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黨員群眾留得住創業就業兩不誤

  • 發佈時間:2015-10-10 05:31:5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焦宏吳曉燕魯明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推進,大量農民進城務工,導致不少農村出現了勞動力、産業和文化發展的“空心化”問題。為了破解這些難題,甘肅啟動了“先鋒引領行動”。甘肅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吳德剛説:“省委提出實施先鋒引領行動,對農村來説,首先是要千方百計把優秀黨員和帶頭致富人留下來,把基層黨組織強起來,帶領群眾立足當地條件發展産業,實現就地創業致富,避免外出打工給群眾生活帶來許多不便。”

  地處秦巴山區的隴南市,共有214萬農村人口,其中外出務工人員佔到了一半。針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空心化”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隴南按照省委組織部的要求,先期進行了試點。去年10月,經過反覆研究,市委組織部選擇了50個有一定産業基礎和群眾基礎的村進行試點,開展了“産業富民”示範村的創建工作。

  去年以來,許多農村黨員和青年農民回到家鄉,足不出村就可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的人有1200多名。目前,50個“産業富民”示範村,已有30個村的群眾基本實現了在本村就業。隴南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崔景瑜説,隴南通過創建“産業富民”示範村,提升基層黨組織先鋒引領能力,帶領群眾做大做強産業,使示範村産業進一步壯大,群眾收入穩步提高。更重要的是,隴南用産業發展吸引農民黨員和群眾留在農村創業,不僅探索出了一條“空心化”農村基層黨建的新路徑,還找準了實施精準扶貧的牽引點、立足點和支撐點,激活了“空心化”農村改革發展的一池春水。

  破解“人難留”“發展難搞”“基層組織作用難發揮”等一系列難題,積極探索新形勢走訪基層黨建服務農村發展的新途徑

  “過去,一家人靠在山上開荒種小麥和玉米維持生計,孩子們不得不到新疆、廣東去打工。”多年來,在康縣陽壩鎮幹江壩村村民馬貴堂的眼中,“賺錢”與“家人團聚”是始終難以兩全的事情。

  “家門口難就業致富,是農村大量勞動力務工外出、‘人難留’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留守人員增收致富難的重要原因。”記者在隴南山區採訪時了解到,農村“空心化”帶來的是一系列社會問題:農村産業發展缺乏勞動力,大量耕地閒置撂荒,優秀的民間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後繼無人……

  更重要的是,農民進城後,他們在城市醫療、子女上學等方面短期內無法得到很好的保障,而在農村,空巢老人、留守婦女兒童問題日益突出,也帶來了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這也給農村黨建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部分年輕優秀農村黨員、村支書、村幹部和農村致富帶頭人的外出,造成村級組織和黨員隊伍的人員變少,基層組織的先鋒作用無法發揮,一些農村甚至連組織生活都不能正常開展。

  為了破解農村“人難留”“發展難搞”“基層組織作用難發揮”等一系列難題,按照省委統一部署,甘肅省委組織部從全省農村存在的實際問題出發,積極研究探索新形勢走訪基層黨建服務農村發展的新途徑、新模式。去年以來,吳德剛多次到隴南農村調研基層黨建工作,與山區農村的幹部和農民群眾面對面,商量對策。

  “省委研究提出的先鋒引領行動,核心就是要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成為引領群眾致富的先鋒帶動者。”思路確定後,隴南市根據省委組織部的要求,先期進行了試點,目的是找到一條基層黨組織服務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2014年10月,經過反覆研究,市委組織部選擇了50個有一定産業基礎和群眾基礎的村進行試點,開展了“産業富民”示範村的創建工作。

  找準牽引點,選優配強班子,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先鋒引領能力,為基層組織和黨員幹部幹事創業、實施精準扶貧尋找新抓手、搭建新舞臺

