熟練技工和質檢員幫助他們提高技術能力。

  “我們安排了45輛班車每天運送來上班的工人,以後還會修建員工宿舍,當地人都爭先恐後來這裡工作,因為收入可觀。”盧其新説。

  綠色的增長與轉型

  行駛在風景如畫的公路上,延綿的山坡上突然一排排風機映入眼簾。這就是位於東非大裂谷咽喉的阿達瑪風電場。

  西印度洋的低氣壓在非洲之角轉向後形成的索馬利亞激流,在東非大裂谷的聯合作用下,造就了衣索比亞優良的風資源。中國電建水電顧問集團承建的阿達瑪風電場工程,是中國第一個技術、標準、施工、設備、運作維護整體走出去的風電總承包項目,以及中國進出口銀行優惠出口買方信貸支援的第一個新能源項目。

  阿達瑪一期風電項目裝機容量51MW,含34台機組,單機容量1.5MW,並於2012年正式投入商業運作,電場年均發電量達到1.63億度;二期工程包括102台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53MW,目前約有100台機組並網發電,預計年發電量可達5億度,將緩解目前埃塞國內電力短缺的狀況。

  “自二期首臺機組于2014年10月4日帶電以來,風機陸續安全接入埃塞電網並運作至今,截至目前該風場已累計為電網免費輸送電能一億多度。”中國電建水電顧問集團負責人告訴記者,二期項目還積極吸收當地員工加入團隊,並對他們進行知識與技能培訓,埃塞員工佔項目總員工的30%,屬地化管理融洽了項目部與當地的關係。在項目執行過程中,亞的斯亞貝巴大學等700余名師生前來參觀學習,項目部還為各大學提供了風電相關的書籍,舉辦了講座,促進了風電技術普及和專業技術人員能力提升。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未來幾十年,隨著水電站和包括風電在內的新能源電站互補建設相繼展開,埃塞將能更好地滿足國內的電力需求,同時還可以與周邊國家的電網互聯互通,外銷吉布地、蘇丹和肯亞等周邊國家甚至更遠的地區,為埃塞創造外匯收入,更好地為增長與轉型的國家戰略服務。

  白色葉片隨風轉動,阿達瑪的風從此將轉化成源源不斷的動力。綠色無疑將成為埃塞未來能源發展的關鍵詞。“埃塞要將雄心勃勃的‘經濟增長與轉型計劃’第二期規劃付諸實施,這都需要中國的幫助。”埃塞一名政府官員向新聞代表團成員表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