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沼氣更有“朝氣”

  • 發佈時間:2015-06-12 06:06:1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目前,全國沼氣用戶已達到4300萬戶,規模化沼氣工程已發展到10萬處。然而,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和牲畜養殖方式的變化,農村沼氣建設面臨著新情況,戶用沼氣使用率下降,一些沼氣工程運作效果不佳,農村沼氣工程亟須轉型升級。

  作為一項民生工程,戶用沼氣發展的關鍵點在哪,聯戶沼氣如何與迴圈農業相結合,大型沼氣工程的産業化之路該如何走?日前,記者前往安徽阜陽市潁泉區、阜南縣、臨泉縣和山東高青縣等4個沼氣大縣(區)進行了調研——

  戶用沼氣:服務體系期待投入

  “啪”,沼氣灶打開,藍色的火焰舔著火舌,在不少莊戶人眼裏,燒飯效果不比液化氣差,價格還實惠。俗話説,沼氣池是“三分建、七分管”。如今,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部分沼氣池閒置;一家一戶分散養殖減少,導致發酵原料減少;留守人員科技意識差,配套服務跟不上。這些都成為制約戶用沼氣發展的問題。“能源辦此前對全區87個沼氣村的6143用戶進行了普查。結果顯示,正常使用的佔52%,不正常使用的佔13%,外出打工養護待用的佔35%。”

  安徽阜陽市潁泉區農村能源辦主任袁永淵介紹,按照國家標準,“正常使用”是指南方地區每年使用8個月或北方每年使用6個月以上。潁泉區按每個沼氣池每年20元的標準對1.2萬個沼氣池配套了24萬元的管護費用,無償為沼氣戶提供服務。經費來自財政部門的民生工程後續管護經費。在阜陽市各區縣只有潁泉區列入了財政支援範疇。

  在潁泉區民生工程建後管養綜合服務隊,記者翻開《農村沼氣工程建後管養服務合同》,甲方為潁泉區農村能源辦,乙方為潁泉區農村沼氣服務站。農村沼氣服務站站長王運利介紹,服務站在民政局註冊,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目錄,由民生工程建後管養綜合服務隊統一調度。

  “我們為全區提供沼氣建後管養服務,服務工持有職業資格證書。建立了戶用沼氣服務檔案,每單都要填寫《沼氣維修登記表》。”潁泉區周棚鎮沼氣服務點工作人員杜興恩説,接到區服務站轉來的用戶求助後,如無特殊原因必須24小時內趕到現場。他向記者展示了一張沼氣服務卡,上面印有監督電話。對於沼氣戶更換零配件等都不收費。提到收入,杜興恩説,除了每月500元的基礎補貼以外,每接一個維修單,補貼10元。一個月下來,一般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與潁泉區納入民生工程後續管護項目不同,臨泉縣沼氣服務站的運作既有公益性因素,也有市場化運作因素,這也是我國當下多數縣市沼氣服務體系的現狀。

  臨泉縣設有12個沼氣服務點,每個服務點負責本轄區沼氣維修管護,縣財政對服務人員每月發放500元的生活補貼。姜以志是臨泉縣劉廟沼氣服務站的站長,也是沼氣施工隊隊長,負責著周邊800個沼氣池的後期管護。沼氣站裏配有管線、灶具、零配件等,還有一台沼氣服務車,可以投料除渣等。讓他高興的是,在自己帶動下,22歲的兒子姜大鵬也加入了服務站。

  臨泉縣實行“誰建設、誰管護”。全縣有7個施工隊,每隊15人,分別負責對應的鄉鎮沼氣池的建設和維護。管護方面,除每月500元的補貼外,僅靠更換沼氣配件和人工費掙一點利潤。採訪中,多位人士表示,沼氣服務體系建設,要探索政府公益性和市場化運作並行。在一些地方,向沼氣農戶收費比較困難,完全市場化運作難以推進,因此有必要探索公益性路徑,農戶享受服務,政府買單。但由於地方財政投入有限,一些鎮村級沼氣服務網點設施較落後,隊伍老化,多數是兼職,提供免費服務,僅靠更換沼氣配件掙一點利潤。因此,國家有必要加大沼氣後續服務體系建設投入,扶持沼氣服務網點有效運作,鼓勵地方探索適合自身的模式。

  聯戶沼氣:種養結合才有出路

  在臨泉縣譚棚鎮,李偉的大禹長毛兔養殖家庭農場遠近聞名。養殖場存欄有2000隻長毛兔,兔糞足夠60方沼氣量的原料。幾個月前,在國家項目補助下,李偉在離養殖場200米的地方建起了30方的沼氣櫃,向農戶集中供氣,解決了附近30多戶的生活用能問題。目前,李偉的沼氣工程沒有向農戶收費。他説:“沼氣建設享受到了國家補貼,順帶解決了畜禽糞便污染問題,以後也不打算向鄉親們收費。”

  “其實我們規劃建設之初,也有擔心:農戶接不接受?沼氣氣壓夠不夠?”臨泉縣能源辦主任代繼陽説,選點前到各村摸底,一是要有養殖業,這樣沼氣原料來源有著落;二是用戶要相對集中連片,利於降低成本;三是道路要順暢,便於前期建設和後期管護。去年,全縣建設了10處養殖小區的配套沼氣工程。冬季時,沼氣氣壓表數值都在6以上。