  “去年以前村裏外出打工的人多,現在幾乎沒有了,主要是因為村裏的茶産業比以前壯大了,村裏人全都在從事與茶産業相關的活兒。”文縣碧口鎮水蒿坪村村支書高清明説,“這一切,要歸功於水蒿坪成為‘産業富民’示範村後,市縣組織部配強了村級班子,茶産業技術和智力支撐得到了明顯強化。”

  水蒿坪村是一個産茶村。“為了做好水蒿坪村的茶産業,我們選派茶葉中心主任、茶專業技術人員劉漢平擔任了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並由他牽頭,成立了水蒿坪村茶葉産業技術服務團隊,制定茶産業發展規劃以及種植、管理、加工、銷售等技術服務保障措施。同時,組建科技小分隊,為每戶茶葉大戶確定一名科技指導員。”文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周文衛説,實施“産業富民”示範村創建活動以來,文縣以選優配強村級班子為突破口,在水蒿坪大力實施電商扶貧,協助農戶創建了3家網店,帶動茶葉銷售1萬元,同時,還爭取“雙聯”單位落實幫扶資金10萬元,修建茶葉加工廠,註冊茶葉商標,吸納帶動了29戶農民通過發展茶産業增收。

  在“産業富民”示範村創建中,隴南市委組織部堅持抓住基層組織這個“牽引點”,提升村級組織班子幹事創業特別是推動改革與精準扶貧相融合發展的能力。隴南市委組織部的同志介紹:“在每個示範村,我們都選派了1名優秀幹部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選派1名優秀大學生村官到村工作,並高薪選聘1名能人任村黨支部書記,共同組織實施創建活動。另外,全市為示範村確定了50名縣級包抓領導,專家服務團隊156人,科技小分隊248人,科技指導員162人。”

  有了人才支撐,基層創業就有了更強大的“動力引擎”。圍繞發展什麼産業、怎麼發展産業、群眾如何受益,隴南選擇在示範村重點建設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産業:發展以核桃、茶葉等為主的經濟林果業,以中藥材、蔬菜、食用菌、畜牧養殖為主的農牧業,以馬鈴薯加工、麻紙製作及礦石開發為主的加工業。為了培育壯大産業,隴南各區縣紛紛組織專家服務團和科技小分隊。今年以來,全市在每個示範村都開展了3-5次培訓,累計培訓了13971人(次),建立了成縣金瑞牧業有限責任公司、松柏塑業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農村企業,幫助群眾就近就業,增加收入。

  抓好立足點和支撐點,同“雙聯”行動相結合,整合資源,優化發展模式,放大“雙聯”促扶貧的效應,用産業發展吸引農民黨員和群眾留在農村創業,促進産業和黨建融合推進

  康縣城關鎮吳家溝和史家溝村,原本是兩個村容村貌破舊臟亂、經濟收入較少的貧困村。2012年甘肅省委啟動“雙聯”行動後,吳家溝和史家溝成為隴南市委組織部的聯繫村。開展幫扶後,隴南市委組織部專門邀請專業人士一起對這兩個村莊進行了深入考察和重新設計規劃:村內原來坎坷泥濘的土路全部被硬化,房屋全部粉刷一新,與青山綠水融為一體;房前屋後及河道裏亂堆的垃圾和到處飛舞的蒼蠅也不見了,變成了小橋流水的鄉村美景。昔日破破爛爛的貧困村,一下子就變成了遠近知名的美麗鄉村。

  “這些村子要發生根本性變化,光有美麗的‘容顏’還不行,還要有不竭的發展活力,這離不開人的努力,特別是農村黨員、幹部和群眾自己的智慧和奮鬥。為此,我們必須要幫他們發展適合的富民産業,吸引人才留下來,做大做強産業,為整個村子的未來找到立足點和支撐點。”崔景瑜説。

  吳家溝的婦女一直有搞刺繡的傳統,但多年以來,村民的刺繡作品一直沒有實現商品化,隴南市委組織部聯繫幫扶吳家溝村後,決定扶持群眾發展刺繡加工銷售,用産業發展吸引農民黨員和群眾留在農村創業,從而促進産業和黨建融合推進。

