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熏蒸”激發土壤活力

  • 發佈時間:2015-09-30 07:32:0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吳佩

  40歲的于玲怎麼也沒想到,2007年,這個山東萊州市驛道鎮係周村的農民還對著絕收的生薑地束手無策,如今自己種大姜居然能賺80多萬元。“多虧了專家的‘土壤消毒’技術,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見到記者,于玲這樣感慨。

  山東省是我國的生薑主産區,長年種植生薑土壤得不到輪休,土傳病害氾濫,嚴重影響生薑産量,多數農民都面臨過跟于玲一樣的困境。如何有效根除土傳病害成為我國農業專家面臨的難題。

  從2007年起,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曹坳程率領的科研團隊就開始在山東省進行土傳病害防控技術的研究。時至今日,這項土傳病害防控技術體系,有效地解決了生産上的病害難題,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土傳病害危害大,嚴重時可導致作物絕收

  “土傳病害是一種由土壤傳播的病害,它並不是指土壤本身生病,而是指土壤的微生物中集結了許多壞的細菌和真菌,它們通過土壤這種媒介傳染給作物。”曹坳程告訴記者,農作物重茬連作、施肥不當、土壤線蟲侵害是誘發土傳病害的三大主因。最近10年,隨著我國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土傳病害呈高發態勢,尤其在大棚裏更為常見。

  與一般的病害相比,土傳病害看不見、摸不著,讓大棚農民相當頭疼,于玲對此深有體會:“我從1999年開始種生薑,每年都種,之前效益還不錯,可是種到第五年的時候,土傳病害就暴發了,我棚裏的生薑幾乎全部絕産,血本無歸,我簡直就不敢想該怎麼辦。”

  據統計,通常同一種作物栽種3到5年之後,土傳病害就會開始顯現,而隨著土傳病害的出現,作物的産量和品質便會受到影響,一般可以造成減産20%到40%,有時甚至出現絕收的後果。

  怎麼辦?地還是要種,姜還是要收。情急之下,一些老鄉只能亂投醫。曾有農民使用國家禁用的農藥防治毀滅性土傳病害,結果發生了眾所週知的“毒生薑”事件,對生態環境和消費者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由於土傳病害是因為長期栽種同一作物所造成,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採用倒茬輪作,讓土壤休息一下。然而,眼下這樣做並不現實。“一方面,我們的土地十分有限,只能實行集約化種植;另一方面,高附加值作物與低價值作物輪作,容易造成的經濟效益低下,同時也會毀掉一些傳統優勢産業。因此,實現起來很困難。”曹坳程對記者説,要有效解決土傳病害問題,還是要另尋出路。

  實現殺毒和有益生物生長“雙贏”

  “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土壤消毒應該是最為有效且穩定控制毀滅性土傳病害的辦法。”據曹坳程介紹,常用的土壤消毒技術有物理消毒、化學消毒和生物熏蒸三大類,要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土壤條件等因地制宜選擇施藥方式。其中,化學消毒對病害嚴重的地塊最為有效。

  實際上,化學消毒的方法在國際上並不陌生。作為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熏蒸劑,溴甲烷在發達國家已有超過60年的商品化歷史,對消滅土傳病害效果顯著。但由於其對臭氧層物質的破壞,國際上已經明令要求在2015年全面淘汰溴甲烷。

  從1997年開始,曹坳程便開始尋找溴甲烷的替代技術,率領團隊首先在草莓上研製土傳病害的防控技術體系,從2007年起,他又轉向生薑進行試驗。經過多年的努力,團隊聯合其他單位,不僅明確了重大土傳病害的病原物發生、傳播及流行規律,而且篩選出高效、安全的土壤消毒産品,研製出了一套以土壤熏蒸為主的適合中國國情的土傳病害防控技術。

  “這套熏蒸技術的關鍵,就是施用農藥産品中的‘特長生’——氯化苦。”曹坳程向記者介紹,以生薑為例,農民可以在播種前,將氯化苦注入到土壤中,使之均勻分佈到土壤的各個角落,然後覆上一層薄膜。等上一段時間之後,氯化苦便會徹底殺滅土壤中到病菌和雜草,這時便可進行播種。“當然,我們還有育種、栽培管理等一系列的配套技術,而熏蒸就相當於給土壤做了一次徹底的‘化療’,讓土壤徹底變得健康和乾淨。”

  曹坳程説,氯化苦既可殺菌,又兼具除草作用,還能激發土壤活力,並且減少化肥、農藥的施用量。一次“化療”,多年有效。而且,使用後的代謝産物多會被吸收利用,不會在作物中造成殘留。而針對土壤消毒會不會把有害的和有益的生物都一併殺滅的問題,曹坳程則解釋説,消毒後的土壤非常有利於菌根的生長,3個月後就能恢復。如果添加有益生物木霉和枯草芽孢桿菌,土壤消毒的時效將延長,實現殺毒和有益生物生長的“雙贏”。

  值得一提的是,專家檢測發現,目前用氯化苦進行土壤熏蒸尚無二次污染發生,美國、加拿大等地長期研究也表明,氯化苦土壤熏蒸對地下水無污染。

  土壤“熏蒸”投入産出比達1:5

  山東省安丘市石堆鎮農民王文剛是防控技術的直接受益者。眼下,他家的3畝生薑地長勢旺盛,馬上就要豐收了。他向記者感慨:“以前地裏遭病害,種姜每畝收成只有7000多斤,倒茬休耕都沒用。現在用了土壤熏蒸技術,我這地裏年年都能到13000斤。”

  消毒後的土壤,不僅消滅了土傳病害,還激發出了土壤的活力,這直接帶來了作物的增産。如今,像王文剛這樣,大幅增産增收的農民比比皆是。除了增産帶來的效益,成本的減少也帶來了效益。據安丘市植保站統計,在這一技術應用地區,農民的農藥用量平均減少了23.75%,化肥用量減少了16.5%,而這對於農民來説,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據悉,除了能應用在生薑上,防控技術也能應用在草莓、生薑、西瓜、山藥、人參、蘆筍等高附加值經濟作物上。北京平谷的草莓種植戶曹友誼,去年起用土地熏蒸技術防控土傳病害,他家3個棚草莓收入了21萬元,而他的鄰居沒使用這一技術,草莓大棚遭受土傳病害,同樣到地只收入了9萬元。

  既然技術如此成熟,好用又好學,那麼,它的應用前景如何呢?“我覺得應用前景很好,眼下最大但問題,是農民對消毒成本的接受。”曹坳程坦言,根據病蟲害發生的輕重情況,目前土壤消毒的成本從1000~3000元不等。“農民開始接受這項技術比較難,會覺得成本那麼高,操作起來又有些技術要求,但一旦見到效果就很容易接受,因為它的投入産出比至少能達到1:5,從技術可行性和經濟效益上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了。”

  據了解,目前,我國設施農業4500萬畝,一旦連續在設施中種植同一作物超過5年,土傳病害就會出現高發的狀態,但目前用於土傳病害防治技術的土地面積不到20萬畝,佔比不到1%。“可以説,土壤消毒在我國才剛剛起步,但發達國家都已經做了很多年了。因此,在科研和推廣上,我們任重而道遠。”曹坳程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