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自貿區新政讓企業嘗盡甜頭

  • 發佈時間:2015-10-08 09:29:33  來源:濱海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時報訊(記者 趙賢鈺)“十一”前夕,“京津冀一體化”重點合作項目——天津首農東疆牧業公司迎來企業投産後首個大單——1.2萬噸國外玉米到廠加工。在生産加工成飼料後,這些産品將被運往北京、河北、山東等地區。“現在從國外進口來的原材料抵港辦理完相應的通關手續,進入廠區堆場,檢疫人員駐廠抽檢後,就可以進行加工生産,然後再發往北京、河北等地,真的是非常便利。”天津首農東疆牧業公司相關負責人劉泉對記者表示。

  據劉泉介紹,首農集團旗下企業的苜蓿草、玉米、小麥等飼料原料很多都是從國外進口,飼料成本在各項成本中佔據著很大份額,東疆牧業項目投産,可以有效降低集團畜牧産業優質飼料的採購成本。“從8月份飼料生産線投産以來,運作良好,目前已累計加工飼料5000噸。此次迎來的1.2萬噸國外玉米,也是投産後的第一筆‘大單’。未來預計這裡年産能量飼料20萬噸。”劉泉表示。

  “由於我們的項目設立在天津自貿區,隨著自貿區一系列投資便利化措施的推行,我們也正享受著新政帶來的諸多便利。”劉泉介紹説,如天津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出臺了22項創新制度,每一項都融入了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素。根據新的政策體系,京津冀進出口貨物可以享受更便捷的通報、通檢、通放,還可以選擇第三方檢測機構,簡化檢驗檢疫流程。“如海關、檢驗檢疫在自貿區內重點企業,實行了‘駐點’辦公,像我們現在的貨物可以先進入廠區內堆場,檢驗檢疫部門進廠抽箱查驗,省去了貨物在港的時間。對於我們來講,進出口通關速度更快,運營成本也就更低。”劉泉表示。

  據了解,目前該項目二期正在籌劃中,項目投産後,飼料加工業務將擴充至40萬噸/年。而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帶動下,首農集團也正不斷推動三地資源有效合理流動,完善在京津冀三地的産業佈局。目前以北京為總部,天津為進出口的橋頭堡,河北為生産養殖腹地的格局正在形成。

  記者也了解到,除了首農集團以外,今年以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一批優質北京、河北項目落戶東疆。截至8月底,在東疆保稅港區落戶的京津冀企業已達3399家,佔東疆全部企業的57.7%,註冊資本1610.78億元,佔55%。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