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林區:寒地黑土勃興綠色菜園

  • 發佈時間:2015-10-12 07:31:0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劉偉林趙廣飛

  油黑的土地、金色的稻田、碧綠的玉米……金秋時節,黑龍江大地格外賞心悅目。走進綏化市北林區,綠油油的豆角、紅彤彤的辣椒、紫閃閃的茄子、黃澄澄的南瓜……更是滿目豐收的底色。近年來,連續10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稱號的北林區,不斷調整種植業結構,在穩定糧食面積的同時,把大力發展蔬菜産業作為調優種植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增長源,正在走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北林區位於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地處寒地黑土核心區、北大荒生態區,是優質蔬菜生長的天賜寶地。依託資源稟賦優勢,北林區蔬菜産業蓬勃發展,在區域化佈局、標準化生産、産業化經營和全方位行銷上不斷出新出彩,成為我國綠色蔬菜生産基地“北菜南運”的核心區。作為綏化市唯一的市轄區和經濟中心,北林借菜而興、憑菜而富。

  規模調大,品種調優,打造寒地“菜園子”

  “産量300斤/畝、價格1.8元/斤,刨去化肥70元、農藥20元……一畝地只剩下不到300元。”對於曾經種過大豆的農民來説,這是一份並不陌生的帳單。高峰時,北林區曾有80萬畝大豆。近年來,北林區適時調整種植業結構,全區大豆種植面積調減為約20萬畝,玉米、水稻面積則穩步增加;而效益更高的蔬菜産業,更是蓬勃發展。

  “今年,我們的露地蔬菜種植達1.2萬畝,並成為對俄出口蔬菜基地。”在北林區永安滿族鎮廂黃三村的村口,鑫諾瓜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潘仁國指著成方連片的甘藍、豆角等蔬菜説,今年合作社預計可産蔬菜3萬噸,産值有望達到4500萬元,全社226戶社員又將獲得不錯的收入。記者看到,一輛輛載重30噸的大型貨車停滿合作社大院,社員們正忙著將辣椒、番茄裝車外運。

  鑫諾瓜菜合作社只是北林合作社發展的縮影。近年來,北林區以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專業村屯為主導,打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蔬菜規模化生産。目前,全區有各類專業合作社103家,蔬菜規模種植面積達20萬畝;加上專業村屯和農場式的蔬菜種植大戶,全區蔬菜面積已達50萬畝。

  在穩步擴大蔬菜面積的同時,北林區還不斷調優蔬菜品種結構。目前,黃瓜、番茄、辣椒等8大類30多個品種已實現規模化種植,並大面積引進推廣荷蘭乳瓜、布力塔茄子、南韓春福白菜和嘎啦果番茄等新特品種,讓種植業優中更優。

  “今年,全區蔬菜産業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北林區農業局局長董思君説,近年來,北林大力實施“5115”戰略,即用5年時間,發展棚室瓜菜1萬棟、新增棚室面積1萬畝、新增收入5億元,使北林逐步實現由綏化市的“菜籃子”向全國大中城市的“菜園子”跨越。可以説,北林已經實現了這一既定目標,預計全年瓜菜總産可達150萬噸,實現總收入18億元,全區農民每人平均蔬菜純收入將達到創紀錄的3000元。

  以銷擴産,以産強銷,讓蔬菜“種得好”還要“賣得好”

  蔬菜本地産、本地銷,農民收入肯定上不去。怎麼辦?北林上上下下在行動。

  “蔬菜産業能不能做大做強,關鍵要看有沒有市場。”北林區區長董樹春説。

  為給蔬菜找市場,今年8月底,董樹春帶著區蔬菜辦、農技推廣中心、永安滿族鎮、東富鎮等部門和鄉鎮負責人一行,直奔以農業産業化發展領先著稱的山東省萊陽市,考察市場,尋求合作。

  現代化的車間、先進的生産工藝、琳瑯滿目的産品展示廳……在山東省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魯海農業集團,董樹春一行看到了一棵棵蔬菜在産業化鏈條上加工、升值的華麗轉身。