  “在市委組織部的協調幫助下,去年11月27日,我們籌資60.9萬元,由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康縣萬錦手工刺繡有限公司,引導刺繡産品化、商品化,帶動貧困群眾抱團發展。”吳家溝村黨支部書記吳清周説,截至目前,公司已經集中推出了兩批村民手工刺繡作品,第一批收入達8萬元,第二批達到14萬元。

  發生在吳家溝和史家溝的變化,僅是隴南市整合資源,優化發展模式,放大“雙聯”促扶貧的效應,實施“産業富民”活動的一個剪影。崔景瑜説,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示範村的優勢主導産業,隴南市積極整合資源,精心謀劃實施了一批産業扶持項目。各縣區整合相關職能部門的項目資金達6000多萬元,重點用於培優扶強已成功運營的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一批農村科技帶頭人創業致富,探索打造基層組織帶領群眾創新、創業的典型樣板。

  在“産業富民”示範村創建中,隴南市借助政府幫扶和市場運作的效應,不僅培育壯大了示範村的富民增收優勢産業,還促使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顯著增強,基層黨建基礎不斷夯實。

  在宕昌縣哈達鋪鎮召藏村,當地在強化村級班子引領能力的同時,積極引導農民組建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加強産業培育。哈達鋪鎮黨委書記張靖邦説,在“産業富民”示範村創建中,召藏村在種植羌活100畝的基礎上,擴大與中天藥業等農業龍頭企業的合作,發展訂單農業,創建形成了“支部+協會+企業”的産業化經營體系,使種植總面積達到了400畝。同時,村裏還依託專業合作社,實現與市場對接,帶動特色農産品規模化生産,建成了100畝集中連片的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

  隴南市委組織部的同志介紹説,在示範村創建中,隴南採取“農業龍頭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和“村黨支部+農業龍頭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引導農戶以土地或資金入股、經營權流轉或農企(社)合作等形式,實現了基層組織與産業發展的互融共促。通過實施“産業富民”工程,隴南初步打造形成了“支部+協會+企業”的服務體系,培育出了一批服務農村發展、服務扶貧開發、服務農民群眾的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標兵。

  “産業富民”示範村的創建,不僅留住了村裏的幹部、留住了農民黨員、留住了本土人才,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而且很好地解決了農村“空心化”帶來的一些難題

  通過“産業富民”示範村的創建,隴南市的50個示範村一村一品或一村數品的産業格局初步建立,産業附加值得到有效提升,示範村群眾的收入顯著增加。據初步統計測算,50個示範村群眾的每人平均收入年內可達到1萬元,最低的年收入可達8000元,最高的可達3萬元。

  “産業富民”示範村的創建,吸引了大批外出務工群眾回流,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從事農村電商、旅遊服務、苗木繁育、生態養殖、中藥材收購加工等産業。康縣鳳凰谷村村民史德義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史德義原本一直在深圳打工,受“産業富民”工程的吸引,他果斷回鄉創業,如今,他已成為康縣鳳凰谷村旅遊公司的總經理。他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已經帶動20多名農村婦女返村從事餐飲服務業,有效解決了婦女外出務工帶來的家庭問題,也探索出了“空心化”農村改革和扶貧融合推進的成功經驗。

  記者在隴南調研採訪時了解到,示範村創建活動開展以來,已建成旅遊服務企業、工礦企業、農業龍頭企業29個,建成蔬菜種植、食用菌栽培、育苗繁育、林果種植、烤煙種植、中藥種植、茶葉種植、生態養殖基地60多個,基地規模不斷擴大,産業效益顯著提升,吸納當地勞動力近2萬餘人。

  “隴南市開展的‘産業富民’示範村創建活動,從勢頭看是好的,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值得肯定的是,他們充分發揮組織部門優勢,著眼于為全省農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農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提供組織保障,積極探索出了一條農村黨建服務發展的管用路子。”吳德剛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