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通:“分佈式沼氣發電並網”探路前行

  • 發佈時間:2015-10-09 07:33:22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豬場,給人印象臟、亂、臭。大型豬場,則更是環境污染源,千夫所指。

  然而,在南通,隨著分佈式沼氣發電並網工程深入推進,不僅刷新規模養殖場的面貌,顛覆人們對豬場的傳統印象,還改寫了南通畜禽養殖業的盈利模式,給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注入了新的內涵。

  發電並網,

  被舉報戶變身“示範戶”

  9月20日,我們驅車來到海門市臨江鎮萬頭豬場——海門聖傑牧業發展有限公司。從車上下來,絲毫沒有感覺走進的是一家豬場,空氣中沒有腥躁的臭味,圍墻邊的小河水質乾淨。

  “去年還曾是省市聯辦政風行風熱線南通專場直播活動現場被投訴對象呢。”隨行的南通市農委主任助理張慶國,拍拍老闆唐聖民的肩膀説道。這位忠厚的中年人坦承,原先豬糞堆在場內,經過發酵後的糞水由附近養魚戶來拉用於喂魚,隨著豬場養殖規模擴大,豬糞越堆越多,豬場已經儲存不了,養魚戶也消化不了。豬糞處理成了最棘手的難題,矛盾因此浮現出來,豬場壓力山大。

  儘管2年前豬場就建了1500立方米的沼氣池,但由於豬糞數量太多,真正經過發酵處理的只有20%左右,絕大多數豬糞基本上沒有經過發酵就出來了,豬糞惡臭狀況未能徹底扭轉。“豬場年出欄生豬2萬餘頭,每天産生的豬糞達五六十噸,若按每天豬糞的數量進行有效處理,至少需要5套系統,投資差不多需要2000萬元,豬場哪能拿得出來啊?”唐聖民説。

  去年聖傑豬場被人投訴偷排,環保部門聞風而動,現場勘察,抽測了豬場附近河道8個點的水質,並未發現水體受到污染。不過,環保、農業部門實地調查後也發現了一些存在問題。雖然豬場早在2009年就做了環評,但隨著養殖規模擴大,環評未能跟上規模擴張。其次,由於豬糞未經完全發酵處理,導致空氣中的異味比較濃重,成為誘發矛盾的主要根源。

  聖傑豬場的遭遇,僅是南通規模畜禽養殖業的一個縮影。破解畜禽養殖污染難題,保持畜牧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推進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是一條行之有效的解決路徑。

  對於沼氣,唐聖民並不陌生,去年也曾開工沼氣發電,但除了自發自用外,存在用電盈餘,氣源被空放的資源浪費狀況。研究表明,沼氣的主要成份是甲烷,1立方米甲烷的排放量相當於25立方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當於10輛普通轎車一年的排放量。“我也明白沼氣排入大氣中,會加重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環境二次污染,但沒有辦法啊。”

  為農業服務,為農業排憂解難,南通市農委在調研中得知聖傑豬場的苦惱後,到北京、鹽城等地考察沼氣發電廠的成功運作經驗,並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決定將海門的聖傑牧業、南海種豬場這兩家年出欄萬頭豬場作為分佈式沼氣發電並網先行先試單位,為推進畜禽規模養殖場分佈式沼氣發電並網探索和積累經驗。

  8月上旬,聖傑牧業沼氣發電成功並網,成了業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咱現在不僅賣豬,還賣電呢。”站在3.2萬立方米的氣囊式沼氣池邊,唐聖民介紹説,豬捨得糞便通過地下管道流入化糞池,攪拌後進入儲糞罐,經過發酵後産生沼氣,沼氣經過水汽分離,脫去含硫氣體,經儲氣罐和穩壓後在發電機組轉机化為電能,沼液滿了後自動流入旁邊的沼液池,從根本上解決了豬糞污染問題;日均産沼氣4000立方米,並網後,日均發電20小時,日最大發電量達4000多千瓦時,除去豬場正常生産、生活用電外,每天大約有2000多千瓦時的電盈餘,不僅每年省了五六十萬元的電費,賣電還能賺五六十萬元。

  政策+服務,

  沼氣發電並網最大“推手”

  “沒有南通市農委的關心和貼心指導,沼氣發電並網是辦不成的。”聖傑牧業和南海種豬場兩家萬頭豬場負責人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事實上,沼氣發電並網運作,是一項探索性工作,沒有現成經驗可循。為有效推進這項工作開展,南通市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長為組長,農委、發改委、供電公司、環保局等共同參與的推進協調小組,各司其職。今年以來,南通市農委牽頭,聯合發改委、供電公司,多次赴省發改委、能源局、供電公司進行政策諮詢,尋求支援,在探索中推進試點工作。

  説起沼氣發電並網,南通市委常委秦厚德是一位堅定的鼓動者和積極的推動者。他不止一次地在會議和公開場合對農業部門的幹部語重心長地説,要重視畜禽養殖場廢棄物能源化利用,紮實有效推進沼氣發電並網工程實施,他稱“沼氣發電並網工作是建設生態南通的里程碑,過幾年回過頭來看這項工作,一點都不誇張。”

