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日本貯存大量敏感核材料 足夠製造約1350枚核武器

  • 發佈時間:2015-10-10 07:3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楷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北京10月10日消息(記者王楷)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由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中國核科技資訊與經濟研究院合作編寫的《日本核材料問題研究報告》中英文版在北京正式發佈,這也是首份由我國學術機構撰寫的日本核材料問題研究報告。報告指出,日本貯存大量核材料,供需嚴重失衡,存在嚴重的核擴散、核安全以及核恐怖主義等風險。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昨天對媒體表示,日方需要拿出負責任態度,回應國際社會有關日本核材料問題的關切。

  據了解,該報告由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和中國核科技資訊與經濟研究院耗時一年多編寫完成。報告中的數據參考了大量國內外公開資料,為我國民間智庫發佈的首份日本核材料問題報告。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秘書長陳凱説,以國際原子能機構定義的“可直接用於製造核武器的核材料”為標準,我們分析出,日本擁有47.8噸敏感度極高的分離钚,其中有10.8噸存于日本國內。

  報告指出,這10.8噸分離钚,足夠製造約1350枚核武器(8千克/枚)。國際上不少專家普遍認為,以日本的核能力,其一旦做出政治決斷,將可在短時間內造出核武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表示,日本的確擁有製造核武器足夠的技術手段和技術能力,幾十年前日本的一位高官就講過,如果有可能,日本會在一百六十幾天就製造出核武器來。

  日本資源缺乏,核電對日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福島核事故之前,核電也一度佔到日本總發電量的30%。然而,目前日本貯存的核材料已經遠遠供過於求,這就像過年家家戶戶買上幾挂鞭炮,但有個鄰居屯了上百箱,就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了。

  陳凱介紹,根據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曾宣佈的“無剩餘钚”政策,日本可以貯存少量可用於國內核能生産的钚。但實際上20餘年來日本分離钚的總量反而增加了一倍。

  為了緩解國際上對日本龐大钚庫存的擔心,日本原子能委員會1991年提出了“無剩餘钚”政策。但如今這種表述在安倍政府手中被作了修改。中國軍控協會高級顧問、核領域資深專家諸旭輝:

  諸旭輝表示,日本政府最早的提法是“無剩餘钚”,後來叫“不超過所需要的钚”,最近安倍政府又提出來“不持有無明確目的的钚”。我擔心,日本政府在钚材料供需平衡的總政策下,往後退。

  日本政府並不打算減少核材料庫存,反而計劃大幅生産。報告指出,日本核燃料有限公司下屬的六個所後處理廠計劃于2016年3月啟動,並在2019年實現全規模運作。這些處理廠運作後,每年將最多能生産8噸分離钚。這意味著將來一年的增長量,就幾乎趕上日本國內目前貯存10.8噸钚材料總和。

  諸旭輝表示,現在你已經有那麼多,我們建議你現在停一停,不要生産。你把你現有的先用完。它正好相反,不用,猛生産。

  國際社會注意到,今年8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廣島市舉行的原子彈爆炸70週年紀念活動上發表例行講話。他打破了歷任日本首相強調“無核三原則”的慣例,首次未提及相關內容。

  楊希雨表示,他細微的,但是一反所有前首相的表態的變化,標誌著日本開始從無核武器的政策(無核三原則)向核問題的模糊轉變。那麼模糊轉向什麼方向,轉向什麼地步,這個的確是值得我們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

  報告還指出,除了增加核擴散風險,日本核材料供需失衡還可能引發核安全風險和核恐怖主義風險:日本是海嘯、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其核設施的安全性存在先天不足。以福島核事故為例,2015年5月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關於該事故的報告指出,日本國記憶體在輕視自然災害防範、核安全監管體系不足、核電廠設計不合理等問題。此外,日本持有大量可直接用於製造核武器的分離钚,很可能成為恐怖分子盜取、搶奪和破壞的目標。

  目前,包括中國、南韓、俄羅斯、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對日本核材料問題都表達了關切,要求日本作出解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9號下午的例行發佈會上表示:日本長期存儲大量敏感核材料,其供需嚴重失衡,存在核擴散與核安全等風險,這早已引起各國政府和國際學術界的擔憂和疑慮。日本核材料問題並非無解,關鍵是日方要拿出負責任態度,採取實際行動解決國際社會關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