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原料供應壟斷 我國數百種有效廉價藥現短缺

  • 發佈時間:2015-10-13 10:57:00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包括北京在內,全國多地的醫院、藥房裏,用於預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潘生丁消失了。

  難尋蹤跡的廉價藥不僅潘生丁一種。據媒體報道,復方新諾明針劑、注射用促皮質素(ACTH)、維腦路通片、魚精蛋白、他巴唑、銀翹衝、維腦路通……這些有需求、療效佳、價格低廉的藥品,這些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廉價藥已難在藥店找到。

  一項對全國12城市40余家三甲醫院臨床用藥情況的抽樣調查顯示,國家和地方增補的基本藥有500多種,短缺的已高達342種。

  廉價藥緣何消失?“有人壟斷了潘丁生原料市場,我們搞不到原料。”天津一家生産潘生丁的藥廠透露。

  記者調查,除了原料市場價格走高、原有的醫保招投標和政策限價制度影響之外,醫院、醫生、醫藥中間商、藥廠等多個環節的各自利益訴求也是形成潘生丁危機的因素。

  廉價藥“賠本賺吆喝”

  潘生丁(雙嘧達莫片)已經陪伴了小冉整整10年。從5歲到15歲,小冉每天服用潘生丁的劑量也從1片變成了4片。16.7元一瓶的潘生丁,是防止心血管擴張、抗血栓形成的廉價藥。對於自小患有川崎病的小冉來説,潘生丁已經成了日常必需品。

  7月,胡青照常去北京兒童醫院開藥,卻發現醫院已經沒有了潘生丁。兩個月的時間裏,小冉一家跑遍了家附近的百姓陽光、金象等藥房,得到的資訊都是沒有貨。反覆到阜外醫院、友誼醫院、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等醫院掛號,都被醫生告知沒有此藥。

  生産潘生丁的天津力生制藥供應部工作人員稱,16.7元100片的藥價太便宜,在原料漲價的勢頭下,使得藥廠不得不考慮成本與利潤,控制産量。

  原料價格高,生産成本增加,低廉的出廠價背後,藥廠縮減産量,市場中對藥品供不應求,從而出現斷貨。這樣的邏輯似乎在醫藥市場上並不少見。

  據媒體報道,2014年,作為當時香港聯交所市值最大的中藥企業神威藥業,就放棄了曾為其帶來年産值8000萬元的雙黃連注射液。每支20ml的雙黃連注射液零售最高價格為1.8元,藥廠計算的成本卻高於此售價1倍。與此同時,華北制藥的銷售經理也發現自家廠商一個月內向四川發出的盤尼西林注射液,虧損了100多萬元。海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還在生産腫瘤化療藥放線菌素D,卻不得不承認生産這一救命的廉價藥是“賠本賺吆喝”。

  潘生丁從市面上消失,真的只是因為原料價格上漲這單一的原因嗎?

  往日的廉價藥一去難返,但近2個月來才銷聲匿跡的潘生丁卻無法單純歸結到原料漲價、生産成本增加的窘境。

  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聯合發出《關於印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自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完善藥品採購機制,發揮醫保控費作用,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

  新政出爐,熱氣未消。如果因為原料價格上漲,藥廠根據市場形勢提高藥品出廠價即可保證盈利運營,斷貨困境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和潘生丁一起隱匿在醫藥市場江湖的,還有各方千絲萬縷的纏繞。

  中標的天津潘生丁

  小冉吃了10年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潘生丁,10年培植出的信任源於“北京大醫院使用這家的潘生丁”。

  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潘生丁能夠在北京公立醫院售賣,經歷了在投標中與各藥廠的競爭。這意味著,想要在競爭中奪標,藥廠對於藥品的價格需有所控制。即使原料上漲,生産成本增加,為保中標,藥品的競標價將不能太高,從而在中標價基礎上調整的出售價,也不會太高。

  網上藥店搜索顯示,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出産的雙嘧達莫片規格為25mg*100s,糖衣,零售價為18元。而中標後,標注同樣為25mg*100s,糖衣規格的,由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出産的雙嘧達莫片,零售價為16.7元。

  那藥廠為何要走招標這條路呢?

