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何搖滾明星多英年早逝

  • 發佈時間:2015-09-29 10:4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肖恩·布拉斯韋爾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美國“智謀者”網站9月20日文章】題:搖滾明星為什麼早逝(記者肖恩·布拉斯韋爾)

  最近很難避開關於音樂人混亂生活的悲慘故事。前不久上映的兩部紀錄片《庫爾特·科貝恩:地獄蒙太奇》和《埃米》分別記錄了美國涅槃樂隊主唱庫爾特·科貝恩和英國女歌手埃米·瓦恩豪斯的生活和英年早逝。他們都是受人喜愛的歌手,在毒品、抑鬱和名氣帶來的種了種影響中掙扎,都在27歲就離開了人世。

  從某種角度上説,像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被內心衝突困擾的希臘勇士阿喀琉斯一樣,這些藝人自己其實感覺到,進行巡迴演出和追求世間的榮耀可能意味著早逝,但很多人依然義無反顧,選擇這種生活。“與其凋零,不如燃燒。”科貝恩在遺書中寫道。當然,這種崩潰毀滅的故事不僅限于科貝恩和瓦恩豪斯這些著名的音樂人。事實上,一項新研究得出令人驚訝的發現:平均説來,流行音樂人比普通人少活25年,而且死於事故、自殺和他殺的幾率要高得多。

  生活在路上或在聚光燈下

  這些數字和毀滅的趨勢可以僅僅歸咎於在路上和在聚光燈下的生活所帶來的誘惑、危險和動蕩嗎?抑或是,這些音樂人只是踐行了所有人內心幾乎都潛伏著的一種生活態度,如果我們被放在名氣之路上也會如此?

  “我曾經連續三天注射可卡因。”安東尼·基迪斯在他2004年出版的自傳《疤痕》一書的開頭這樣寫道。這位美國紅辣椒樂隊主唱在自傳中講述的關於放蕩和毒癮的故事提供了一扇引人入勝的窗戶,讓人們了解“性、毒品和搖滾”的生活方式到底意味著什麼。基迪斯隨口提到他這個職業所帶來的“馬拉松式性愛和吸毒”的口氣,就像你或我提到大家在一塊白板上搞“頭腦風暴”一樣。

  並非每位音樂人都有定期的馬拉松式性愛。英國創作歌手莫裏西曾經説:“裸體不會讓我興奮,就這麼簡單。”英國流行偶像喬治男孩曾經説過一句著名的話,他“寧肯來杯茶”也不要性。但是,這種克制在這一行完全不典型,對男性來説尤其如此。以史密斯飛船樂隊為例,他們在各地巡迴演唱了45年,出了兩本回憶錄。樂隊吉他手喬·佩裏在《我在史密斯飛船內外的生活》一書中寫道:“無拘無束、喜歡大膽性愛的女人和品質上乘的可卡因或許被視作來自天堂的禮物。”佩裏的書,還有樂隊主唱史蒂文·泰勒在2011年出版的回憶錄《我腦子裏的聲音讓你心煩麼?》毫不羞澀地講述了樂隊成員傳奇的性冒險。

  Oxbow樂隊的創始人之一、吉他手尼科·溫納回憶起他問史密斯飛船樂隊的長期巡演經理有關他們性冒險的事情。溫納説:“我天真地、真誠地問她,傳聞的吸毒和縱欲等等是不是真的。對方抱以短暫的沉默,然後用懷疑(‘你不是在開玩笑?’)和憐憫(‘可憐的孩子’)的表情看著我……以同樣真誠的態度簡單答道‘是真的’。”

  貪圖短期享樂是人性根本

  這樣的故事數不勝數。但是,活著講出這些故事卻是另一回事,基迪斯、泰勒、佩裏和溫納是幸運者,他們達到了很多流行音樂人從未達到的高峰:中年。儘管我們都知道,快速緊張的生活可能有害健康,但做一名比較成功的音樂人就要減掉二三十年的生命似乎也過於殘酷。然而,這個現實讓一些人得出結論,正如這項研究背後的學者、澳大利亞雪梨大學教授黛安娜·肯尼告訴記者:“音樂業多多少少在殺死音樂人。”

  肯尼在研究了1950年至2014年去世的各個流行類別的1.2萬多名音樂人之後得出這個令人不安的結論。其中超過90%的研究對象為男性——這或許並不太令人意外。肯尼發現,除了壽命明顯短于普通人以外,音樂人死於意外的可能性也是普通人的5至10倍,自殺的可能性為2至7倍,儘管沒有證據支援所謂的“27歲俱樂部”——這種説法來自科貝恩和瓦恩豪斯等著名的音樂人,他們都死在27歲。當然,音樂人不是傾向於“活得放蕩死得年輕”的唯一群體。包括進化心理學、行為遺傳學和人類學等多種學科的研究顯示,在不斷加劇的長期危險面前沉溺于短期快樂的誘惑是人性的根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