  分管副市長趙聞斌同樣非常重視,多次組織召開相關會議,作出指示,要求“明確思路,突出重點,認真總結分佈式沼氣發電並網試點工作經驗,形成可複製、能推廣的沼氣發電並網模式” 。

  “既有壓力,更有動力。”南通市農委主任朱進華深有體會地説,在沼氣發電並網推進工作中,市領導隔三差五打電話詢問推進進度,幫助出謀劃策,傾注了極大的熱情,使得這項工程推進十分順利,取得初步成效。

  “沒有經驗可循,在壓力中摸索。”張慶國説,我們要做的就是打通國家政策落地遇到的瓶頸,使之更具可操作性,讓空白變成現實。雖然去年施行的《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援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進行沼氣發電,自發自用、多餘電量接入電網。《可再生能源法》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援可再生能源並網發電,實行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我省目前沼氣發電並網收購電價為0.646元/度,而農業用電價格為0.496元/度,兩者相差0.15元/度。可實際工作中,發電並網難成為制約沼氣産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從這個角度看,南通探索的分佈式沼氣發電並網,其實踐無疑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政策落地才能産生真正的效應。南通市農委吃透國家政策,與養殖場經營者一起研究問題,幫助解決困難,極大增強了規模養殖場投資沼氣發電並網工程的信心。正如南海種豬場的龔老闆所言:“沒有南通市農委組織、協調,排憂解難,沼氣發電並網根本就做不起來。”

  經測算,通過沼氣發電並網運作,僅聖傑豬場和南海種豬場兩家,年處理豬糞就達到20萬噸,年産沼氣300萬立方米,年發電量500萬千瓦時,相當於3000多個家庭的年用電量,豬場可因此新增經濟效益300多萬元,節約標準煤20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00噸。

  據悉,南通市農委已將分佈式沼氣發電並網工作作為2015年全市農林牧重點突破的5項工作之一,並列入市政府創新獎申報項目。

  “南通模式”,

  引領畜禽養殖業可持續發展

  黨的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的新理念。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加強農業生態治理”作出專門部署,特別強調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南通市委市政府率先將沼氣發電並網工程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重要舉措,堅持“政府引導、典型示範、市場運作、綜合利用”,並將其納入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規劃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顯然是務實、創新之舉。

  突破沼氣發電並網的瓶頸,對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以南通為例,全市年飼養生豬680萬頭、家禽1.5億羽、山羊500萬頭,畜牧業産值佔農業總産值比重22.9%,全市有4個縣(市、區)列為“全國生豬産業大縣”,畜牧業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保障居民“菜籃子”供應發揮了重要貢獻。但畜禽排泄物給農村環境帶來的巨大壓力也是顯而易見的,已經成為農村臟亂差的重要原因和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源頭之一,同時還是引發農村社會矛盾的不穩定因素之一。

  據了解,目前南通共有30家萬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建設大型沼氣工程有28處,總裝機容量3050萬千瓦,如果能將此項技術全面推廣,全市每年可增加清潔電能2000萬千瓦時以上,相當於1.2萬戶家庭全年用電量,每年減排二氧化碳超過2萬噸。無論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還是生態效益,都是非常可觀的。沼氣發電並網為高效利用沼氣提供了一條更為合理的利用途徑,成為助推畜牧業轉型升級的綠色助推劑。“而規模養殖場分佈式沼氣發電並網的社會意義,遠大於經濟意義。”張慶國説。

  其實,分佈式沼氣發電並網的意義遠不止于畜牧養殖場。在農業部門看來,通過分佈式沼氣發電並網,不僅改善畜牧養殖場周邊農村環境,還能帶動當地農業提質增效。在當地農業發展規劃中,已要求各地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統籌規劃佈局,合理設置非規模化畜禽養殖糞污集中處理中心,配套建設大型沼氣工程,將各地養殖規模小、無法處理的畜禽糞污,實行分戶收集、集中處理、能源化利用。到2016年底,全市目標建成2個非規模化畜禽養殖糞污集中處理沼氣發電並網示範項目。其次,利用沼氣發電産生的沼渣沼液帶動生態迴圈農業發展,形成“規模養殖+沼氣發電+綠色種植”的迴圈農業模式。上述思路,有的已付諸實施,有的正在佈局。可以預見,未來數年,南通種養業將在現有基礎上獲得飛躍式提升。

  “今年是起步年,明年將迎來沼氣發電並網項目的大發展。”朱進華樂觀地表示,根據計劃,年內全市還將建成10個沼氣發電並網項目;到2016年底,全市存欄500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場80%將實現沼氣發電並網,存欄200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場50%加入沼氣發電並網俱樂部。此外,全市還將建成2個非規模化畜禽養殖糞污集中處理沼氣發電並網示範項目,同步推進1萬羽以上蛋雞場、500頭奶牛場開工沼氣發電並網項目,形成可複製、能推廣的分佈式沼氣發電並網“南通模式”。

  蔡建康查 勇丁亞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