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力促經濟轉型升級
- 發佈時間:2015-09-29 15:31:28 來源:新民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3年9月29日,我國第一家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建立,迅速摸索出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現代市場經濟體系,是中央和公眾對其寄予的厚望。2014年12月26日,上海自貿區擴圍,在第一期外高橋、浦東機場和洋山港的基礎上,加入陸家嘴/世博園、金橋和張江三個新板塊,擴張到了120.72平方公里。至此,上海自貿區形成了一個貿易、航運、製造、服務、金融、科技創新高度集聚的經濟特殊監管區域,自貿區改革渴望在更加綜合的層面上加速展開。
適應高水準經貿要求
在第一年的基礎上,上海自貿區的改革繼續沿著“適應、突破、創新、推廣”的主線努力推進,這一年以來的改革無不體現出適應國際高水準經貿合作的要求,突破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不合理條框約束,創新符合國情的新經濟政策法規,並努力將已成熟改革成果推廣至其他自貿區乃至全國。
具體而言,上海自貿區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大方面:政府職能轉變、貿易便利化與貿易模式創新、金融開放和法制規範化。在政府職能轉變上,自貿區積極實施權利清單、責任清單,其監管模式也繼續從事前監管的審批制向事中事後監管的報備制做積極轉變,減少政府對市場的過分干預與權力尋租的可能。此外上海自貿區的新老闆塊全部在浦東新區的行政範圍內,其經濟總量佔了浦東新區的70%以上。自貿區管委會與浦東新區政府因此聯署辦公,開創了全國政府機構改革的先河,有效避免機構重復設置帶來的低效和扯皮現象。
通關便利 金融先行
在貨物貿易方面,海關對於傳統的貨物貿易先後出臺了數十條便利化措施,實現了海關、安檢、商檢等17個部門的“單一窗口”聯合辦公,有效縮短通關時間,降低通關成本。例如新近出臺的新鮮水果快速通關的規則創新使得時鮮水果只需6小時就能完成所有通關手續,進入國內市場。
服務貿易的開放試點是上海自貿區改革的重點之一。2014年9月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進駐上海自貿區,全面展開在華電商業務。今年1月自貿區又宣佈外國電商可以循亞馬遜模式進駐。同時,自貿區也在學習新加坡等先進開放經濟體的做法,在穩定傳統的在岸貿易、轉口貿易的基礎上拓展離岸貿易以及規劃期貨貿易。
金融改革是上海自貿區改革的重中之重。諸多金改措施中最受市場關注的就是自貿區賬戶(FTU)。從2014年5月22日開始試運作算起,至今年一月底,已開設FTU賬戶的自貿區企業接近1萬家,協議使用離岸人民幣197億元,而平均融資利率只有4.2%,遠遠低於國內金融市場的融資成本。今年2月公佈的FTU賬戶進一步開放的細則,使合格的自貿區企業(新老闆塊皆可)可以通過該賬戶直接向海外投資或借貸,對於過剩資本走出國門、轉移産能、引入相對廉價資本支援生産都具有重要意義。
統計數據顯示,至今年上半年,開設FTU特殊賬戶的金融機構共有30家,近2萬家企業開立FT賬戶,70家企業獲准開展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的集中運作管理。截至8月14日,上海自貿區通過FT賬戶跨境本外幣結算總額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
法律建設是上海自貿區開放型市場經濟改革制度化、長期化的根本保證。當前國際高水準經貿協定中所要求的負面清單已修改了3個版本,新版本在原有基礎上更加簡潔、明確、規範,體現負面清單對外資管理的便利化和透明化,收到了外國投資者的積極響應。今年4月中旬試行2015版負面清單以後的2個月間,吸引外資項目526個,註冊資本106.51億美元。與此形成對比的是2013年9月底試行2013版負面清單時,2月內新增外資項目只有39項。
決定深水區改革成敗
總體來説,上海自貿區已經適應了深水區改革“排頭兵”的角色,也在適應國際高水準經貿合作要求的背景下在經濟管理制度的突破和創新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績,又為新的三家自貿區以及全國提供了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政策。但自貿區內外存在著明顯的改革溫差,究其原因,主要還在於以下三方面。其一,自貿區是我國深水區綜合改革的試驗田,重在制度創新和優質營商環境的建立,“內功”的修煉無法在短期內迅速見效。其二是自貿區改革在成果認定、複製推廣的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比如説不少領導幹部不理解改革的目的是完善現代市場經濟體制,對自身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的地方不甚了了,使得自貿區的制度創新成果的複製推廣進程大打折扣;其三,由於傳統利益和思維慣性等原因,各部門在複製推廣中不願積極作為,不願打破條塊分割實現跨部門合作優化。
上海自貿區是我國建立現代開放型市場經濟體系的探索者,其任務既重大又艱巨。因此上海自貿區的改革影響絕不是局限在120平方公里內的“茶壺裏的風暴”,它的成功與否決定了我國本輪深水區改革的成敗。陳波(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秘書長)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