  北林是蔬菜大産地,而萊陽是蔬菜大銷地,雙方手拉手,雙贏自可期。董樹春當即責成相關人員聯繫綏化的對口企業,著手跟魯海農業集團開展南瓜速凍保鮮項目合作。雙方很快達成意向協議:2016年魯海農業集團在北林發展南瓜基地1000畝。

  接著,走進另一家龍頭企業東信集團,董樹春又就辣椒合作與對方展開探討。

  來回三天,不虛此行。董樹春不僅帶隊與萊陽多家企業達成了南瓜、辣椒等多項蔬菜合作協議,還碰撞出了新思路、新理念。“北林必須改變産菜大區、銷菜弱區的局面,要以此行為突破口,借船出海,讓北林的蔬菜搭冷鏈物流、乘出口東風,變成農民增收致富的法寶。”董樹春説。

  連續兩年,綏化市舉辦了“寒地黑土·綠色綏化”優質蔬菜産銷對接會,推動以北林為主産區的蔬菜産業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在今年7月底舉辦的第二屆對接會上,簽訂蔬菜産業經貿合同57份,銷售蔬菜及製品69萬噸,銷售額12.66億元;簽訂蔬菜産業項目招商協議20個,簽約額19.5億元。北林作為主力軍,是當之無愧的大贏家。

  借著“網際網路+”的風口,北林網路行銷也風生水起。鑫諾瓜菜合作社已經建立了“世界各地蔬菜價格群”“抱團取暖共同發展群”等4個微信群。潘仁國説,很多客戶通過微信,了解到合作社的蔬菜價格及供求資訊,成了合作社的合作夥伴。

  “我們鼓勵和引導企業、合作社運用‘網際網路+蔬菜’模式,充分利用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讓天南地北的人們坐在家中就能吃到北林安全、放心的綠色蔬菜。”北林區農業局副局長、蔬菜辦主任于莊説,北林正積極推進網路行銷,助力綏化完成到2020年建成各種蔬菜産品經銷網店500個、年交易額超35億元的規劃。

  提升品質,延伸鏈條,推動蔬菜産業邁向高端高效

  規模上去了,如何進一步提質增效?在北林,這一課題正在破解。

  永安滿族鎮永興村是黑龍江的明星村,村裏成立了蔬菜、水稻等多家合作社,其中,“大成福”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擁有越冬溫室75棟。在一個番茄大棚內,村黨支部書記賈洪濤指著一人多高、挂滿果實的植株説:“我們種番茄,不使用人工授粉,到了開花時節,直接讓蜂農在這兒放蜂,既環保又省心,還提高了坐果率。我們的番茄為高産品種嘎啦和百利,每棟1800平方米的大棚能産番茄7.2萬斤,按每斤1元計算,去掉成本3萬元,凈産值4.2萬元。我們還建有冷庫,在上市旺季,把番茄放在裏面存幾個月再出售,打出‘大成福’品牌,價格能高出好幾倍。”

  效益是實實在在的。“經測算,實行規模化種植,由於産量、品質都有保證,蔬菜畝效益普遍提高15%以上。今年一棟660平方米的溫室可實現收入5萬元,一畝露地瓜菜可實現收入4000元,兩者的效益分別是一畝旱田的50倍和5倍。”董思君説。

  品質好、牌子硬,北林蔬菜正被越來越多的客商認可。來自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良莊鎮北馬寨村的農産品經紀人楊立全是潘仁國的老朋友,雙方合作已有十年之久。每年秋季,他都入駐鑫諾瓜菜合作社一月多,給全國各地的客商發送蔬菜。眼下,他又如期而至。“黑土地上種出的蔬菜不一般。”老楊説,“比如尖椒,足有30釐米長,光鮮油亮,不僅品相好,而且品質過硬。他們都是手工除草、使用有機肥、噴施生物農藥,各種蔬菜都達到了綠色食品標準。從這兒發車到外地,除去路費,還是比當地的蔬菜便宜。”

  發展永遠在路上,北林又有新目標。“未來幾年,北林將繼續挖掘增長潛力,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確保蔬菜面積發展到75萬畝,實現蔬菜每人平均純收入5000元,推動蔬菜産業進一步向高端、高效化方向邁進。”董樹春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