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要豐收更要“綠色”豐收

  • 發佈時間:2015-10-12 05:52:0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江西省新幹縣長港村的魏仕連,這幾天都忙著在自家的烘乾機棚裏檢修設備,為10月中旬的晚稻收穫做準備。他的家庭農場于2013年成立,當年流轉土地584畝,2014年699畝,2015年780畝。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魏仕連家庭農場的名頭越來越響。

  “機耕、機插、機防、機收、機儲”,水稻從種植到收儲實現全程機械化,使魏仕連不再擔心勞動力短缺。“以前我種20畝地,一茬收2萬多斤稻穀,光晾曬就要幾個人忙幾天。現在6台糧食烘乾機一天能處理90噸糧食,只需要3個人。”魏仕連説,“機器烘乾的稻穀品質有保障,每斤還可以多賣5分錢”。

  “以前種田,秧插下去一週就開始施肥,把所有的肥都撒下去,初期禾苗容易貪青,而在後期需要營養時肥料卻因揮發而浪費。”魏仕連説,“現在要把化肥量減下來點,分段施肥。一般插秧後,過10天至15天才施肥,因為苗兒大一點的時候肥料利用率會高一點。每畝地一季算下來能省30斤化肥”。

  縣農技中心主任姚易根説,新幹縣今年推廣“三控”施肥技術,因為控制了肥料,禾苗剛開始的時候就不會長得太旺,能控制無效分蘗,水稻田裏的通風透光就會更好一些,病蟲害發生的機會就要少一些。他測算,一畝地原來需要使用農藥70元,如今只需要40元至50元。在農技中心的支援下,魏仕連的田裏設置了20盞光控物理殺蟲燈和1個自動蟲情觀測點,還組建了1支病蟲害防控專業隊。

  在姚易根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新幹縣溧江鎮糧食高産創建示範片。放眼望去,“三控”施肥技術簡比試驗、有機質提升試驗、磷肥梯度試驗、新品種篩選試驗、病蟲害防與不防試驗等田間標識林立。在示範片的百畝核心區,進行著幾十組對比試驗。據介紹,核心區進行了土地平整、改造和完善排灌設施、修築水泥田埂,今年共開展了早稻、晚稻試驗示範28個。今年早稻的測産結果是畝産1117斤,預測晚稻畝産將達1250斤以上。

  農技員鄧春雲負責“三控”施肥的試驗區域。記者採訪時,他正跟農民黎建華交流著。按照規劃,黎建華的田塊分三等份,分別是習慣施肥區、高産施肥區和“三控”施肥區。鄧春雲告訴黎建華,“三控”施肥由於採用多段施肥,會增加一些人工成本,但用肥總量減少10%,作物增産幾十斤。雙季稻每畝可以增收260元,單季稻能增收120元至150元。

  增産重要,增産的途徑是否環保、有無經濟效益同樣重要。江西省農業廳糧油作物局副局長余冬輝説,今年秋糧生産強調向品質型轉變,尤其注重綠色、低耗,鼓勵農藥、化肥減量施用。以前農民大多是懶人施肥、隨意施肥,如今開始在意調節施肥時機和配比。江西省以糧食高産創建和綠色增産模式攻關為抓手,創新、引進的綠色生産技術,也讓種糧戶感受到了生産與生態協調發展的魅力。

  今年,江西省共建立糧食萬畝高産示範片436個,推廣“三控”施肥技術700萬畝,水稻機械化水準達67%。截至目前,江西農村土地流轉面積1007萬畝,流轉率達31.43%,百畝以上種糧大戶8940戶,種植面積460萬畝,在國家政策扶持和政府推動下,農業集約化水準迅速提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