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遼河,我們傾聽你的美麗述説

  • 發佈時間:2015-10-12 05:52:0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飛起過世界上第一隻鳥,綻放過世界上第一朵花。”——一系列古化石證據表明,遼河流域曾有地球上最早的“鳥語花香”。而早期人類文明,無一不仰賴大河浸潤。地處遼河上游的紅山文化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源頭之一。

  遼河水亙古奔流,滋養了沿岸的遼河兒女。直至清代末期,水文記錄及地方誌裏所記載的遼河,依然“水草豐茂,波清水闊,帆檣林立”“舳艫雲集,日以千計”。自上游通江子(今昌圖縣通江口鎮)至營口,“800里間,有大小船7500艘”。透過這些文字,不難想見遼河當年的恢弘氣度,民間諺語“棒打鴨子瓢舀魚,螃蟹爬到飯鍋裏”正是那時遼河良好生態的寫照。

  但近幾十年,遼河改變了模樣,母親河變醜了。隨著經濟開發和農業活動的加劇,遼河干流河灘地長期過度開發利用,流域企業無節制地排放污水,遼河水質逐漸惡化,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春秋季遼河干流河灘地已成為沙塵暴的發源地。民謠“50年代淘米做飯,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直觀地演示了遼河污染的漸變過程,遼河在全國重點江河中重度污染的帽子一戴就是幾十年。

  從列入治污重點之日起,治理遼河的動作一直在路上。可為什麼只見加劇不見改觀?因為破壞力度大於治理力度,更因為“九龍治水”政出多門,有人插手無人擔責。轉捩點始於2010年“劃區設局”,首次劃定總面積1869平方公里的遼河保護區,成立全國首家按流域的保護區管理局。從此政出一門,統一行使水利、環保、國土、農業、林業、交通、海洋漁業等7個部門的監督管理和綜合執法職責,遼寧在全國率先告別“多龍治水”,給母親河配備專職“保姆”,建立遼河保護管理局,建立統一管理、垂直領導的流域管理體制,管理體制的重大突破,成為遼河面貌改觀最重要的制度保障和典型經驗。

  制度保障利於形成合力。例如遼河治理執法權來源部門分散,為了統一執法,遼寧省組建了遼寧省環境安全保衛總隊。遼寧省還組建了城市污水處理廠管理中心,將原來隸屬住建部門的污水處理廠運作監管職能劃撥給遼寧省環保廳,14個地級市均比照執行,全省污水處理納入一盤棋。遼寧省遼河淩河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李忠國説,遼河干流“劃區設局”使遼河治理保護進入依法、有序、科學管理新時期,成功地搭建了同心、同向、同力的工作平臺;解決了統籌上下游、左右岸的問題;解決了明確責任、提高效率的問題。

  光有制度保障沒有資金保障依然行而不遠。當遼寧下定決心“舉全省之力治遼河”之時,資金支援作為硬投入就一直沒有斷線。5年來,僅封育遼河實施退耕還河、還濕地工程,就陸續投入21億元。

  與此同時,堤防加固、生態蓄水、污水治理需要錢,清淤疏浚、圍欄封育、堤岸鋪路需要錢。我們今天看到的遼河兩岸建設1036公里圍欄、780公里管理路和538公里長的生態廊道,大大小小248項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已完成省以上投資11.5億元,其中中央水利資金2.55億元,中央三河三湖資金3.5億元,省財政專項資金5.45億元。

  為了切實保障資金用在刀刃上,遼寧省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先摸底做細規劃才能申請,申請之後怎麼用還有全程跟蹤審計,發現問題立即整改追責。正是因為平時的嚴細監管,2014年遼河流域污染治理資金使用狀況先後接受了國家財政部、環保部組織的遼河專項審計,多次抽檢未出現違規問題。

  依法治河是遼河治理的另一重要保障。遼寧省及時修訂出臺了《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遼寧省遼河保護區條例》等12部地方法規,頒布了嚴於國家標準的《遼寧省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率先立法明確生態用水,這是保證北方河流在枯水期穩定達標至關重要的措施。法制保障還體現在雷厲風行、重拳出擊。遼河治理攻堅戰伊始即果斷關停417家造紙企業,在鞍山、瀋陽等地引進規模大、標準高的現代造紙企業集中進入造紙産業園區,從推進産業升級改造的根子上保障遼河治本。瀋陽市關掉了渾河32公里城市段的所有排污口。再如“零點行動”戰役,全面完成河道清理任務;“春雷行動”“暴風行動”出動執法人員上萬人次,清理沙場123個,拆除小加工廠、小煉油廠、小養殖場等違法建築58處。“説到做到,不放空炮”。遼河漸回本色離不開法治鐵腕。

  “十二五”期間,戴在遼河頭上幾十年的“污染鐵帽子”摘掉了。遼河干流首次實現了全部消滅劣五類水體,在全國重點治理的“三河三湖”中,遼河率先脫“污”而出,並以唯一的流域型代表身份,一躍成為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監測數據表明,遼河保護區的魚類恢復到46種、鳥類89種、植物360種、昆蟲350種,優質的水環境正在逐步生成。其中水生生物種類的成倍增加最具説服力,充分説明遼河保護區內水質達到了新的高度。

  綠水青山妨礙金山銀山嗎?遼河治理嘗試“魚與熊掌兼得”。遼寧省編制《遼河流域生態帶規劃》的同時,出臺了《遼河旅遊帶規劃》《遼河流域城鎮帶規劃》,把遼河治理同發展沿河觀光旅遊,同建設“最美鄉村”相結合。初步形成了農家樂、休閒體驗農業的綜合性旅遊區格局。其中凡河—遼河濕地公園、七星濕地、臺安生態文化旅遊區以及盤錦遼河口等區域許多項目已經開始運營,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遼河干流豐富的生態廊道景觀,吸引來農産品加工服務、流通服務、休閒旅遊、養老健康等6大門類310個産業項目,對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已經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美麗村莊建設,沿河景觀帶及文化休閒設施已使沿河群眾享受到了遼河治理保護的成果。實踐證明,只要治理保護充分惠及民生,保護與發展就會相得益彰。

  但遼河流域治理仍然不可松氣,仍然面臨諸多挑戰。遼河生態環境仍較脆弱,部分城市段水質還有反覆,受水資源匱乏、部分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進展緩慢、部分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能力不足、農田化肥和農藥退水污染等因素制約,遼河流域水質達標的成果亟待鞏固,治理保護任重道遠。正如遼寧省人大視察組指出的那樣,遼河污染的“帽子”仍拎在手中,隨時有可能重新戴上,尚須朝乾夕惕、防微杜漸。

  走在538公里長的遼河保護區內,生態美景令人目不暇接:福德店幹流源頭草長鶯飛,七星濕地公園水清瀲艷,遼河口葦海浩瀚,紅海灘燦若朝霞……

  畢竟,母親河剛剛露出微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