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樹”如何發“新芽”
- 發佈時間:2015-10-09 00:31:08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的疑難雜症科室“一號難求”,蘇州的“虛擬中藥房”受到市民歡迎,民營針灸連鎖機構“粉絲”達幾十萬……
最近兩個多月,新華社記者赴北京、甘肅、青海、雲南等地,就中醫藥發展進行調研,發現在廣大“中醫人”的努力下,一些創新實踐可圈可點,中醫藥這棵“老樹”正孕育“新芽”,煥發出勃勃生機。
堅持中醫現代化:
尋找攻克頑疾的密碼
最近,中國中醫科學院腫瘤研究所正與美國國立癌症中心補充替代醫學辦公室籌建國際中醫腫瘤研究聯盟,力圖通過中醫現代化辦法尋找攻克癌症和延長患者壽命的“鑰匙”。
“我們已在美國設立辦公室,開展中美間長期的科研合作。今年又把中藥對腫瘤幹細胞的影響、治療腫瘤中藥的相關機理研究等6個研究課題帶到美國招標。”廣安門醫院腫瘤科原主任、中國中醫科學院腫瘤研究所副所長林洪生説。
這一切的背後,是近年來廣安門醫院在中醫治療腫瘤上的斐然成績:腫瘤科主持編制的《惡性腫瘤中醫臨床指南》全球首發,獲得海內外中醫專家廣泛認可。
“我們的醫生不僅要懂腫瘤,還要學習內科、免疫、藥理, 以及現代檢測手段和實驗方法,用科學的方法和數據評價中醫對腫瘤的治療效果,從而讓中醫在醫學界獲得真正的認可和尊重。”林洪生説,“中醫藥要重新站起來,需要在與西醫平等和諧的交流合作中展示自己的獨特優勢。”
廣安門醫院院長王階説,在攻克世界醫學難題、造福人類健康方面,傳統中醫藥堪稱是一個極大的寶庫,完全有可能通過中醫藥現代化破解一些密碼。這次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不僅證明中醫藥現代化對拯救人類生命的重要貢獻,對中醫藥界也是極大鼓舞。
中醫藥要發展,就要用現代科技的方法挖掘內涵。王階説,廣安門醫院一直重視名老中醫傳承,在此基礎上,堅持現代化、國際化、特色化的中醫發展之路,在腫瘤、腎病等領域進行了有益探索,在院內中藥製劑、食療營養保健等領域也碩果纍纍。
在腎病科,一位透析患者告訴記者,充分透析配合中醫藥治療,並發癥得到有效控制,生活品質明顯提升。
“我們一直堅持中醫特色。”腎病科主任佔永立説,在用現代化手段提高診斷準確率的基礎上,腎病科建立腎病治療數據庫,形成了針對不同中醫證型的系列處方,研製了“益氣清熱膏”和“益氣降濁膠囊”等院內製劑,配合艾灸等其他中醫手法減輕患者的病痛。
“時代在變,中醫需要與時俱進。只有不斷學習和交流,才能有更廣闊的視野,掌握更新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從而更好地造福患者。”佔永立説。
醫療健康服務:
中醫連鎖店開到海外
在北京、上海的連鎖醫院出診,給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碩士研究生面授,與海外醫師代表團交流,給針法培訓班學員授課,開展免費公益講座及微網志微信健康傳播……這就是擁有幾十萬微網志微信粉絲的北京大誠中醫針灸醫院院長程凱的工作日程表。
40多歲的程凱是中國工程院首位針灸界院士、國醫大師程莘農的嫡孫,也是程氏針灸第四代傳承人、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近年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以程氏針灸療法為特色的大誠中醫連鎖機構在北京、上海陸續建立了4家臨床傳承基地,今年在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舉辦了“程門解穴”傳承培訓班。通過微網志微信的社交平臺,程凱已建立起一個大型海內外針灸專家群,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外針灸專家,經常用視頻、圖片和文字交流在治療疑難雜症方面的探索。
今年初,程氏針灸布裏斯班中醫診所正式開業。他現在正籌備明年在美國舊金山和加拿大卡爾加裏開辦連鎖診所。
程凱説,現在國際上對中醫針灸學認可度很高。“要讓中醫走向世界,可以先把針灸推廣出去,針灸需要傳揚,傳了才能揚。爺爺撰寫的《中國針灸學》,現在依然是美國、加拿大等國針灸師考試的必讀教材之一。”
從2005年利用家族積蓄開辦第一間針灸診所至今,程凱對中醫所遭遇的一些冷遇、面臨的困境體會很深。他説:“對於針灸或其他中醫療法,有的人信,有的不信。如何讓他們信?那一定是療效。”
