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賣正品比賣假貨更賺錢

  • 發佈時間:2015-10-13 01:32:37  來源: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假貨,向來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制假售假團夥也在跟監管者“躲貓貓”,打假難度越來越大。部分制假者擁有一流的産品製造能力和完整的銷售網路,卻未能創造自主品牌,只能靠假貨飲鴆止渴,最終越陷越深,進退兩難。

  根治假貨,需要“堵”,更需要“疏”——創造環境,創造機制,促進高倣産業轉型,讓賣正品比賣假貨更賺錢。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在一些地方,由於打假“風聲”緊,假貨市場轉入“地下”。有的商家“挂羊頭賣狗肉”,演繹現代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上海市曾對位於南京西路580號“淘寶城”內的30余家售假店舖集中打擊,當場查獲大量山寨名牌箱包服飾。辦案人員發現,這些售假者在店舖門外,包括走道和大廳,都安裝了監控探頭。店舖中實際面積非常大,設置三四道暗格,在最裏面的暗室還設置了一個約50釐米高的逃跑通道。檢查人員來執法時,店舖老闆可鑽進這個暗道逃往隔壁市場。

  而在廣州桂花崗皮具市場,假貨“大本營”藏匿于廣州白雲世界皮具貿易中心周邊的民宅。各路商人在此川流不息,有的還來自非洲、阿拉伯、歐洲國家。附近的“金桂園樓盤”也有很多“假貨展廳”藏身。對這些開設在民宅裏的“假貨展廳”,監管存在操作難度。平時都是大門緊鎖,沒有熟人開門根本進不去。

  在各地市場,售假者都對“生面孔”保持高度警惕。

  近年來,對制假售假不法行為,公安、工商、質監等各級政府監管部門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執法人員與不法分子鬥智鬥勇。

  2014年,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共依法立案查處侵權假冒案件6.75萬件,涉案金額9.98億元;向司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355件,涉案金額4.8億元。

  與此同時,全國質監系統共出動執法人員191.4萬人次,查處各類品質違法案件7.7萬起,涉案貨值60億元。

  國家工商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打假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一些領域的侵權假冒行為仍然比較突出,總體形勢依然嚴峻。”

  國家工商總局提供的一份報告顯示,2014年查處的6758件商標假冒案件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未經商標註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的商標”,佔案件總數的46.36%;二是“銷售明知是假冒註冊商標商品”,佔43.24%。

  這份報告同時指出,2014年,廣東、浙江、湖北、江蘇、河南、福建、上海、安徽、廣西、四川等10個省份查處的商標侵權假冒案件最多,共計27318件,佔全年總數的73.39%。

  打假未有窮期

  “假貨因果”何時了?

  擁有一流的工藝水準,卻造不出知名的自主品牌——這既是假貨的起因,亦是假貨的惡果:因沒有響亮的自主品牌而造假,越是依賴造假越打不響自主品牌。在一些地方,已形成這樣的惡性迴圈。

  “正宗假貨”是代工産業衍生的“畸形兒”。記者發現,倣造水準最高的假貨來源地,幾乎都有較發達的代工産業背景。

  廣州桂花崗皮具假貨之所以集中,同樣“得益”于發達的國際皮具品牌代工産業。據當地業內資深人士介紹,一些上等假貨生産的品質控制流程,可以與很多代工廠媲美,這是他們從代工廠“偷師學藝”的結果。

  較為典型的是有“中國鞋都”之譽的莆田。上世紀80年代初,莆田吸引了大量臺商創辦製鞋廠,代工以耐克為代表的眾多國際品牌,製鞋業逐漸成為當地支柱産業。上世紀90年代中期,莆田儼然成為高倣鞋的“大本營”。

  在利益驅使下,一些代工廠內部員工偷樣品鞋或設計圖紙,轉手高價賣給不法商人。此種“內奸”防不勝防,加上當地低廉的原料和人工成本,催生出火爆的高倣鞋産業。

  一位業內人士説,自主創新必須支付高額的研發投入成本,這是很多人不願意做的。山寨剽竊成本低,加上暴利誘惑,所以一些人敢以身試法。

  根治假貨,需要“堵”,更需要“疏”——創造環境,創造機制,促進高倣産業轉型,讓賣正品比賣假貨更賺錢。

  一些地方積極採取引導措施。今年3月,莆田市長為莆田自主品牌代言,並與阿里巴巴合作,在淘寶啟動“中國質造”活動,專門推廣莆田自主品牌的運動鞋,良好的銷售鼓勵了很多製造企業。

  國家工商總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將進一步加強自主品牌的培育和保護。一方面繼續優化審查註冊流程,推進商標註冊便利化;另一方面推進商標品牌建設,引導企業自覺維護自身商標品牌的聲譽,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強中外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信心和信任。

  據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

熱圖一覽

股票行情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