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佈局應依據資源稟賦和發展水準
- 發佈時間:2015-10-10 05:32:48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王健張正河
農産品加工業及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戰略的重點應該與我國區域生態資源稟賦和社會經濟發展水準相協調。十三五期間,我們需要結合我國區域生態資源稟賦,通過前瞻性的三産融合發展模式創新,在區域上劃分農産品加工業及三産融合産業的主導模式。
根據我國國土區域生態資源特徵和經濟發達程度,可將我國分為四種不同生態類型區:即生態脆弱區、生態資源豐富區、農業優勢主産區和沿海與都市區。
生態脆弱區通常是經濟發展水準較低,生態資源有制約性短板,如高寒地區的主要限制性生態資源是作物生長所需的積溫;再比如西北地區屬於乾旱半乾旱區域,水資源短缺是發展農業的主要障礙因子。因此在生態脆弱區,特色農産品加工及一、三引導二産的策略為重點。在環境資源保護性挖掘和開發為重點,發展具有區域特色農産品加工業,結合休閒、旅遊和觀光農業,一、三帶二産。既有利於區域環境保護和生態安全,又能充分利用當地的生態資源提高農業生産效益。
生態資源豐富區通常光、溫、水、土、氣以及生物資源等生態資源較為豐富,生態環境優良,自然景觀優美,但往往因為交通、區位等因素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經濟欠發達。在此類區域要因地制宜,以第三産業帶動一、二産業的發展模式,進行農産品加工業及三産融合産業的佈局。這一區域尤其注意開發優勢景觀資源,發展生態休閒農業。把農業生産和農産品加工業、休閒觀光有機結合,相互拉動,形成第三産業聯動一、二産的模式,實現生態資源保護和當地經濟的協調發展,推動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的轉型。
農業優勢主産區通常農業生産基礎條件好,經濟相對發達,該區域在適度規模的基礎上,重點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帶動帶動一、三産業。通過第二産業的老大拉動,對第一産業(大種植、大養殖)進行産品的提升。農産品加工業以企業為主導,銜接家庭農場為主體的新型經營主體,推動産地加工的發展模式,通過第二産業帶動一、三産業的融合發展。
沿海與都市區通常農業生産基礎設施良好,交通便利,經濟發達。該區域農業發展具有功能多樣化特徵,由過去單一的生産功能向生態、旅遊、休閒、教育、科普等多種服務功能轉變,要結合農業多功能性的實際需求,大力發展觀光采摘、生態餐廳、旅遊休閒、保健養生、優特農産品加工等以服務為主要功能的現代都市農業,融城鎮化和現代服務農業為一體,拓展現代生態農業發展空間,提升都市型現代生態農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第三産業帶動二、一産業的發展。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