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基建合作商機無限
- 發佈時間:2015-09-30 15:31:10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東盟地區作為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傳統的重要市場,近年來,新簽合同額、完成營業額呈現大幅增長,成為“走出去”領域的亮點。來自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的統計顯示,2014年,中國在東盟國家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270.2億美元,增長11.4%;完成營業額224.1億美元,增長6.9%。今年1月~8月,中國與東盟各國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額219.9億美元,同比增長48.7%,完成營業額114.3億美元,同比增長17.4%,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據統計,目前已有116家中國企業在東盟國家承攬承包工程業務,單筆合同最大金額為13.3億美元,平均合同金額達0.8億美元。
如何看待中國承包商在東盟市場的整體競爭優勢以及海上絲綢之路下的新機遇?日前,在第十二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房秋晨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整合力量助力中企
中國企業在東盟市場的整體競爭優勢首先體現在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在增強。房秋晨認為,人才和管理是中國承包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成功的中企擁有國際化、專業化的管理團隊,甚至通過利用外腦,企業從自身內部迅速提高了管理能力。“核心企業的部門經理在海外項目歷練多年,再通過名牌學府的進修深造,派到海外項目部擔任經理,使個人的管理能力發生了質的提升,能夠獨當一面。”
中國國家整體競爭實力的提升,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房秋晨表示,隨著國內裝備配套能力、科技水準的提升,中國“走出去”的企業對中國標準的推廣肩負起了更重要的責任。隨著中交股份在印度尼西亞的數座標誌性大橋的建成,整個中國橋梁的標準,現已翻譯成印尼文,成為當地標準。中國路橋在肯亞修建的蒙巴薩—內羅畢鐵路,全部採用中國標準。竣工後,中國鐵路標準一定會成為肯亞的鐵路標準,極有可能也會變成東非共同體的鐵路標準、甚至成為非洲標準。“沒有任何一個政府會像中國政府這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援企業‘走出去’”。房秋晨強調,從宏觀戰略上的制定,到一系列支援鼓勵企業“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和辦法的出臺,商務部、發改委、國資委、能源局、交通部、中鐵總各項支援政策利好頻頻,國家領導人、政府高官利用各種機會推銷中國優勢企業和優勢産能,展示了中國政府的整合能力和動員能力。
隨著“一帶一路”、中巴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非合作461合作框架等戰略構想的提出,中國金融機構通過亞投行、絲路基金、中非基金、中拉基金和兩優貸款等組合金融形式支援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力度不斷加大。房秋晨表示,這些戰略規劃和資金支援必將為行業發展注入新動力,推動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業務再上新臺階。
海上絲綢之路再展新空間
本屆東博會突出了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創海洋合作美好藍圖”的主題。新的形勢將會為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帶來什麼樣的新機遇?
房秋晨認為,東盟各成員國恰好位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是“一帶一路”項目的集聚地,也是中國承包工程企業的重點服務區。如印尼跨海大橋、正在和泰國探討的高鐵項目,都受到所在國政府和民眾的廣泛關注。
“應該説,海上絲綢之路,給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提供了眾多的合作商機。”房秋晨談到,近期中國政府提出的亞投行、絲路基金等金融支援,去年為東盟國家提供的100億美元優惠信用貸款、國家開發銀行提供的100億美元基礎設施專項基金等資金支援,對承包商會會員企業在海上絲綢之路國家、東盟十國開展業務將給予巨大的支援,能夠産生很多的合作機會。
房秋晨認為,互聯互通強調的設施聯通,就是基礎設施的建設、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他説,現階段東盟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後,制約著經濟的發展。而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就是中國承包商正在實施的互聯互通項目的建設,靠這些項目把海上絲綢之路連接起來,形成紐帶。
“對外承包工程、對外投資項目的前景非常廣闊,這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新的、非常具有潛力的增長點。”房秋晨相信,有國家政策、金融的支援,有東盟十國政府的協助,“海上絲綢之路”將是承包商會會員企業又一個新的機遇,為中企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東盟是我們的近鄰,又是我們最重要的傳統市場,與東盟的合作充滿了希望,具有潛力,商機無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