半個多世紀以來,程凱和爺爺、父親三代人在門診接待患者上百萬人次,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小小的銀針重新發現中醫的神奇。
近年來,除了在電視節目中傳播,程凱還在尋找更多中醫傳揚的機會。不久前,任中國科協穴位保健方法首席傳播專家的他,已將穴位養生講座引入南韓遊輪的旅遊線路,成為健康旅遊業新嘗試。而新推出的“程博士中醫保健到家服務O2O項目”,更是中醫服務+網際網路的積極探索。
虛擬中藥房:
搭上“網際網路+”快車
“現在看病拿中藥,真是太方便了!”在蘇州姑蘇區婁門街道婁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記者偶遇來這裡取藥的方大爺。這位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的老人長期服中藥,過去到市裏看病要乘車一個多小時,回家還得熬藥,很麻煩。
“虛擬中藥房”是姑蘇區為推廣中醫藥服務而提出的創新舉措——中醫開具電子處方後直接傳輸至藥房,待患者付費後,電子處方自動傳送至中藥飲片企業,次日代煎好的中藥飲片會被送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些舉措正讓越來越多的百姓享受到中醫藥的便利。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監督司副司長楊榮臣説,分級診療已成為深化醫改的關鍵任務,其中中醫藥的基層醫療能力提升至關重要。
然而在部分地區,醫療機構即便設置了中藥房,由於中藥飲片使用量小,週轉時間長,飲片品質也會存在過期、霉變的隱患。
蘇州市衛生局中醫處處長馬鬱説,通過對供應鏈條的創新管理和對中藥飲片的集中配送,有效減少了基層醫療機構的投入,方便了群眾就醫。
目前,姑蘇區已有27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了中藥飲片集中配送服務。據估算,一年多來,全區因實施中藥飲片集中配送節約支出約360萬元。
不久前,國辦發佈《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積極利用移動互聯網提供線上預約診療、劃價繳費、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
“在網際網路+的時代,中醫藥如何發展創新,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也是必須抓住的新機遇。”馬鬱説。
中醫導師制:
讓更多醫生紮根基層
“重新做回學生,學與不學確實大不一樣。”這是甘肅省慶陽市中醫院肛腸科醫生朱虹向老中醫馬曉勤拜師學藝3年後的深刻感受。
2010年,甘肅省啟動五級中醫藥師承教育培養中醫人才試點工作,從省、市、縣、鄉、村選出1000名中醫導師帶3000名徒弟,在崗在職,一對一指導,一帶三年。
“中醫側重關注人的個體差異,而不是標準化的治療模式。”中國社會科學院中醫藥國情調研組組長陳其廣認為,中醫個性化治療一定要在大量日常醫療過程中,跟師才能更好地傳承經驗。因此,除院校制培養模式外,師承制是必須的。
“學校學的東西遠遠不夠。”朱虹1995年從陜西醫學院畢業進入慶陽市中醫院工作,隨著病例的增多,她越發感覺到能力不足。
“跟師3年,不但提高了中醫理論知識,臨床診斷、治療技能也明顯提高。”朱虹説,她身邊有7名中醫師,通過師承教育,又重新當了“學生”。
由於效果明顯,甘肅省第二批五級師承教育已于2014年啟動。
長期以來,由於相關規定,不少依靠家族傳承和民間秘方行醫的基層中醫無法取得執業資格。2013年,甘肅省衛計委決定,將此類人員納入鄉村醫生資格準入考試,當年就有1800人考試合格,獲得執業資格。今年10月,甘肅將再次舉行這項考試。
在多種培養模式下,甘肅省中醫師從2009年的1.7萬名增加到現在的4萬名,可以滿足省內百姓對中醫藥的需求。
國醫大師路志正對記者説:“中醫是一門辨證醫學,需要大量豐富的臨床實踐,很多名中醫都是通過基層鍛鍊、師徒相傳培養出來的。”
當年,年僅19歲的路志正在師父的指導下行醫鄉間,聲名鵲起,他終身銘記著師父的口授心傳,也堅持在95歲高齡帶徒傳承。
“師承制度要堅持下去,尤其是對廣大農村基層,這樣才有扎得下根的鄉間中醫,真正為百姓服務。”路志正説。
據悉,近年來國家大力加強中醫師承制度建設,通過設立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名老中醫工作室、博士後培養站等形式,鼓勵中醫薪火相傳。
(執筆記者:吳小軍、吳晶、王思北;參與記者:李亞紅、王艷明、顧玲、岳冉冉、高皓亮)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