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資銀行海外擴張應由“織網”轉向“深耕”

  • 發佈時間:2015-10-02 14:49: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0月2日電(記者吳雨)近期,工行美國西雅圖機構對外營業、建行南非開普敦分行開業,在“一帶一路”建設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推進的背景下,中資銀行海外機構佈局也隨之步伐加快。專家表示,中資銀行應理性佈局、做出特色,推進中國銀行業國際化由“織網”轉向“深耕”。

  “十多年前,印度沒有一家中資銀行,我需要坐著飛機去香港取錢,這可能是我迄今為止最‘土豪’的行為了。”一位曾在印度新德里工作的商務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但今天中印十余家銀行在對方城市開設了分行或代表處,尤其是中資銀行的發展已不可同日而語。”

  今年以來,多家中資銀行海外佈局進一步提速。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海外擁有635家分支機構,工行在4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399家機構;而建行僅今年6月一個月,就有巴黎、阿姆斯特丹、巴塞羅那和米蘭4家分行同時開業,智利分行、蘇黎世分行、馬來西亞子銀行等機構的申設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

  從海外機構佈局來看,亞洲地區是各家銀行佈局的首選,五大行海外機構約一半集中在亞洲地區。尤其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逐步實施,中資銀行又掀起一波在東南亞、中亞、西亞等地區設置機構的風潮。

  截至6月末,在“一帶一路”沿線,中國銀行已在16個國家設立分支機構,跟進境外重大項目約300個;工行在18個國家擁有120家分支機構。

  不過,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主管張興榮認為,中資銀行的國際化進程起步較晚,還處於海外布點、追隨本土企業“走出去”的“織網”階段,中資銀行在海外與員工數量、機構數量、海外資産效能上和國際化大銀行相比還有明顯差距。

  中行日前發佈的《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顯示,在海外收入結構方面,五大行息差收入佔比平均達90%以上,而同樣掀起海外擴張浪潮的日資銀行息差收入貢獻平均在70%-80%之間;中資五大行的海外存貸比平均為123.9%,而日資銀行海外存貸比平均在90%左右。

  另據數據顯示,近8年五大行平均境外資産、營收和利潤佔比分別為8.09%、6.12%和6.30%,而相應的花旗銀行數值為60.29%、50.59%、50.32%,匯豐銀行為48.36%、62.35%、69.05%,約為五大行平均值的8倍。由此可見中資銀行的國際化發展與國際先進水準差距甚遠。

  農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認為,真正的國際化應是在主要國際金融中心有話語權、定價權、主導和影響國際金融規則制定,中資銀行尚存努力空間。

  專家表示,海外擴張的機遇與風險並存,中資銀行不宜盲目進行海外擴張,而應該充分根據自身實力和業務特點制定發展戰略,實現由“織網”到“深耕”的轉型,充分融入當地市場,實現收入來源的多元化。

  “在大型商業銀行積極探索國際化的同時,中小銀行通過資源共用等方式也可推進國際化發展步伐。”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認為,對西歐等經濟疲弱和較為成熟的金融市場,中資銀行可重點關注財富管理、金融資産交易等創新業務;對東南亞等經濟發展前景較好、華僑分佈密集地區,可考慮並購和設點並行的方式對當地市場進行深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