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長白山地區以“生態移民”推進城鎮化建設

  • 發佈時間:2015-10-03 09:28: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中國長白山地區以“生態移民”推進城鎮化建設

  新華網長春10月3日電(記者高楠)位於長白山腹地的吉林省白山市,林業資源豐富,境內森林覆蓋率達83%,每人平均蓄積量是全國平均水準的19倍。近年來,白山市通過實施“生態移民”工程,引導林區人口有序“下山”,破解了生態文明與城鎮化建設間的“對立”問題。

  長白山地區是中國東北“大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乃至東北亞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專家認為,在長白山地區積極倡導生態文明,大力實施“生態移民”工程,對於維護東北亞地區的生態屏障和生物基因庫,保護好長白山地區寶貴資源,維護東北的糧倉安全、生態安全以及邊境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小路通幽、流水潺潺,蒼翠的紅松擁簇著棟棟新房。“以前在山上住30多平米的平房,砍柴燒火,颳風下雨不抗凍。搬到山下住以後,家人看病、孩子上學都方便多了。”作為白山市實施“生態移民”工程的首批受益者,在開峰林場工作了近20年的于秀山一家,4年前從山上搬下來,住進了52平方米的樓房。

  2008年以來,白山市將“生態移民”工程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切入點,加快林業棚戶區改造,引導林區人口有序“下山”。

  “人從山上下來就是對森林最好的保護。”白山市發改委副主任辛建國説,“通過‘生態移民’初步實現了發展林區經濟、土地資源增效、改善林區居民生活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多贏目標。”

  作為中國首批國有林區棚戶區改造試點林業局之一,2008年至今,松江河林業局對撤並的8個林場進行了整體搬遷,累計完成生態移民1832戶、5500人。

  松江河林業局黨委副書記莊培全介紹,為了讓林區職工群眾能“住得起”,林業局累計投入3146萬元用於發放各類移民補貼。根據測算,實施“生態移民”後,每年可減少1.8萬(每戶10立方米)立方米社會性的森林資源消耗。”

  通過“生態移民”,不僅改善了林業職工的生活條件,保護了環境,實現了城鎮化,同時也促進了林下經濟的發展,增加職工創收門路。

  近幾年,松江河林業局相繼建設了天麻、越桔、林下參基地,平均每個職工有40畝林地用於發展林下經濟。2014年,該局林下經濟營業收入達到1.2億元。讓職工實現了“離土不離鄉,離木不離林”。

  馬鞍山林場鄭明振告訴記者,搬下住以後收入不但沒受影響,基本工資加上種植木耳和林下參的創業性工資,每月能掙四五千元。

  除了國有林場棚改搬遷整合模式外,白山市還針對生活在水源涵養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生態敏感區的居民實施整村搬遷。

  位於長白山主峰南麓長白縣境內的望天鵝新村是保護區村屯整村搬遷模式的試點村。原址鄰近鴨綠江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靠近望天鵝風景區。

  長白縣十四道溝鎮副鎮長李宏偉介紹,搬遷前,村子居住散亂、街道狹窄、交通不便,不利於生態保護和望天鵝景區的發展。2008年,在距離原址1公里處建設佔地8萬多平方米的新村,共有民居42棟、80戶、249人。

  如今的望天鵝新村依託望天鵝景區成立了旅遊公司,村民們風風火火地開起了家庭旅館。村民每人平均收入由搬遷前的4000多元增長到的2萬多元。

  説起搬遷的變化,村民張延貴打開了話匣子。“當初不想搬下來,打柴、種地都不方便。但搬下來以後,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收入也提高了。開旅館一年掙10來萬元在村裏都算不上中等。”他説。

  據了解,白山市目前剩餘生態移民8.2萬戶、19.9萬人。經測算,全部實現生態移民後,可新增還林面積910平方公里,相當於全市森林總面積的5.6%;騰出7000多公頃宅基地,可轉化為城鎮建設用地,可植樹2.73億株,按15年生長期計算,相當於每年新增木材産量55萬立方米。

  “每年還可節約林區居民燒柴181.6萬立方米,超出吉林省2012全年木材採伐總量,為經濟轉型釋放出巨大的生態潛能和發展空間。”辛建國説。

長白山(603099)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