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持續下滑 市場出清任重道遠
- 發佈時間:2015-10-09 02:30:44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宏觀大勢
市場出清是對過去幾年宏觀經濟政策積累的市場扭曲的一個自我平衡,不可避免地會帶來短期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降。庫存出清和債務減記之後,資金緩慢流入創新企業和活力企業,才是經濟再次啟航的開始。
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近日發佈數據顯示,2015年9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8%,連續七個月低於榮枯線,降至六年多新低,數據顯示內外需求依然偏弱,製造業下行壓力較大。總體來看,中國市場出清的過程依然漫長而道遠。
自去年以來,面對實體經濟下行、內需疲軟、出口壓力較大,宏觀調控積極作為、政策頻出,但經濟指標並未出現顯著改善。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由於本輪經濟出清處於內外部環境多變、新老增長點交替的複雜環境。
從內部看,內生增長乏力掣肘經濟轉型步伐。比如,經濟沉疴難以在短期內消除。上一輪經濟刺激計劃對地方融資平臺、房地産和産能過剩重化工業國企不斷輸血,導致企業負債率攀升,風險加大,刺激出大量新的産能過剩。這實際上是以“看得見的手”的超強資源支配能力刺激經濟,讓中國避免經濟硬著陸,但代價是沒有實現市場出清,資源滯留在“僵屍企業”裏。
與此同時,傳統紅利正在逐漸消失,新的經濟紅利卻尚未釋放。人口紅利曾經帶來了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大幅推升儲蓄率,而自2012年,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首次同比凈減少,“劉易斯拐點”在2008年就已出現。人口結構出現大幅逆轉的結果是,儲蓄率被拉低、勞動力成本被抬高、房地産需求減弱,已有的庫存亟待出清。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成本也不斷上升,土地由於日漸稀缺價格逐年攀升,環境資源經過前些年的透支,壓力不斷加大,工業企業環境成本呈現幾何式躍進。同時,全球貿易增速下降,"Made in China"風靡全球的時代一去不返。
而制約宏觀調控的政策因素也愈加複雜。在地方政府收入下降,融資平臺籌資受限、發債數量有限、PPP推進尚需時日的情況下,部分穩增長措施受到資金制約難以落地;一些改革仍未到位,審批環節較多,行政效率低下影響政策落實;政策傳導的渠道受阻,銀行“惜貸”情緒高漲,對實體經濟加以支援的“水龍頭”始終無法順利擰開;股市經過斷崖式下跌人氣逐漸散去,場外觀望資金逐漸增多,直接融資渠道又被阻斷。
從外部看,國際環境對中國宏觀政策的擾動加劇。2008年至2010年,美日歐等主要經濟體都是以量化寬鬆對抗危機,而現在,世界各國經濟復蘇分化,各國貨幣政策也出現較大差異。新興經濟體增速分化,俄羅斯、巴西等資源類國家由於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出現20年來的最大經濟衰退。新一輪全球貿易“規則之爭”更是成為全球化博弈的角力點。TPP談判達成預示著全面、高標準的服務貿易自由化成為全球貿易升級版,倒逼中國重建價值鏈和産業鏈。
不破不立。市場出清是對過去幾年宏觀經濟政策積累的市場扭曲的一個自我平衡,不可避免地會帶來短期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降。在庫存出清和債務減記之後,資金緩慢流入創新企業和活力企業,才是經濟再次啟航的開始。
□劉霞(國家開發銀行研究員)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