  針對過去佈局分散、綜合效益不好等問題,不少地方推動農村沼氣向規模養殖場集中。山東高青縣田鎮街道的多位養殖大戶告訴記者,聯戶沼氣工程一定要充分發揮種植養殖大戶的作用。一方面,大戶具有原料豐富優勢和資金配套實力,有利於解決原料和資金問題。另一方面,他們投資中小型沼氣工程建設,除了通過供氣獲得收益,還能得到沼渣、沼液作為優質肥料,有利於提高沼氣工程的綜合利用率。高青縣成家村全村153戶,幾個養殖大戶共有400多頭牛、500多頭豬、月出欄1.2萬隻鴨。村裏已計劃購置沼氣反應器一座,日産沼氣不少於240立方米。為啥要建聯戶沼氣?村黨支部書記成象峰説:“戶用沼氣,8方的沼氣池,每次投2方料,每方僅花35元。但我們測算,依託養殖小區的聯戶沼氣效果比單戶沼氣好很多,每年可節省煤40噸,保護了林木資源,有效地減少環境污染。”

  段家村逢軍西瓜種植合作社有200多畝西瓜,合作社副理事長于春會説,合作社的瓜棚都採用成家村的沼液沼渣,一年可節省7萬多元的化肥、農藥錢。“今年以畜牧養殖小區為基礎,以供氣30戶為基本單元,計劃建設養殖小區集中供氣沼氣工程4處。”高青縣農業局副局長杜作忠説,隨著農村社區化、城鄉環衛一體化的不斷推進,沼氣項目依然“朝氣蓬勃”。農村沼氣的發展趨勢是通過沼氣項目建設助推生態建設。聯戶沼氣工程的建立使迴圈農業成為一種可能。阜南縣方集鎮大張灣村水産養殖協會佔地1000多畝,包括存欄300頭豬的養豬場,一個100方容量的沼氣池,500畝魚塘和300畝水稻。每年可産生沼氣1.5萬立方米、沼液1500立方米、沼渣2400立方米。據協會負責人介紹,沼氣可供養殖場和周邊20多戶人家日常燒飯;沼渣可供300畝稻田作基肥;一部分沼液代替農藥給水稻葉面噴施,起到施肥、滅蟲的雙重功效,剩餘的大量沼液被引到魚塘裏,用於培水養魚。這樣就形成了“豬—沼—稻—魚”的迴圈鏈。不但效益高,而且産出的水稻和魚都是優質的綠色食品。

  大型沼氣:要補貼也要市場化

  大型沼氣工程是國家提出的産業發展方向。按照財政投入和補貼比例的不同,記者調查了3類沼氣工程。來到阜南縣皖粵禽業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3個高大的藍色圓柱狀建築,這是1000立方米的沼氣站。沼氣站總投資約21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150萬元,省級和縣級配套60萬元,投資幾乎來自各級財政投入。該公司常年有3萬隻雞存欄,每只雞每天可産生2至3兩雞糞。

  在建沼氣站之前,這些糞污很讓負責人程永發發愁。如今,沼氣站配備了80千瓦發電機組,每小時可消耗40至45方沼氣,用於解決企業用電,並對餘熱進行回收利用。阜南縣農村能源辦主任高宇説,沼氣站2013年建成運作,按最大量計算可供600至800戶使用沼氣,目前只有150多戶。眼下,沼氣站正在跟附近的集市、機關食堂等洽談,以便沼氣供應到更廣的地方。此外,所産的沼肥可供周邊1500多畝果園、菜地使用。

  在山東高青縣,依託大型標準化養殖基地,大地肉牛食品有限公司承擔的沼氣發電工程已經試運作。這是山東省17個碳交易項目之一,總投資約3000萬元,年發電量可達700多萬千瓦時,不但能解決養殖基地的用電問題,也可為周邊村提供用電。該項目用玉米秸稈、沼渣喂牛,利用秸稈沼氣、糞便沼氣發電,每年可處理牛糞6萬噸。公司沼氣項目負責人蘆立柱説,項目享受國家補貼的方式主要是對上網電價每度補貼0.1元至0.2元不等。

  與以上兩處大型沼氣工程不同的是,純商業化運作的安徽永志環能科技公司秸稈沼氣試驗站,這家沼氣站暫沒有獲得財政支援。公司董事長代永志説,沼氣站直接用秸稈作發酵原料,可産沼氣800立方米,採用天然氣管線運到附近的鄉鎮。沼氣站採取企業化運作的方式,共投入200萬元。為爭取用戶,公司採取激勵的辦法,前期的100戶不收入戶費,每立方米沼氣收取1.2元,經測算用戶規模達到300戶即可保本運營。“沼氣站地處糧食大市,不發愁秸稈的來源問題。目前,很多投資商都有接洽。我們希望能探索出個獨特的盈利模式。”

  “目前,沼氣的市場競爭主要來自電、液化氣間的競爭,後兩者是居民生活主要選擇的能源。液化氣和電由於使用方便,進入市場較早,居民依賴程度高。生物燃氣作為可再生能源,較電、液化氣等能源,價格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且安全衛生、使用方便。”阜陽市能源辦相關負責人劉子標分析説,秸稈在收割時被粉碎直接還田,但其肥力遠不如沼液沼渣。如今,秸稈氣化工程可以實行以秸稈換用氣,既能解決原料問題,又能減輕農戶負擔。

  就在記者採訪期間,農業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了《農村沼氣工程轉型升級工作方案》。為推動沼氣工程向規模發展、綜合利用、效益拉動的方向轉型升級,國家對符合條件的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予以投資補助。標準為每立方米沼氣生産能力投資補助1500元,並鼓勵各地利用地方資金開展中小型沼氣工程、戶用沼氣、沼氣服務體系建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