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商交易如何告別“看貨定價”

  • 發佈時間:2015-10-13 08:29:4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日前,經農業部、中國中藥協會、中國中藥材物流專家委員會等部門行業專家審核、評議,由成都天地網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中藥材産品電子交易規格標準》(下稱《標準》)獲得通過,開創了農産品電子交易標準的先河。這一標準是如何制定出來的,有哪些特點?將如何實施?對我國農産品電子商務有哪些啟示?請看本報記者的調查。

  本報記者張艷玲

  如果要問止咳化痰的貝母什麼價格?行家一定會反問你,是要産自浙江的浙貝,産自吉林的平貝,産自新疆的疆貝還是産自四川的川貝?而川貝中又分為松貝、青貝、爐貝三種。産地品種不同,價格高低不一。此外,根據籽粒大小、破口率、油粒率等成色不同,價格又得另當別論。由於品類規格太過繁多,“看貨定價”是中藥材交易中延續千年的行規。

  在“網際網路+”的浪潮下,中藥材觸網並不是新鮮事兒。據統計,目前我國中藥材電子商務平臺年銷售額達200億元,但因標準規格不清引起的交易糾紛不斷,成為電商發展的瓶頸。

  從籠統到精確

  梳理提煉202種常用中藥材上千規格標準

  國慶節期間,成都天地網資訊科技公司董事長龍興超專門去了趟四川中江縣集鳳鎮石埡子村,當地漫山遍野的中藥材——白芍的收穫季節到了。龍興超想從地頭開始重新認識這味藥材,親手加工、分級,以進一步細化完善白芍的電商交易標準。

  在中藥材領域深耕26年的龍興超是B2B平台中藥材天地網的創始人,也是《標準》的核心推動者。“《標準》的制定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用科學的方法對已有的交易規格進行系統的分析、歸納、總結和提煉。”龍興超表示,在中藥材行業內,已經形成了一些公認的規格標準,如産地、大小直徑、乾濕度、碎粒率、雜質率等等,但由於這些標準較為籠統,在網路交易的環境中,買賣雙方往往很難僅憑對方的描述在這些標準上達成精確統一的共識,由此造成糾紛,嚴重影響中藥材電子商務的發展。

  2012年,龍興超專門組建起一支標準制訂隊伍,並利用多年來積累的行業人脈資源,開始聯絡廣西玉林、四川成都等幾大主要中藥材市場、全國數十個中藥材産地的資深行家,一起商討標準制訂事宜,經過3年時間的系統總結梳理,202個常用中藥材品種的1184個細分産品規格投入應用。

  “標準的制訂完善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龍興超告訴記者,到2016年底,《標準》將覆蓋1200個常用中藥材品種的5000多個産品規格。而且,“隨著認識的深入、市場需求的細化,標準還將不斷精細化,如未來農殘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等都可能被列入其中。”

  從線下到線上

  藥材商嘗到電商標準化的甜頭

  唐寧經營中藥材生意已經有8個年頭。今年8月,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開始在中藥材天地網B2B平臺上開店,出於謹慎只上了“牛蒡子”一個品種,並在商品規格上嚴格遵守《標準》分類。讓他沒想到的是,僅僅2個月就賣出去200多噸,是線下銷售的好幾倍。

  “以前覺得網上交易不見人、不看貨,肯定不靠譜,就説牛蒡子吧,一般分為凈貨和統貨兩種,凈貨幹度好、雜質率低,統貨差一些,但統貨的規格不同,對應的價格也不同,一般只能看貨定價。”唐寧説,因為擔憂雙方因為標準規格問題産生糾紛,所以遲遲沒有開拓電商業務。

  經過2個月的試驗,唐寧的想法發生了大逆轉,決定把主要精力從線下轉移到線上來。“這套標準用上後,不管是對銷售溝通還是貨物供應管理都有很大的幫助。”唐寧告訴記者,因為客戶對同一品種不同規格的區別一目了然,雙方溝通很順暢;而且在使用標準後,不再是供貨商來什麼貨接什麼貨,而是要求其嚴格按標準供貨,雖然成本增加了,但卻省心很多,而且價格也賣得更好。

  龍興超透露,為了讓這套標準真正“落地”,讓更多中藥材買賣雙方從這套體系中受益,從今年11月1日開始,中藥材天地網誠實通電子商務平臺將全面推開這套標準,要求入駐商家嚴格按標準對貨物進行分類,並對使用這套標準的商家進行專門認證。

  為了讓商家充分了解這套標準規格,中藥材天地網除利用資訊化手段展開培訓普及外,還製作了一批標準小樣,將挨個寄到平臺電商手中。

  從生産驅動到消費驅動

  普通農産品標準化不是難題

  “普通農産品與中藥材一樣,在傳統的交易體系中,就是存在標準的。”龍興超認為,要從現有農産品模糊籠統的標準體系中提煉總結出一套規範可操作的標準並不是難事。“以大白菜為例,可以對其高度、直徑等作出量化規定,就可以保證商品性。”龍興超説。

  既然農産品標準制定不難,那為什麼生鮮電商依然面臨標準化難題呢?成都市農委資訊化處相關負責人認為,目前農産品市場由生産驅動,而不是由消費驅動是關鍵。“農業生産者對消費者喜好的認識是模糊不清的,在生産佈局上只能跟著感覺走,在産後處理上沒有進行精細化的分揀。”該負責人表示,即使推動建立起一套農産品標準,如果不改變傳統農業生産驅動的傳統,標準也很難落地。

  龍興超也認為,由消費驅動的訂單農業對標準最為受用。“比如一些農産品的大額採購訂單,完全可以通過細化標準,對農産品的品質、規格作出嚴格控制,避免買賣雙方因等次規格意見不統一而出現糾紛。”龍興超表示,反過來,一套權威科學的農産品標準又有利於訂單農業的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