  在業內有十多年經驗的陜西醫藥代表張強稱,一旦藥品中標,則意味著保證了銷量,打開了醫藥市場。相較于打廣告、進藥店,通過招標佔取市場份額,成為不少藥商的上選之策。

  “以低價,甚至低於成本的價格競標,這在醫藥行業根本不算秘密。”王震介紹,藥企為了營利必然不會過多地生産廉價藥品,做虧本買賣。在低價競標佔領市場份額後,就可以走其他渠道賣其他的藥品。

  一旦中標,中標價格就已固定,在一定時間內,哪怕廉價藥品的原材料價格及生産成本增加,藥企都無法再次調價。“為了保證營利,只有採取縮減産量或停産的方法。”張強解釋到。

  據業內醫藥代表介紹,在中標後,其獲得的凈利潤約為中標價的20%。他自然會主推高價藥,廉價藥只是扮演搭配角色,向來不是他們營利的重點。

  處方箋上的較量

  “在治療心血管疾病上,潘生丁的確是老藥,價格低廉。更為關鍵的是,它的副作用小,有利於老幼患者。”10月9日,河南鄭州,一家醫院的大夫王萍説。

  然而,就是這樣一款經典的藥品,卻在醫生的處方箋上漸漸消失。

  潘生丁的可替代性,讓西洛他唑片、氯吡格雷等藥登上了醫生的處方箋。上海一公立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李澤平坦言,其科室已經基本不怎麼開潘生丁給患者。“潘生丁副作雖小,但對於成人患者,很少有醫生還在使用了。”

  低價藥品的低利潤,更無法促進醫生的用藥積極性。據張強介紹,醫院藥品價格,是在藥品中標價基礎上增加了15%。在15%的固定比例下,藥品本身的價格越高,留給醫院與醫生的利潤額也就越高。

  無法替醫院營利打江山的廉價藥,一經斷貨,就面臨著失寵的困境。“即使一些兒童醫院使用潘生丁,可一旦庫房短缺,他們也不會主動要求增加此類藥品的供應。”張強坦言,不賺錢的藥,醫院自己也不想要。

  價格略高、藥效明顯的藥品,漸漸成為醫生的新寵。選擇這樣的藥品,不僅意味著提成增加,還能讓患者在短期內見到療效。

  原料市場風雲

  “潘生丁原料市場包銷壟斷,我們搞不到原料。”天津力生制藥廠供應部負責原料採購的工作人員口中透出無奈。這家生産潘生丁數十年的藥廠,急於吐出身處下游採購市場的苦水。

  潘生丁的原料市場究竟發生了什麼?

  9月29日,記者聯繫了網上一家銷售潘生丁原料藥的零售廠家,其原料藥的數量依舊受到上游原料市場的控制。25公斤一紙板桶的原料藥,記者提出需要10桶,銷售人員面露難色,稱原料不好進,到貨需半個月。

  從兩個月前的一公斤不到500元,到如今680的價格,潘生丁原料藥售價水漲船高。“貨緊,價格就上漲。”原料藥銷售人員對於這一現象已司空見慣。

  天津力生制藥供應部工作人員稱,原料市場的壟斷很普遍,僅他個人了解的就有20多種原料藥被一些獨大的經銷商壟斷控制。

  在河南做了數十年醫藥公司代表的王慶國稱,一旦壟斷形成,市場提價大幕即被拉開。

  王慶國認為,廉價藥難以復活的主要原因,早已從幾年前的廠家成本高、利潤低、産量小,變成了如今原料市場的人為操控。

  “原料市場上游亂,下游藥品價格再改革也無法解決主要問題。”對於新出臺的《關於印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憑藉著數十年來對醫藥行業的熟稔,王慶國對其效果保持觀望。

  王震認為,對公立醫院藥品集中採購的調整,應該落在市場作用的調節上。王震強調,要解決廉價藥消失的困境,需在採購環節調整好醫院與衛計委採購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如果中標定價時只選低價廠商,不考慮藥品自身的趨利,依然會出現廉價藥中標,但市場無貨的情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